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至治

稽古至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鹏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序 / 1
怎样读《资治通鉴》? / 1
《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 / 10
认识《资治通鉴》的几个关键问题 / 22
从“通”“鉴”二字谈如何读史 / 41
再谈屈原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资治通鉴》中? / 56
我们为什么读《资治通鉴》 / 68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
——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93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
——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 / 122
秩序至上还是君主至上?
——司马光政治观念再解读 / 160
司马光早期政治思想初探 / 181
王安石和司马光,到底谁更懂经济? / 193
一个曹操,各自表述 / 198
德政,是一种治理模式 / 208
凡是教学都应该给予方法 / 226
《资治通鉴》Q&A / 234 "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宋朝,尤其11世纪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时代,是中国历史最典型的学者和政治家合一的时代。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大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皆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宋政坛中,司马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之一。他一心为国,志存高远,敢言直谏,堪称纯臣典范;在晚年更是主持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用户评价

评分

##导读好书,文本不多,值得一看

评分

##把历史当作一块布料任意剪裁,探求所谓的“治道”,便是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的目的。其政治思想一是以礼教化,二是尊重秩序。北宋儒家很鲜明的一点是抛弃了西汉天人感应那一套,更加强调人的道德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光眼里的君和民都是秩序中的一物,用一种静止的观点将历史上重大事件逐一褒贬,最终告诫当时的执政者不要胡来瞎搞。极端保守主义者并不一定就是开历史倒车的人,相反他可能看到的东西更为深远,这在其与王安石之争中可见一斑。

评分

##有几篇还挺好。但贬低王安石,与强为司马光政治观辩解,显得幼稚了

评分

##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资治通鉴》。通过比较史记、汉书等正史与资治通鉴的不同表述,探求司马光的著史笔法,这也正是陈垣史料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辛德勇《制造汉武帝》中对这一笔法的反思。最后再纪念一下,今年是温公诞辰一千周年,“少喜临川新法之新,老同涑水迂叟之迂”。

评分

##目前出版业这么难,少出些这样的书。真就开始劣币驱逐良币啊。

评分

##目前出版业这么难,少出些这样的书。真就开始劣币驱逐良币啊。

评分

##其实是一本关于《资治通鉴》的“杂”文集,既有报刊文章、演讲稿,也包含了几篇正规的学术论文。但主题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即以《资治通鉴》为例,揭示历史文本的写书性质,提醒读者区分作为过程的历史和历史文本中的历史。

评分

##其实是一本关于《资治通鉴》的“杂”文集,既有报刊文章、演讲稿,也包含了几篇正规的学术论文。但主题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即以《资治通鉴》为例,揭示历史文本的写书性质,提醒读者区分作为过程的历史和历史文本中的历史。

评分

##内容太少,主题重复,但每篇文章举的例子不同,也是多方面论证了。只讲了应该怎么读,史料的真实性等等导读性质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