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

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芝达林 编
图书标签:
  • 合唱
  • 民歌
  • 中国北方民歌
  • 山西师范大学
  • 烛光合唱团
  • 音乐
  • 艺术
  • 合唱曲集
  • 民族音乐
  • 校园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0751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336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7
字数:1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取材广泛,挑选了长江以北的脍炙人口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适于合唱形式来演唱的23首民歌,其中山西民歌9首,少数民族民歌7首(包括塔吉克族、鄂尔多斯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各一首与选自青海、甘肃、宁夏的3首“花儿”);另外还有表现陕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风土人情的民歌7首。从音乐的风格色彩上来说,这23首合唱曲,既各有各的特点,又具有大致相近的粗犷而诙谐的“北方”风格。

作者简介

  芝达林,1956年生于山西太原。自幼学习小提琴,“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父母下放到晋南农村,偶然的机会考入临汾艺术学校。中专毕业后曾在文工团、工厂工作,此间,开始学习作曲并得到梁晋明教授的函授指导。改革开放年代有机会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蒋祖馨、饶余燕、陆金庸等教授。不惑之年继承父业,当上了人民教师,曾在临汾艺术学校、山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工作。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继续在太原、上海、北京等地进修,师从陈世宾、陈铭志、钱亦平、徐振民等教授。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声创作和研究。1982年以来创作的《二胡与钢琴》和琵琶作品《寓言三则》等CD专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以来创作的《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的《看秧歌》入选《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又出版发行了他创作的《吟咏叹》二胡作品集。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99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第三届和第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以及第十届Cantemus国际合唱节的比赛中,他指挥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合唱作品并屡屡获奖。

目录

一、混声无伴奏合唱
1.思乡曲(山西稷山民歌)
2.刨洋芋(山西河曲民歌)
3.桃花红,杏花白(山西左权民歌)
4.樱桃好吃树难栽(山西左权民歌)
5.羊倌歌(山西河曲民歌)
6.梦梦(山西襄汾民歌)
7.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民歌)
8.大红公鸡毛腿腿(山西定襄民歌)
9.上去高山望平川(甘肃花儿)
10.眼泪花儿把心淹了(宁夏花儿)
11.一对白鸽子(青海花儿)
12.走西口(陕西府谷民歌)
13.城墙上跑马(内蒙古民歌)
14.摇篮曲(辽宁民歌)
15.江河水(辽南民间乐曲)

二、女声合唱
16.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山西河曲民歌)
17.放风筝(河北南皮民歌)
18.赶牛山(山东淄博民歌)
19.看社火(河南民歌)

