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寻径

拨云寻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柯庆明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代 序 不实用的大用 张淑香  1
导 言  1
第一章 “论”“说”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4
一、前 言  4
二、中古文论的见解  5
三、《文选》诸“论”类文章的美感分析  17
四、考察中古文学的暂时结论  26
五、近古文论的再思索  29
六、近古文学的表现  44
七、综合的结论  53
第二章 “序”“跋”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58
一、前 言  58
二、对“序”“跋”的传统理解  59
三、“小序”“大序”的写作方向  63
四、史传中的“序”与“序”中的历史  68
五、“自序”与“宴集序”的自我介入  74
六、“饯别序”“赠序”与“别集序”的人际互动  82
七、结语:《金石录后序》的特殊形态  91
第三章 “书”“笺”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95
一、前 言  95
二、对“书”“笺”的传统理解  96
三、“书”“笺”文类的基本写作特质  102
四、“书”“笺”的“戏剧性”“叙事性”美感类型  107
五、“书”“笺”的“抒情性”“描写性”美感类型  138
六、结 语  166
第四章 “表”“奏”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167
一、前 言  167
二、对“表”“奏”的传统理解  169
三、命运的鉴戒与贞定  176
四、存亡承继危机的劝谏  182
五、用世之心与让谢之辞  192
六、对“他者”的崇扬弹抑  201
七、对帝王本身的规谏  213
八、另类的“表”作  222
九、结 语  229
第五章 “吊”“祭”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230
一、前 言  230
二、对“吊”“祭”的传统理解  231
三、幼弱与英年:“哀”的兴感动力  239
四、困境与抉择:“吊”的伦理反思  254
五、无名与有名:“祭”的类型之一  274
六、师友与亲属:“祭”的类型之二  303
七、神物与自身:“祭”的类型之三  334
八、结 语  341
第六章 “碑”“铭”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343
一、前 言  343
二、传人昭德的“碑”“铭”  345
三、叙事纪功的“碑”“铭”  372
四、序地弘道的“碑”“铭”  378
五、刻石以外的“铭”文  383
六、结 语  389
第七章 “传”“状”作为文学类
一、前 言  390
二、对“传”“状”的传统理解  392
4
三、史传表现的诸种面向  397
四、私传写作的诸种类型  410
五、结 语  441
第八章 游览“记”与山水“记”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442
一、前 言  442
二、从游览“记”到山水“记”  443
三、山水“记”与游览“记”的界限与表现  450
四、山水“记”与世情的辩证  456
五、游览“记”中的游览美学  461
六、结 语  467
第九章 修造“记”与器物“记”作为文学类型之美感特质  468
一、前 言  468
二、对“记”的传统理解  469
三、修造“记”的基本写作特质  472
四、器物“记”的基本性质  485
五、结 语  488
总 结  489
附 录 怀念柯庆明兼论《古典中国实用文类美学》 [美]艾朗诺  49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拨云寻径:古典中国实用文类美学》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实用文类”为主要书写对象,所谓“实用文类”,是指有实际功用的文体,如论说、序跋、书笺、表奏、碑铭等,在实用目的之外,它们各具美感潜能与性情表现,常常引发读者的文学兴味。

“晚清以降,整个东亚、华夏文明,以吸收效仿西欧、北美为务,积渐成习,我们渐渐忽略了“文学”与“Literature”不但分属两种语言系统,而且是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产物。当西方人逐渐以Poetry、Fiction、Drama为Literature的指涉物时,我们亦理所当然地以为:文学指的就是诗歌、小说与戏剧。因而中国文学的领域,就不知不觉遭到大幅的删汰。这是利用别人的系统作自家的系谱时必然会有的张冠李戴、削足适履的现象。”——对近代以来仅以诗歌、小说、戏剧作为“文学”的现象,作者提出质疑,主张推扩“文学”的界义。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文学”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代序几至涕下。

评分

##备课原因,只读了序,导言,附录,论说和碑铭,可参照吴承学相关论述。

评分

##前三章写得好,后面有点了不异人意的感觉,比较像赏析文字。

评分

评分

评分

题目不错,但有堆砌之嫌;柯亦用泰西理论来解释,给人以“隔”的感觉;行文较“涩”,文气不畅。

评分

##读代序几至涕下。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