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五知斋琴谱》是清代以来流传*广的古琴谱。由清徐祺编着,其子徐俊与周鲁封等刊行于清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全书八卷,卷一录古琴知识、弹奏技法等,卷二至卷八,收琴曲三十三首。
徐祺,字大生,号古琅老人,扬州著名琴家。他早年游历燕齐赵魏及昊楚瓯越等地,广泛研究各家各派的传谱,对各家传谱的『可因』『可革』之处仔细推敲,积三十余年,于清康熙六年(一六六七)编成《五知斋琴谱》。所收三十三曲中以熟派(即虞山派)为主,兼收金陵、昊、蜀各派。曲谱中除解题、后记之外,还有许多旁注。这些文字记叙了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并注明出处及自己所加工之处。文论部分为历代琴谱较为详尽者,不失为习琴者的操缦指南。
《五知斋琴谱》编成之后,一直未能出版。后徐祺之子徐俊在安徽得遇知音周鲁封,在周的帮助下,才于康熙六十一年首次刊印。徐祺融汇各派,博采众长,参详比对,为广陵琴学开辟了新天地,是三百年来流传*广泛的一部广陵派琴谱。
《五知斋琴谱》刊印后,流传甚广,在琴界产生巨大影响,后世多次刊印。除清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刊本外,还有清雍正年间刻本、乾隆年间红杏山房重刻本、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怀德堂重刻本、清咸丰刻本、近代校经山房石印本等。在《五知斋琴谱》的众多版本中,除早期的康熙刻本外,大都佚失古曲《庄周梦蝶》,或只存目而无文。民国时,琴家汪孟舒为使此谱完璧,曾觅得原刻本重刻《庄周梦蝶》佚谱,补入《五知斋琴谱》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书店在发掘整理木刻书版的过程中,发现木刻书版数块,恰为完整的《庄周梦蝶》。我们此次出版《五知斋琴谱》以清栖心琴社覆刻红杏山房本为底本,将《庄周梦蝶》插入第七卷中,两者刻印字体、行款格式一致,浑然一体。此书的出版,必将有益于古琴谱集的研究与古琴爱好者的研习。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与书法、绘画、围棋并为文人雅士必备之艺,而在中国古代文明历程中绵延不息,成为人们修身养性,以为文雅的具体表现,故有『琴棋书画」四雅之说。
中国古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便出现在古代的祭祀或盛典之上。传说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琴,也有『伏羲作琴』之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传。古琴,以其历史之悠久、蕴育之深邃、意境之空灵,在中国乐坛,乃至中华文明历程中,显示出极其显著的艺术魅力,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为儒、道、佛各家分别赋予了更为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此,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冠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古琴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恰恰体现出中国古琴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我国古琴艺术经过历朝各代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以音乐的方式展现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艺术载体。在古琴的传承发展进程中,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以及师承之异、传谱之差,古琴艺术逐渐形成了虞山派、广陵派、金陵派、松山派、绍兴派、诸城派、岭南派、中州派、梅庵派等风格各异的琴学流派。而各个不同流派的琴学传承、延续和发展,往往通过古琴琴谱来记录和反映其原貌。目前所能看到的历朝各代琴谱有一百五十余种,这些琴谱的刊行、传播,既是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古琴艺术传承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这些经典琴谱进行整理和出版,是我们传承和弘扬古琴艺术的关键举措。
中国书店出版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陆续整理出版古代琴谱,先后以线装形式整理出版了近四十种古琴琴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历代琴谱丛刊》。面对近两年古琴快速发展的变化,同时也充分考虑目前琴人、琴友习琴的实际需要以及抚琴吟唱的优雅古典氛围,中国书店出版社选择较为适应琴友习琴需要,并适当兼顾历史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琴谱,以《中国古琴谱丛刊》之名再次刊行。此外,我们还将陆续精选古琴传承中版本特色突出的琴谱,纳入到这套新编的琴谱丛书之中,以更好地为海内外琴友研习古琴提供便利。
五知斋琴谱(套装1-6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