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社会、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关,亦涉及人们内在心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故而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发众多讨论。
作者一面回顾始于10世纪、止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种山水画变化的历史之余,更着重于在此过程中绕过传统画史独 尊“画家”的迷思,转而揭示“画家”与“观众”间互动关系的不同面貌,尤其聚焦于各个时代、甚或中日韩不同地域的山水画家们如何与其特定的社群观众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值得注意的新主题诞生,于山水画史上带引出新的画意、新的境界。
##相當好
评分##山水是幻 画是幻幻
评分##山水画历史。所谓的观众其实是受众,前者有生产拥促山水画的意涵,而事实上石只有暗示,不足论证,换言之,未能言明山水画生产观众或是投合观众,石也承认资料的局限性…当然也没必要细究,石还是将其作为引子讲画史。借此预设,形式分析得以联系社会学,很有价值。
评分##比较通俗 作者希望通过接受史角度重建中国山水画史 但无法将理论一以贯之 稍显理论先行 前段基本在方闻框架下 后段有一些启发读者的见解
评分 评分##读过最精彩的一本山水论集。 石老爷子我第一次读他的风格与事变的时候差点因为他晦涩难懂的文风一头雾水。这次看山鸣谷应不仅阅读体验感很好,而且让我产生了对中国山水史的许多改观。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后面关于明清的山水论述,可以说一扫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开始产生了许多好奇。比如说在说到文征明所建立的这个画家小团体在非政治区域产生的影响。包括苏州的商业贸易发达对其潜在赞助人发展以及和画家的互动,种种这些使得苏州在当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城市。外在的条件之下画家本人因此风格绘画的转向“程式化”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点。 石老师在后记也提到过这本书中他更关注的是画家和观众的互动与交流以此形成美术史的脉动。可能也正是这样的叙述方式带给了我与一般通识类论述不一样的特殊视角。
评分##前面部分过于简略,中间部分有些牵强,后面部分显得草率。山水画的历史、观众的历史描述都不充分,而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论证更为渺茫,颇多臆测,正如作者常用语是“亦不难想象”,所以这本书变成了想象的历史。当然回顾山水画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
评分##耗时半年。囫囵读完(止于第十章,清、民国与现代暂不读)。建构了一个初步的古典山水进化历史。较为客观地分析阐述了山水画与画者社会处境、时代背景、师承关系、审美潮流、观者的身份与地位等等之间的关系。粗读感觉山水的同质化生产比较严重,有革新者(如吴伟、石涛等)终究无法以一己之力变更发展或传承趋势,而复古之潮流却是多见且枝蔓众多(如黄公望到董其昌),理解或许可谓非常肤浅,需配合更深入或更主观的书籍尝试深读。3.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