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弱史

虛弱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皮國立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導讀:如何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中國史?── 王文基
書序:當我們一起虛弱
緒論:恐懼「虛弱」的時代
一、緣起
二、研究回顧
三、近代史的小關懷與大視野
四、全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性慾與健康: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之身體論述
一、前言
二、中西醫文化對「節慾」身體觀建構的異同
三、手淫、遺精之害的身體建構
四、中西「慾」之疾病觀點
五、節慾的中西日常技術
六、本章小結
第二章 從「補腎」到「荷爾蒙」療法:民國時期新式抗病技術與日常生活
一、前言
二、疾病與社會:新療法的背景
三、處在新、舊身體觀交會的近代中國醫學
四、日常疾病、藥物與荷爾蒙之關係
1.「性疾病症候群」:失精、不孕與陽萎
2.外感熱病與肺癆
3.戒煙法
4.神經衰弱與精神病
5.日常生活的性別視角:追求青春與美感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縱慾與神經衰弱:憂鬱的歷史與身體
一、前言
二、傳統醫學的論述
三、「憂鬱症」的出現
四、更豐富的論述:近代中醫論「神經衰弱」
五、有關「鬱」的現代討論
六、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從鎮靜到補養的救贖:民國時期新醫藥對縱慾致病的醫療史
一、前言
二、傳統中醫的看法與治法
三、鎮靜類藥物的治療
四、補養類藥物之一:營養、血、維他命等新觀念之引進
五、補養類藥物之二:補充「精」的原質
六、是強壯藥還是春藥?
七、本章小結
第五章 當中醫遇見荷爾蒙:臟器療法與科技爭議(1920~1949)
一、前言
二、內分泌學說之轉譯與應用
三、中醫對荷爾蒙概念的早期理解與應用
四、荷爾蒙療法的演化與應用
五、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服用歷史以壯陽,

心靈永不腎虧。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翻新詮釋民國社會的虛弱與情慾、藥品文化、昔時風尚。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

探索民國的性與身體,

豐饒的情感中蘊藏著堅韌的文化底蘊,

亦可謂一部東方感覺史。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合,開卷《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重點提要

當我們一起虛弱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以來,過去人們的補養、養生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對話。

禁慾V.S縱慾

傳統中醫認為,腎精氣不足時,會出現智力減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發育不良等病症。而腎精氣又常與縱慾有關,也因此大宗的補腎補養的廣告出現在這個時代中。本書著重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當時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史

本書所談的歷史,為過往所少談。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承接明清補養觀,而又能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期許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王文基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本書之文化史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視角,也促使作者利用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性質不一的材料,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想像改變的歷程。

◆迄今有關神經衰弱、遺精與情慾的歷史與文學研究數量不少,而本書的貢獻與特色在於首次系統性地對相關現象進行探討,並能結合日常生活史、中醫社會文化史及醫學思想史的研究。

◎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林文源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桶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哲嘉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許宏彬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郭忠豪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陳光偉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齡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祥麟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蔣竹山

用户评价

评分

##榜一总结的很到位了。总体6.5分,全书反复强调的不过是中西医在中国医药市场的相辅相成,皮教授如果能精炼语句完全可以将此书缩减至200页以内的,这样看节约读者更多时间。全书思路和想法都很不错,西学影响明显,对于一些问题确实有点隔靴搔痒了,一些问题可以再继续深入做下去的,以至于总体看来像是通识书。

评分

评分

评分

##选题蛮好,自述构思也有点有面。但是论述多在原地打转,商业消费模式下,中西医交汇是理念/实践还是接受中的合作?要辨析清楚不能罗列言论,需要医学方面的体系性研究。而作为文化研究,又显得琐碎。

评分

##三星半。本书其实还是在重复皮国立自己所提出的近代中西医学汇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雷祥麟所秉持的中医在近代的发展变迁中变成了一种“非驴非马”的医学的观点相通。但是皮国立在论述时,更多的是详细阐述当时各种报刊的医药相关问题,大段的摘录,在分析上也更多的引用各类医家的言论,在论述的最后,却都落在了中西医学汇通的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延展。在一些药品问题上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评分

##4-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