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政治中,理論決定政策,其關係可謂緊密。戊戌變法堪稱近代史的轉摺事件之一,它的主要推動者康有為、梁啓超有沒有核心思想和成體係的理論?他們的思想資源從何而來?與改革的走嚮又有著怎樣的關係?二十餘年來,茅海建教授沉浸於戊戌變法,從點滴的檔案釋證做起,依次完成瞭厘清重要史事、鑒注核心史料、考察康梁以外z大的改革派——張之洞陳寶箴集團的多項工作,進入到戊戌變法的“深水區”——康梁的思想研究,通過文本與史事互證、“由梁渡康”等方式,確認瞭在變法前形成的“大同三世說”的內涵及持該學說的康有為在政治上的權變、康有為派上層路綫與下層路綫並舉的基本策略、康梁變法思想形似西學而主體仍為中學的本色,為戊戌變法史再添穩固的基石。
##戊戌變法的思想資源究竟是什麼?其實可以和作者較早完成的司員市民上書聯在一起看。
評分##康梁這一大主題下涉及諸多小主題的研究閤集(康梁各自思想發展過程、大同三世說、進化論、中西成分與來源、地運說演變過程等)。 共八篇,重復論述有但並不多,較集中和大量地齣現在下編四章處。 考證極端細密、引文相當、語言與邏輯通暢清晰,結閤各有側重和延伸的多主題研究,展現豐滿且相對全麵的康梁麵貌,核心之一的定性修正或誤讀證明很成功,收獲很多。 嚴謹考證貫穿全文,零星幾處較想當然和打破基調(如下編四章第一次闡明“嚴格驗證西學與否的懷疑”方法時的理由十分模糊;未讀所謂“學校報”便慣性下結論)。 全書中,作者對於其堅信的“西方正統論”除瞭開列零散著作和作者,挑齣個彆觀點進行對比外,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更多個人化的模糊共識,盡管證康和早期梁中體西用很成功,實際也因此更多不核發“西論許可證”的模糊觀感。
評分##大傢之作。在近代轉型的激烈時期,康、梁的思想也經曆瞭許多層、許多次的轉摺,並且時常有在轉摺之後矯飾前說的情況發生,這讓後人麵對浩瀚史料的時候容易或手足無措、或墮其彀中。此書設定為戊戌時期,能夠抽絲剝繭,還原康、梁思想在其發軔時的內容,尤為可貴。20世紀以後尤其是當代,很多人不喜歡康有為。然而對於近代的不少政治傢與思想傢而言,不管是否認同康的人格學術,往往都必須主動或者被動地迴應康有為提齣的時代命題,此為視康有為係近代思想先驅之所在。另外,細讀之下也不難發見,康有為彆具一番人格魅力,非齣僞造,確實很容易做一個鼓蕩時代的旗手。
評分##戊戌變法的思想資源究竟是什麼?其實可以和作者較早完成的司員市民上書聯在一起看。
評分##對戊戌時期康梁思想進行的“兜底翻”式的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理解這場改革的性質。依據的材料主要是康梁一派在各個時期的論著,並對不同版本加以辨析。針對康有為早年述而不作的問題,采取瞭“由梁渡康”的方法。此期康梁思想的核心在於“大同三世說”(兼有革命性和保守性),這一思想在戊戌時期已經形成,康梁此期的“民主”、“進化”、地運說等思想以及“自上自下”並行改革策略均與這一思想相關聯,康梁看似前後矛盾的行動放在這一思想下亦可得以解釋。因此期的西學知識主要依賴譯介,其思想資源仍以中學為主,對於西學采取的更多是一種拿來主義的實用態度。茅老師這一研究最大的啓示在於,在對曆史文本“坦剋履地”式解讀、對照基礎上迴到曆史情景,重視過渡時期人物思想的內在延續性及復雜性,並在此基礎上解讀時人的行為。
評分##從《初集》、《二集》再到《另麵》,茅先生一直在進行“史實重建”,期待他那部“總體性的敘述戊戌變法史著作”的麵世。
評分##原以為康有為的思想是“新瓶裝舊酒”,讀完之後纔發現是“舊瓶裝舊酒”,隻不過用來自西方時髦的油把瓶子擦瞭一下而已。
評分##書買不起,圖書館沒買,論文基本讀完。但由於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參照,發現對於康有為之“大同三世說”,兩書似有矛盾。如果按照汪暉“儒學普遍主義”的解釋,那麼康有為是在第三層。(建立在儒學基礎上超越瞭西學的儒學普遍主義)。但是我站茅海建 ????????
評分##其實研究的主題並不是我感興趣的,但作者一貫的考證爬梳,卻是閱讀的喜悅由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