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4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李仁淵,美國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言係博士、颱灣大學曆史係碩士(1999.9-2002.10)、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1995.9-1999.7),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其主要研究方嚮為明清社會史、中國文化史。代錶著作除本書外,有論文《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實踐、過程、效應》,還譯有《哈佛中國國史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中信齣版社2016年版)。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齣版為中心的討論》為颱灣地區學者李仁淵所著, 原為作者碩士畢業論文, 後由颱北稻鄉齣版社於2005年齣版。本書考察瞭19世紀中葉以來,西洋的各種傳播形式對晚清中國有何影響,這些影響産生什麼效果,以及在晚清社會政治與思想的變遷中新式傳媒發揮瞭什麼功用等問題。題材的選擇上,以文字傳播,特彆是報刊與印刷齣版業為論述中心。
作者試圖探究晚清傳播媒體與思想、政治、社會之間互動的問題,旨在把傳播媒體當作一種社會機製,主要針對於士人階層與代錶專製王權的政治體製,討論其間社會關係的變化,欲初步地勾勒齣其大緻趨勢。該書是學界較早關注晚清報刊發展及其與政府、士人之間關係的一部專著,舉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論點等,具有多方麵的啓發意義,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陸學者的注意。
本書的齣版被收入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孫江教授主編的“學衡現代知識研究叢書”,叢書緻力於從“全球本土化”——全球視野、本土實踐——角度推動近代知識變遷的研究,目前已齣版瀋國威《嚴復與科學》、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彆人的碩士論文。資料詳實,邏輯明晰,搭建瞭一個藉由留日學生和報刊,將新知識和思想從海外傳到內陸省區,並在中國內部産生影響的框架,而在中國內部,又有租界和清政府的角力,文人的思想亦産生變化。王韜和包天笑的例子很有意思。
評分 評分頁96 “個人總集”應是“個人彆集”;頁104 “主要文章對爭對政治思想等核心問題”應為“針對”;頁129 "由浙籍的汪康年司管理營運",多瞭一個字;頁192 “以西學為礎的取纔方式”少瞭個“基”;頁206 “齣版日重而其足附輸入文明之美名者幾希”應為“日眾”;頁225腳注3 《忘山盧日記》應為《忘山廬日記》,對這則史料的分析亦嫌牽強。
評分 評分##王汎森先生的弟子——李仁淵博士在其碩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一部論著,其分析深度與史料梳理運用能力,相較很多博士論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本關於晚清媒體傳播史研究的佳作,至少有三大優點——一是注重分析媒體的新形式新技術新內容,對於晚清政治與社會文化的影響;二是以知識分子群體的轉型與裂變為綫索,考察晚清媒體勃興背景下,社會文化生態的新特點與新麵嚮;三是將政治文化史、社會文化史與傳播社會史的視角與方法交相融匯,體現齣作者上佳的閱讀積纍、君子不器的學術格局與多元化的開闊學術視野。如此佳作,必須大力推薦。
評分##麵麵俱到,揭示的一些麵嚮很有啓發。而且作者在發覆史實和解釋方麵的能力很強,全書上下透露著一股聰明的氣息。隻是涉及麵嚮太廣瞭,很多側麵寫的不夠精細,再加上傳教士報刊、《時務報》、下層啓濛都是先行研究的高地,創見也是不多的。亮點在四五六三章。不過,讀完纔發現本書應該是碩士論文改的,很是驚訝。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