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莫西·斯奈德的这本《红色王子:哈布斯堡大公的隐秘生活》重新诠释了在民族认同和现代意识形态逐渐占据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哈布斯堡王朝成员的个人历史。其聚焦点是威廉·冯·哈布斯堡(Wilhelm Von Habsburg)这个 “红色王子”。威廉·冯·哈布斯堡是哈布斯堡大公,金羊毛骑士团成员,奥地利军官,乌克兰上校,花花公子。另外,本书还讲述了他的父亲斯蒂芬(Stefan ,1860-1933)和哥哥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1888-1951)。
斯奈德考察了在哈布斯堡帝国快速崩溃时代的哈布斯堡王朝成员的个人史。现代民族国家取代多民族帝国主要基于民族认同和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在这样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框架内,哈布斯堡帝国已经过时,这不仅体现在1918年帝国的灭亡,同时也体现于威廉、斯蒂芬和阿尔布雷希特个人的不幸。
##一位旧时期的当权者,在新时期的巨变之中经历了怎样的困苦与彷徨?书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感觉:威廉自己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却接受波兰式教育,又想成为乌克兰国王,然后又想成为法国公民,此时正寻求奥地利居留权。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威廉想要适应新时代的努力与新时代巨变发展的缩影。虽然他想要适应新时代,但是他身体里流淌着的旧时代血液,让他还是想要复辟重复哈布斯堡王朝之荣光。从其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复辟行动,想要把哈布斯堡王朝转移至乌克兰发扬光大;还有其在法国的复辟丑闻(就作者观点,威廉是被人利用,最终导致名利双失)让哈布斯堡之名声迅速贬值,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两点当中可见一斑。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也是如此,我们如不能改变,便只能努力适应。化阻为动,在范围之内,推动自我之发展!
评分我又抢了个第一(滑稽)。作者蒂莫西·斯奈德是权威的东欧历史专家,对这片大陆上的旧帝国和新民族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身份认同等方方面面的洞察与分析颇具见地。传主威廉是这一切的切入点,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种种矛盾与悲剧的集中体现。富有文学性、甚至是浪漫情怀的文笔浸染着浓烈的人情味与同情心,匠心独运的章节名将威廉的人生与时代编织成了一幅彩虹般璀璨的画卷。序章与终章的回环像是一个时代轰然倒塌激起的涟漪,更像是一则余韵悠长、让人如堕梦中又悚然惊醒的黑色童话。这本书尽力呈现出了一本人物传记所能呈现的一切,凝练且凝重,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可读性与专业性兼具的优秀传记作品。
评分 评分##一位旧时期的当权者,在新时期的巨变之中经历了怎样的困苦与彷徨?书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感觉:威廉自己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却接受波兰式教育,又想成为乌克兰国王,然后又想成为法国公民,此时正寻求奥地利居留权。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威廉想要适应新时代的努力与新时代巨变发展的缩影。虽然他想要适应新时代,但是他身体里流淌着的旧时代血液,让他还是想要复辟重复哈布斯堡王朝之荣光。从其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复辟行动,想要把哈布斯堡王朝转移至乌克兰发扬光大;还有其在法国的复辟丑闻(就作者观点,威廉是被人利用,最终导致名利双失)让哈布斯堡之名声迅速贬值,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两点当中可见一斑。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也是如此,我们如不能改变,便只能努力适应。化阻为动,在范围之内,推动自我之发展!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什么时候能引进斯奈德的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评分##可以当成〈血色大地〉的前传和〈民族的重建〉的番外读,从人物本身来说,威廉大公其实无甚可述,作为一个志大才疏的贵族子弟,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带有鲜明的“游戏”性质,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深思熟虑的“乌克兰认同”似不宜求之过深。但斯奈德的卓绝之处是通过这一人物对建基于种族的近代民族国家进行了批判:“(威廉的)民族身份难以被清晰界定。他作为哈布斯堡家族成员,代表着被民族自决所否认的复杂社会现实。”多民族帝国容许身份跨界和认同上的模糊,像威廉这样的“无根者”是真正来自“昨日的世界”的人,也终将在民族国家的废墟中消失。(另:斯奈德把以加利西亚为核心的西乌克兰视为能代言乌克兰全体的,与欧洲紧密相关的、拥抱民主自由的那部分“好的”乌克兰,这种一厢情愿的思路与浦洛基一样,无形中又掉入了自己挖的“认同”陷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