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29
曆史•聲音•學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曆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齣版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國中的“異鄉”:近代四川的文化、社會與地方認同》(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16)、《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待齣)等。
本書擷取瞭20世紀上半葉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的幾個片段,探討近代中國文化的結構性異變,以及崩解後的傳統碎片在此過程中發揮的催生、轉化與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傢的道德自省邏輯如何將社會進化論改造成為強大的行動機製、曆史觀的改變如何重新塑造中國人講述自己過去的方式、聲音文化的興起如何引發知識變革中的“聲音轉嚮”、“道”的意識怎樣參與現代學術理念和製度的型塑、科學概念怎樣刷新傳統宗教的形象、新舊文學怎樣直接間接地對新史學的科研實踐提供支援。這番迴顧錶明,激活中華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賴於對我們自身傳統豐富性和開放性的肯定,又依賴於對這些素質的強化和提升。
##很喜歡“反求諸己”、“聲音轉嚮”和“近代道教之汙名及其淨化”這幾篇!在20世紀新知識人成長並著手創造一種新傳統的過程中,士大夫的(潛在)認同和訓練對他們起到瞭彈跳器的作用;《天演論》對士人“起而行”的作用(以“人事”代“天行”);新史傢們所研究的“客觀事實”本身,也已是經過作為“大經大法”的“價值”所重新塑造的;二三十年代的學術界可以做到“事實與價值分離”,也是以“價值與事實的統一”為前提的;“視覺型的認知習性”與“聽覺型的認知習性”;與“科學”取得傳統文化中“道”的地位同時,多數中國人對科學的實際認知則更偏嚮“技術”領域(與“技進乎道”傳統觀念的違背);無論是道教的負麵形象還是正麵形象,都高度依賴於“科學”對它的評價和界定,反過來,這一案例也摺射齣知識人對“科學”本身認知的變化。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老王的文章標題不加引號就不舒服
評分##2018年11月17日讀訖。
曆史•聲音•學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