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尤其11世纪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时代,是中国历史最典型的学者和政治家合一的时代。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大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皆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宋政坛中,司马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之一。他一心为国,志存高远,敢言直谏,堪称纯臣典范;在晚年更是主持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导读好书,文本不多,值得一看
评分##把历史当作一块布料任意剪裁,探求所谓的“治道”,便是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的目的。其政治思想一是以礼教化,二是尊重秩序。北宋儒家很鲜明的一点是抛弃了西汉天人感应那一套,更加强调人的道德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光眼里的君和民都是秩序中的一物,用一种静止的观点将历史上重大事件逐一褒贬,最终告诫当时的执政者不要胡来瞎搞。极端保守主义者并不一定就是开历史倒车的人,相反他可能看到的东西更为深远,这在其与王安石之争中可见一斑。
评分##有几篇还挺好。但贬低王安石,与强为司马光政治观辩解,显得幼稚了
评分##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资治通鉴》。通过比较史记、汉书等正史与资治通鉴的不同表述,探求司马光的著史笔法,这也正是陈垣史料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辛德勇《制造汉武帝》中对这一笔法的反思。最后再纪念一下,今年是温公诞辰一千周年,“少喜临川新法之新,老同涑水迂叟之迂”。
评分##目前出版业这么难,少出些这样的书。真就开始劣币驱逐良币啊。
评分##目前出版业这么难,少出些这样的书。真就开始劣币驱逐良币啊。
评分##其实是一本关于《资治通鉴》的“杂”文集,既有报刊文章、演讲稿,也包含了几篇正规的学术论文。但主题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即以《资治通鉴》为例,揭示历史文本的写书性质,提醒读者区分作为过程的历史和历史文本中的历史。
评分##其实是一本关于《资治通鉴》的“杂”文集,既有报刊文章、演讲稿,也包含了几篇正规的学术论文。但主题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即以《资治通鉴》为例,揭示历史文本的写书性质,提醒读者区分作为过程的历史和历史文本中的历史。
评分##内容太少,主题重复,但每篇文章举的例子不同,也是多方面论证了。只讲了应该怎么读,史料的真实性等等导读性质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