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除了战场上武力的较量,还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战。本书即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之间宣传战的进行情况加以探讨,论述了中日两国宣传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分别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日本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于“敌、我、第三方”的宣传政策、宣传效果及其原因,进而探讨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书讲的实际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各自的宣传政策”。政策史料收集罗列得丰富且有价值,彼此逻辑勾联论述得匮乏,以博士论文为基底的著作很多都免不了述多论少。成文容易成书难。
评分##挺好一本资料汇编。下了苦工,编了一本资料,拿了博士学位,还出版了书。付出与回报基本持平,所以就不打高分了。
评分##槽多无口,失望之至。。。
评分##亮点:宣抚班这部分写的最好;用了一些日本档案,这是特色。不足:多为中日宣传政策的历史梳理,而且很多是政治工作,宣传的特色没有突出,而非中日间如何互相进行宣传战的分析。历史梳理太多了,导致车轱辘话太多,很多地方绕来绕去,都是一样的话。这也是博士论文形成专著的通病,内容太庞杂。精简到25万字,应该会好很多。 总之,学界缺一本中日宣传战的书,非常乐见其成。另外:74页的朝日新闻社的方竹虎,应是:绪方竹虎。这个人在日本新闻史上非常知名,不应出错。 新闻史学界有一些论及日本对华宣传的文章或著作,要充分利用。如:1930年任白涛的《日本对华的宣传政策》,就没有被充分利用。
评分##史料匮乏,东拉西扯,书还卖得不便宜。 又是一本标题党
评分##算是一本资料整理书籍,内容庞大,大篇幅的叙述,基本没有分析研究,只是政策上的分析,具体如何实施和实施效果缺乏,下雨天看的睡着三次,建议看一下魏舒歌的《战场之外》,讲的是国民政府的对外国际宣传,有血有肉的一本著作
评分##成为了第一个吃葡萄的人!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本展现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思想战全貌的书了,题目这么大确实不好写。第一章宣传机构的梳理和第三章中共的宣传战论述的最详细,让我大开眼界了。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日、中共、国民党三方的互动不足,没有互动不可称之为战;其次是思想战是否能等同于宣传战有待考证,我看到的史料似乎将其区别开来;再次对日方的叙述缺少对思想理论的分析,对华战略阶段划分本人更倾向于唐立国老师汇编前言的划分方法,日本对内思想战选择的报刊不能看出言论趋势的变动,日日新闻读卖新闻这种大众新闻更适合作为论述对象。对外主要介绍了伪军和宣传班,在组织结构着墨多而内容少。再次,国民党方面材料不够论述薄弱;最后结论提升也得加把劲啊,理论高度不够。其实描写三方对伪军的争夺更能体现出一种互动感。
评分##价格。。。
评分##算是一本资料整理书籍,内容庞大,大篇幅的叙述,基本没有分析研究,只是政策上的分析,具体如何实施和实施效果缺乏,下雨天看的睡着三次,建议看一下魏舒歌的《战场之外》,讲的是国民政府的对外国际宣传,有血有肉的一本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