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掌故大家高伯雨译注,从多方角度辩证性地评述原文。
★两百多条译注,近百张插图,生动还原历史。
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1919年—1924年,他身为溥仪的英文老师,见证和参与了溥仪所经历的一系列浮沉奇遇。在这本“目击身经”的实录里,庄士敦不仅书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的身世,也借此勾连起从义和团运动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冯玉祥兵变等诸多重大事件的中国近代史。
译注者高伯雨对书中提及的各个人物生平和风俗习惯都十分熟悉。全书包含两百多条译注,道出历史的诸多隐秘细节,为我们还原了真实而生动的时代面貌。
——————————
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详。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仪
就全书“戏肉”,夹叙夹议,精彩非凡;查证引据,颇具功夫,令人佩服。——李敖
译注简直可以独立当成一篇篇短小的随笔来读。我相信这是任何一种紫禁城的黄昏的中译本所无可比拟的——藏书家姜德明
##虽然不是全译本,但掌故大家高伯雨的注释旁征博引,大有可观。庄士敦既是溥仪的洋人师傅,除了对学生关怀有加,也不免“为尊者讳”,此时评注的批驳便很有必要了。在溥仪眼中,庄士敦亦师亦友,只可惜庄师傅帮助逃脱了王府的警卫,却又目送他落入了伪满彀中。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这个译注很有意思,有看弹幕的感觉。译注写于1964年,年代色彩还有有些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现今最新的学术成果,或者对译注部分再加上些分析,应该会更有趣。
评分高先生的译本系从原书第八章开始,夹译夹注,注释体量极大,可见掌故功夫。惟选取的内容也并非如数译出,而是自有一套取材标准,作为一部译作,就难免私货太多了。
评分##看了《末代皇帝》电影才知道这本书。作者的译注读来有种冲破时空之感,偶尔还会停下来细思量。插图不错!
评分 评分##不是很喜欢高伯雨那种后见之明的自以为深刻的评论,很可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