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 [Ferenc Liszt Free Arrangements and Transcriptions for Piano Solo Vol.Ⅴ]

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 [Ferenc Liszt Free Arrangements and Transcriptions for Piano Solo Vol.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尔·苏约克 等 编,周焰 等 译
图书标签:
  • 李斯特
  • 钢琴曲
  • 改编曲
  • 转录曲
  • 钢琴独奏
  • 古典音乐
  • 浪漫主义音乐
  • 匈牙利音乐
  • 钢琴教材
  • 乐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99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246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erenc Liszt Free Arrangements and Transcriptions for Piano Solo Vol.Ⅴ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曲目选自匈牙利布达佩斯EMB版《李斯特钢琴全集》系列二第二十一分册。
  弗朗茨·李斯特在1833-1846年间将舒伯特(1797-1828)的55首艺术歌曲改编成了钢琴曲。李斯特终其一生都对舒伯特的音乐抱有热忱,改编舒伯特作品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可以拓展他本人的音乐会曲目,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舒伯特的作品广为人知,当时舒伯特的音乐在维也纳以外鲜为人知。最负盛名的两套歌曲改编曲都收录在《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中,它们是钢琴技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献,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见证了李斯特成长为一位自成一家的作曲家之历程。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序言
前言
手稿
天鹅之歌(R 245,SW 560)
1.城镇
2.渔家女
3.驿站
4.在海滨
5.告别
6.在远方(哀歌)
7.小夜曲
8.她的肖像
9.渴望春天
10.爱的信使
11.负重者
12.幻影
13.信鸽
14.战士的预感

冬之旅(R 246,SW 561)
1.晚安
2.虚幻的太阳
3.勇气
4.邮车
5.冻僵
6.泪河
7.菩提树
8.街头艺人
9.迷惘
10.旅店
11.风雨的早晨
12.在村中
评注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部假设的、与您提供的书名《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内容完全不相关的、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自然流畅,不带有AI痕迹,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图书简介:《失落的星图:文艺复兴晚期航海技术与宇宙观的交织》 引言:当海图遇上星象 本书深入探讨了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欧洲航海技术革命与当时盛行的宇宙观之间复杂而迷人的互动关系。在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远洋航行不再仅仅依赖经验和勇气,而日益成为一门结合了精密数学、观测天文学与工程学的学科。我们聚焦于这个关键的转折点,探究欧洲探险家如何从传统的、以地心说为基础的经验航行,逐步过渡到依赖精确天文定位的全球性远航。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科学史著作,它更像是一场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将硬性的导航原理与当时社会、宗教背景下的世界图景交织在一起,揭示了那些绘制着未知大陆和神秘星轨的羊皮纸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 第一部分:大洋彼岸的呼唤与地球的边界 第一章:经验主义的黄昏与机械的曙光 在地理大发现初期,航海主要依赖沿岸航行和对已知洋流的记忆。然而,当船只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腹地时,这些“经验的航路”变得极其不可靠。本章梳理了当时船载工具的演变,从简单的指南针(及其固有的磁偏角问题),到复杂的木制象限仪和早期星盘的改进。我们特别关注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学校如何系统化地将数学应用于导航,尽管其基础理论仍受托勒密体系的制约。 第二章:亚速尔高压与风的秘密 洋流和风带是早期跨洋航行的生命线。本章详细分析了北大西洋的信风带(Trade Winds)和西风带(Westerlies)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性。我们考察了航海家们如何通过绘制“风玫瑰图”(Wind Roses)和记录航行日志,逐步绘制出实用的气候地图。这些地图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数千次航行的数据积累,而非深奥的理论推导,体现了早期科学实践的草根性。 第二部分:天体作为唯一的锚点 第三章:天球的倒影:纬度的确定 纬度的确定是远洋航行的首要难题。本书详细阐述了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测量纬度的技术原理。重点解析了“高度计”(如早期的十字架仪)如何被用于测量天体地平线上的角度。我们探讨了“赤道日影法”在热带海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不同季节,通过查阅复杂的航海年历(Ephemerides)来确定当地时间与格林尼治(或里斯本)时间之差,从而推算出经度——这是当时最艰巨的挑战。 第四章:经度的幽灵:时间、地图与宿命 经度的测量问题是十七世纪科学界的“圣杯”。本章深入剖析了围绕经度问题的哲学争论和技术竞赛。我们对比了两种主要的解决思路:地测法(基于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与计时法(依赖于精确、可携带的航海钟)。通过对约翰·哈里森在更晚时期取得突破前的努力进行梳理,本章揭示了当时测地学家、钟表匠和国家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无数失败的尝试。 第五章: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航海士 宇宙观直接影响了航海仪器的设计和航海员对星空的理解。本章考察了当时航海士们头脑中的宇宙模型。尽管哥白尼的日心说已在学者圈内流传,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大多数航海家依然在实践中沿用托勒密的地心模型来预测星辰位置,因为这套模型在计算观测数据时更为直观和“够用”。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是理解当时科学实践的重要视角。 第三部分:地图的权力与疆域的重塑 第六章:墨卡托的胜利:从球体到平面的革命 杰拉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提出的圆柱投影法,彻底改变了地图学的面貌。本章详细分析了墨卡托投影的数学优势——等角性(即保持航行方向的直线性),以及它在实际航行中带来的革命性便利。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这种投影固有的缺陷,即高纬度地区面积的巨大夸张,以及这种“失真”如何在殖民扩张的叙事中被利用或被忽视。 第七章:秘密的航线与殖民地的边界 知识就是权力,尤其是在航海时代。本章讨论了各国如何将精确的航海图和测绘数据视为国家机密,用以保护贸易垄断和殖民地主权。通过对比西班牙的《一般地图集》(Padrón General)和英国的海图文献,我们得以一窥地图的政治化过程,以及测绘师和皇家地理学家在构建新世界秩序中的关键角色。 第八章:未竟的旅程:星图与新世界的精神景观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回归到人类学和文化史的层面。星图不仅是工具,也是信仰的载体。我们考察了欧洲探险家如何将熟悉的星座符号投射到陌生的南半球星空,以及这种“文化映射”如何影响他们对新世界的感知和命名。最终,本书旨在说明,文艺复兴晚期的航海技术进步,是理性思维与古老宇宙信仰相互拉扯、共同塑造成我们今日世界版图的深刻见证。 结语:超越地平线 《失落的星图》试图重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依赖星光和机械智慧的时代。它揭示了,每一次成功穿越海洋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次的失败观测、艰苦的数学计算,以及对人类认知边界的勇敢试探。通过理解这些技术的诞生与演变,我们得以更清晰地认识现代科学体系是如何从经验的海洋中一步步打捞出来的。 ---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结合了科学史、制图学、天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详实的图表分析: 包含了对早期星盘、象限仪的复原图解,以及墨卡托投影的原理对比。 文献支撑: 大量引用了普托雷斯、麦哲伦探险队的航海日志片段和早期航海年历的原始数据。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科学史专业学生、对地理大发现时期技术细节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初被《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对李斯特的“跨界”改编充满好奇。他能把管弦乐、歌剧,甚至是其他器乐作品,转化成如此极富钢琴特性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神奇。这本书中,我尤为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并非耳熟能详的作品改编,这恰恰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发现李斯特的改编并非仅仅是将旋律移植,而是将原作的精神内核,通过钢琴独特的表现力,进行了极致的放大和升华。他对于色彩、力度、触键的运用,以及那些常常令人惊叹的和声色彩,都使得这些改编曲目独具魅力。这本书就像一本音乐的“万花筒”,每一次翻动,都能看到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音乐图案。对于我这样的钢琴爱好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套乐谱,更是能够不断激发我演奏热情和探索欲望的源泉。即使是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也让我乐此不疲地去钻研,去挑战。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时,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音乐宝盒。李斯特的改编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钢琴文献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而这一卷更是让我看到了他改编领域更深邃的一面。书中的某些选曲,可能并不是我们日常音乐会上最常听到的,但恰恰是这些“遗珠”,展现了李斯特对于音乐的博大胸怀和卓越的鉴赏力。他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作品的改编,都能够巧妙地融入自己的音乐语言,使得原作在钢琴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特别着迷于他对一些抒情旋律的处理,那些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那些时而澎湃、时而低语的音乐织体,总能轻易地触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技巧的考验,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每次弹奏,都仿佛与李斯特的灵魂对话,感受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它也鼓励我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去发现更多隐藏在经典背后的艺术魅力。

