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养个棒小孩
:78.00元
作者:(美)蒂姆赛汀 ,张理力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8545159
字数:150000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0~6岁幼儿敏感期的全部问题解析。
谷歌创办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曾深受本书启发。
超过百家媒体推荐,美国父母*爱用的育儿书。
1.作者蒂姆赛汀是蒙氏基金会董事长,国际蒙氏委员会的主席,他是美国*受尊敬的蒙氏教育家和作家,出版过很多作品。
2.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当今每一位孕妈妈*关心的教育方式,不管在美国还是世界各地。
3. 近50种游戏方式和玩具制作、课程指导,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互敬、友爱、尊重与合作的品质。
内容提要
这本书根据蒙特梭利学校培养自信、独立的小孩的理念,告诉父母如何使0~6岁小孩的身体和智力好地成长。
根据蒙特梭利理论, 小孩有几个敏感阶段, 这些阶段适合专门开发某些能力和智力。如果在这些阶段给予孩子相应的刺激,就能有效帮助孩子发展。
例如:
秩序
书中建议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适合孩子高度的家具。
合理储存物品的盒子, 架子。
规定孩子在没有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地的时候不可以取另一件玩具。
建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毯子,玩的时候在毯子上玩,玩完后自己收好小毯子。这样就使孩子知道怎样保持整齐。
书中也提供了很多游戏和制作简单的玩具来寓教于乐。
例如:
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孩子适用的餐具,让孩子学会摆刀叉,自己倒水,自己准备简单的零食,甚至在厨房里做安全的简单的一些帮忙,让孩子在参与的同时练习手眼协调,学习颜色,形状,认识食物, 增加词汇量等等。
这些游戏帮助孩子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集中力和对别人的尊重。
由此看出, 早教不仅包括智育的开发, 还包括习惯性格的培养 (礼貌、秩序等)。
谷歌创办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曾深受本书启发。
目录
章 浅谈蒙台梭利
父母初体验
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法
幼儿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魔法
从出生起
到两岁时
安适的居家环境
新奇的儿童房
环境调整
贴身观察
第二章 调动所有感官
浅谈感官意识
婴儿的体验
百宝篮
在操作中学习
第三章 让我做
教我自己做
工作和游戏
了解洗手间
穿衣戴帽
天才小帮手
第四章 保持气氛融洽
甜蜜又温馨
小孩发脾气
父母有办法
生活即课堂
和平桌
电视机
第五章 探索广阔世界
小小科学家
园圃里的工作
树林里的奇妙
小小自然博物馆
自然的聚会
生动的文化
蒙台梭利式生日会
第六章 佳学习年龄
学习的基础建设
书写先于阅读
数学启蒙
居家小科学
蒙台梭利适合你的孩子吗?
实用地址和网址
索引
感谢
作者介绍
Tim Seldin是蒙氏基金会(Montessori Foundation)董事长,国际蒙氏委员会的主席,从事蒙氏教育近30年,曾走访过650多所蒙氏学校。TimSeldin幼时曾就读于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后来他一直致力于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推广工作,在他工作的过程中给很多家庭提供过育儿指导。
现在他是美国受尊敬的蒙氏教育家和作家,出版过著作《生命的庆典》《她掌中的世界》和《蒙氏方法:终生教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翻开它,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育儿宝库。作者似乎对现代家庭的困境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没有给我们灌输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可以立刻上手实践的策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章节,它强调了理解孩子内心需求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满足他们表面的要求。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否过于强势或敷衍。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情绪语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我相信任何一个渴望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父母都会深有体会。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每一个故事都好像发生在我身边,让我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拉扯与和解,这种真实感是很多育儿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老实说,我对育儿书籍一向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就是故作高深。然而,这本却完全不同。它的文字风格极其接地气,用一种近乎朋友聊天般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为人父母者都会遇到的“小麻烦”和“大困惑”。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设定界限”那部分的阐述,它没有采用那种强硬的“规则至上”的模式,而是巧妙地将“爱”与“规则”编织在一起,让孩子在感受到被爱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理解并遵守家庭的底线。这对我这种在执行规则时常常心软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这部分,我不再感到在做决定时那么心虚气短,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心态建设到具体方法,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却收获满满。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而非单纯的育儿知识学习。它引导我关注的焦点从“如何让孩子更听话”转移到了“我如何能成为一个更稳定、更有智慧的引导者”。书中关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那几页内容,简直是金玉良言。它指出,过度的奖励和惩罚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自发探索世界的乐趣。我开始尝试减少不必要的外部干预,转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结果不完美。看到孩子因为完成一件小任务而流露出的那种由内而外的成就感,那种喜悦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重塑了我对“成功养育”的定义,它不再是关于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关于孩子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独立且快乐的灵魂。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挑剔的读者,很多育儿书读起来都像是在听老生常谈。但这一本,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那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深度,却又以极其朴实的笔触呈现。它探讨了“完美父母”这一概念的虚妄性,并鼓励我们拥抱自己的不完美,这种坦诚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母亲的焦虑感。书里有一段话,大意是说,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最终反映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深深触动了我。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健康认知模式,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次呼吸和反应,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的孩子。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孩子”的书,更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指南,这种双重价值的体现,让它在我书架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展现出一种非常开阔的国际视野,这对于我们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冲击与平衡。它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互动,还巧妙地触及了现代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尤其是关于“数字化生存”的那一章,作者的分析相当精辟,既不妖魔化科技,也不盲目推崇,而是教导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工具。这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墨守成规只会让我们与孩子产生更大的隔阂。书中提出的那些前瞻性的观点,让我感觉自己好像提前拿到了未来十年的育儿指南,对于如何为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