三、男声合唱
20.森吉德玛(内蒙古鄂尔多斯族民歌)
21.阿里郎(吉林延边朝鲜族民歌)
22.鄂伦春小唱(黑龙江鄂伦春族民歌)
23.美丽的姑娘(新疆塔吉克族民歌)
后记
现代室内乐的探索与创新:当代作曲家作品选集 图书名称: 现代室内乐的探索与创新:当代作曲家作品选集 作者: 众多当代杰出作曲家 出版社: 华音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秋 --- 内容简介 《现代室内乐的探索与创新:当代作曲家作品选集》是一部汇集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室内乐作品的权威性文集。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并展示当代作曲家在小型合奏形式中所展现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技术革新,为音乐院校的师生、专业演奏家、音乐理论研究者以及所有对当代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听众,提供一个深入、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地域或特定流派,而是秉持开阔的国际视野,精选了来自欧洲、北美、东亚及其他新兴音乐中心的三十余位作曲家的优秀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从二重奏到十重奏的各种编制,充分展现了当代室内乐艺术在音色、结构、节奏、空间处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一、 技法革新与音响拓宽 当代室内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是对传统音响概念的彻底颠覆与拓展。本选集中的作品,大量运用了扩展技巧(Extended Techniques)。例如,在对弦乐器的处理上,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弓法、指法的常规运用,更深入挖掘了如琴码的摩擦、琴弦空弦的共振、特定部位的敲击等非传统发声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颗粒感、噪音感和张力。在管乐器部分,则大量采用了气流音(Air Sounds)、泛音组的精确控制、以及对呼吸声音的直接介入,使乐器本身的发声潜力被推向极限。 此外,“声场空间化”的概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作品摒弃了传统的紧凑室内乐站位,要求演奏者分散于音乐厅的不同区域,通过精确的声部调度和乐句的接力,使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立体的声波矩阵之中。乐谱中对演奏者移动、站位的指示,本身就构成了作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结构重塑与时间感知 本书收录的作品在结构处理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当代特征。与强调线性发展和清晰主题的传统观念不同,许多作品倾向于“碎片化叙事”和“非中心化结构”。 一些作曲家借鉴了后现代的非线性叙事手法,作品由一系列看似松散但内在逻辑严密的“音乐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时刻被重新激活或变异,使得每一次演奏都可能产生微妙的差异。这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即兴判断力,并对作曲家的结构意图有深刻的理解。 在时间感知方面,作品通过节奏的复杂化和非均质化来挑战听众的习惯。多重节拍的交织、微小时间的精确控制(如微观时间组织,Microtonal Time Organization),使得时间流逝感被拉伸、压缩或扭曲。有的作品追求极端的缓慢与内省,将一个和弦的衰减过程无限延长;有的则以极快的速度和密集的音符密度,构建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能量场。 三、 跨媒介与跨学科的对话 当代音乐创作已不再孤立于纯粹的听觉艺术。本选集中的不少重量级作品,清晰地展示了室内乐与视觉艺术、文学、哲学乃至科学的深刻对话。 例如,部分作品直接从特定的哲学文本或数学模型中汲取灵感。作曲家们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音高、节奏或乐器组合关系,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智识基础。在乐谱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音符,更能看到大量关于哲学概念阐释的文字注释,引导听众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另一些作品则明确纳入了多媒体元素。这可能包括预先录制的电子音轨、现场的实时电子处理(Live Electronics),或是与舞台灯光、影像同步的音乐设计。这些元素并非简单的伴奏,而是与实体乐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表达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室内乐的呈现面貌。 四、 重点选篇导览(部分举例) 1. 《硅谷的回声》(为五件独奏乐器与实时反馈系统): 探讨了人机交互的界限。作品巧妙地将电子处理的速度与传统乐器演奏的延迟性进行对比,模拟了信息时代的焦虑与连接感。 2. 《白噪音的几何学》(为低音提琴与单簧管二重奏): 专注于对“非音乐性”声音的提炼。作曲家通过长时值的噪音和极细微的音高变化,揭示了听觉背景中的潜在秩序。 3. 《零点时刻》(为钢琴三重奏): 一部结构严谨的作品,其核心概念源于拓扑学中的“不动点”。作品在看似混乱的织体下,始终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同一个引力中心。 五、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作品的呈现,更在于其附带的详尽的演奏提示与理论注释。每部作品的卷首,都包含作曲家本人对创作意图、关键技巧运用、以及推荐演奏速度和力度层次的独家阐述。 对于室内乐演奏者而言,理解这些“非传统”的演奏记号至关重要。本书详细图解了如“舌尖的摩擦”、“超强弓”、“气流的音高控制”等特殊技巧的执行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练习范例,使读者能够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真正掌握这些前沿音乐语言。 《现代室内乐的探索与创新:当代作曲家作品选集》无疑是理解当下音乐脉搏的一把钥匙。它挑战了我们对“美”的固有认知,邀请听众与演奏者一同进入一个充满未解之谜、但又无比激动人心的声音新世界。它标志着室内乐这一古老形式在二十一世纪迎来了又一次辉煌的创造性爆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传递的那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情感。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哼唱北方民歌,那些旋律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当我看到这本书收录了那么多我熟悉的老歌,并且是以合唱的形式呈现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并非专业的音乐人,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既庄重又亲切的方式,将这些古老的歌谣重新演绎。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情感处理的提示,例如在演唱《想亲亲》时,如何用细腻的声线表现少女的羞涩与思念,在演唱《走西口》时,又如何用饱满的情绪描绘离别的愁绪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乐谱,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北方人民生活、情感和历史的歌谣集,每一页都充满了浓浓的乡愁和对故土的热爱。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合唱团的学生,我拿到这本《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后,那种熟悉又惊喜的感觉难以言表。我立刻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乐谱所吸引,每一处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不仅仅提供了纯粹的乐谱,还包含了烛光合唱团在排练和演唱这些曲目时的一些心得体会,甚至还有一些关于音色、呼吸和情感处理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合唱领域摸索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能想象到,当年烛光合唱团的成员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将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北方民歌,通过精妙的合唱编排,展现出如此动人的效果。这本书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记录,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要用最真挚的情感去演绎每一首歌曲,去传递音乐的力量。

评分

对于这本《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我的感受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深刻的。首先,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作为一本由知名合唱团演唱并整理的曲目集,其编排和注释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北方民歌的处理,既保留了原有的朴实无华,又通过合唱的织体,赋予了它们更加宏大的气势和更丰富的层次感。我尝试着跟着乐谱哼唱了几段,尤其是那些高潮部分,那种人声交织产生的震撼感,即使是在静默的阅读中,也能感受到。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可能相对专业一些。对于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读者来说,要完全理解其中的音乐术语和编排思路,可能需要一些引导。不过,对于合唱团的成员、声乐指导老师,甚至是热爱合唱艺术的听众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北方民歌合唱艺术的绝佳视角。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这本《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给我带来了完全出乎意料的惊喜。作为一个对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乐谱集,但事实远非如此。书中所收录的曲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改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独唱的民歌搬到合唱的舞台上,而是融入了深厚的合唱艺术理念,展现了北方民歌的独特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一首曲目的介绍,里面不仅包含了歌曲的背景故事、地域特色,甚至还对合唱声部的设计、情感的表达方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指导演唱实践都非常有帮助。翻阅这些乐谱,我仿佛能听到烛光合唱团那充满力量与感染力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每一个声部都巧妙地交织,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北方风情画卷。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的教材,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评分

这本《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演唱曲目: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实在是一份宝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简洁大气,透露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翻开目录,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北方民歌,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河淌水》等等,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我一直都对民歌情有独钟,觉得它们承载着最质朴的情感和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将这些经典民歌改编成合唱曲,无疑是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合唱部分的编排,想知道烛光合唱团是如何将如此多姿多彩的民歌进行融合与升华的。据说,烛光合唱团在声乐界享有盛誉,他们的演绎肯定别具一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欣赏到优美的乐谱,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合唱的技巧和表现力,也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练习曲目,自己在家也能尝试演唱。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反复研习的音乐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