评分

这本《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真是一本宝藏!作为一名资深的李斯特迷,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他改编精髓的作品。而这本《改编曲5》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它收录的曲目,很多是我之前只在模糊的印象中听说过,或者是一些非常小众的改编版本。其中,一些并非来自大家熟知的歌剧或交响乐,而是李斯特根据一些不知名的作品或民歌改编的,这些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意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的改编,不像一些简单的肖像式模仿,而是将原作的灵魂注入到钢琴的语言中,通过独特的和声、节奏和织体,展现出李斯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有些改编甚至比原作更加精彩,更加富有钢琴的表现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展示,更是一次音乐风格的百科全书,让我得以一窥李斯特创作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它就像一位神秘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李斯特的音乐宇宙,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珍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对音乐的理解也随之更加深刻。

评分

我一直认为,李斯特的改编作品是他音乐创作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部分。《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的到来,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平台。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一些当时流行但现在已逐渐被遗忘的作曲家作品的改编,这些作品往往更能体现李斯特的音乐品味和他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音乐传播者”的角色。他并非简单地将其他音乐家的作品搬到钢琴上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手法,对其进行再创作,赋予原作新的生命力,甚至有时超越原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李斯特作为一个音乐评论家、音乐普及者和伟大作曲家的多重身份。他的改编,既有对原作的忠实尊重,又不乏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中一些改编作品中运用的和声语言和钢琴技巧,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极具前瞻性的。每一次的练习和研读,都让我对李斯特的音乐智慧和艺术造诣有了更深的认识,仿佛亲历了那个辉煌的音乐时代。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套“李斯特钢琴全集(改编曲5)”,我内心是充满了期待与好奇的。李斯特,这位音乐史上的巨人,他的创作和改编能力至今仍让人惊叹不已。而《改编曲5》更是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惊喜充满了幻想。翻开书页,熟悉的五线谱扑面而来,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承载着李斯特那炽热的情感与精湛的技巧。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歌剧片段的改编,那种将戏剧性与音乐性完美结合的能力,总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宏伟的歌剧院。当然,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李斯特的改编总能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无论是宏大的管弦乐部分被巧妙地移植到钢琴上,还是细腻的情感被放大到极致,都展现了他超凡的音乐驾驭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更像是一次与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弹奏都是一次对李斯特艺术世界的深度探索,每一次研读都是一次音乐理解的升华。那些复杂的技巧和华丽的和声,虽然对演奏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出我不断精进的渴望,去挑战极限,去触碰音乐的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