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8
旭日残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近代史大家还原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进程
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关键历史节点
拆解辛亥政坛政治博弈,孙中山袁世凯间的政坛斗法
【内容介绍】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八篇。晚清的政权鼎革是近代史上一场大戏,本书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半年左右时间里,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博弈角逐,也就是严格意义上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此间孙 中山与袁世凯的政坛过招,可谓棋逢对手。
本书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辛亥时局动荡之际,杨度、汪精卫等人牵头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以国民大会公决的形式解决重大国事纷争,对以后中国政制架构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武力对峙为背景的南北和谈,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孰取孰舍,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其间列强尤其是英国和日本的态度至关重要。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角力最终导致南北和谈破裂,改由直接迫使清帝退位;通过清帝退位,辛亥革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成果,在实现帝制到共和的跨越的同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共存,同时也留下重大隐患。前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摇身变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接收清朝旧署与创建民国新阁之际,精心导演了一场南北新旧之争的开国大戏,最终坐收渔人之利,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编辑推荐 】
1.理解晚清民国关键时期的近代史力作——本书是近代史研究大家桑兵教授继《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之后又一力作,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探究历史进程的脉络走向。
2.还原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进程——武昌起事后的半年时间内,中国的政治舞台风云变幻,中国往何处去,并不是一个已知的命题。关于清朝如何结束,民国如何建立,既有认识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本书通过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澄清关于此段历史的诸多误解。
3.解析辛亥政局各方势力的消长与博弈——辛亥政坛局势瞬息万变,清政府、革命党、以英国日本为主的外国各方势力,都在因应时势变化调整方略、提出诉求。两千年帝制结束最终走向共和,谈判桌上与桌下的密谋斗法和交易妥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方势力角力的结果,是南北和谈由停滞走向破裂,直接迫使清帝退位成为破局之选。
4.展现辛亥鼎革之际重要人物的枢纽作用——袁世凯、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杨度等辛亥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对晚清民国转折时期时局的发展、历史的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书尤为细致地展示了袁世凯、孙中山两位政治博弈高手之间的政坛过招。以袁、孙为主的这些辛亥重要人物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共和”在中国的命运。
##鼎革之际的大历史
评分 评分##涂同学推荐我读的,还挺不错的,把那段时期的博弈过程记录了下来,汪作为国事共济会的向南方鼓吹和平的代表与代表立宪党的杨度负责向清政府鼓吹和平,可惜效果不彰,后期转为唐绍仪和伍延芳在上海协商,也是困难重重,唐为此明面上还请辞了,袁遇到暗杀后也屡屡请辞,而良弼被刺杀后算是让宗社党的强硬派不再坚持君主立宪制,使得在袁的操控下,中国走向了共和制,他成为了大总统,里面的6.7两章可以配合摇晃的中国一起看,唯一的问题就是说汪先生的太少!桑老师在书前搞了各章摘要,真是良心之举,^_^
评分 评分 评分##还有桑兵关于辛亥前后观念变化的文章可以放在一起读: 辛亥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从梁启超到孙中山:清季共和先驱的易位 梁启超与共和观念的初兴 请季“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
评分 评分 评分##2020-4-17 桑兵最大的短板在于没有问题意识。目光又不敏锐,何谈述而不论。并且一涉及到国族问题,就是革命史观的论调,尤其最后一篇结论部分,浓浓国师感。
旭日残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