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民国文存-89 9787513038294

四书.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民国文存-89 97875130382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基博 著
图书标签:
  • 四书
  • 周易
  • 解题
  • 读法
  • 民国文存
  • 传统文化
  • 经学
  • 古籍
  • 中华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8294
商品编码:301993271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四书.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民国文存-89 作者 钱基博
定价 43.0元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513038294 出版日期 2015-10-01
字数 130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详细考证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以及《孝经》的作者、版本,隶属四书的始末,并归纳了研究方法。书前附有作者自序,叙述了历代研究四书之源流、变迁;正文内散有参考书目。《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语言简洁,但其对经学版本、目录、源流等方面的研究广博而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钱基博,生于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本書由銭基博著作二种即《四書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合成。前者,除《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外,另附《孝經》解題及其讀法,尤可見銭先生之于漢學、宋學之兼收並蓄,各取其長。《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要旨亦不离“辨章学術,考鏡源流”。從“周易”之大體、之名實到《周易》之作者、之成書,從先秦諸子之引説、两漢學者之専論到《周易》之版本、之讀法,无不専爲考論、曲备周詳。如果説吕思勉的《經子解題》多“有益初學”的话,此二書則更適合于有國學特别是經學基础的研究者。其特色,簡而言之,即以經詁經,旁涉眾家,正名辨物,鈎稽詳核;援證博而推闡精,綱要備而條目明。

《周易》:宇宙万象的智慧之书 《周易》,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经典,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占筮之书,更是一部蕴含着宇宙运行规律、人生哲理以及深刻社会洞察的智慧宝典。《周易》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哲理,其精髓在于“变”。从天地万物的生成演化,到人生际遇的起伏跌宕,《周易》都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理解世界、指导人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 《周易》的起源与发展 《周易》的成书,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相传,伏羲氏画八卦,以象天地;神农氏续之,演为六十四卦。商末周初,周文王在狱中演卦,作卦辞;孔子晚年,为《易》作传,即“十翼”。至此,《周易》的基本结构和思想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周易》的文本由“经”和“传”两大部分组成。“经”部分,即卦辞和爻辞,是对六十四卦及其三百八十四爻的简要解释,揭示了每一卦、每一爻所代表的特定情境和哲理。“传”部分,即“十翼”,是历代学者,尤其是孔子及其门徒,对《周易》经文的深入阐释和哲学发挥,进一步拓展了《周易》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周易》的流传,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先秦的神秘占卜,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周易》被纳入儒家经典,成为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重要依据;再到宋代的理学兴盛,程朱理学更是将《易》理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历代无数的学者,如王弼、虞翻、李光地等,都对《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易》学研究体系。他们的注解和解读,为后人理解《周易》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二、《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可以用“变易”、“不易”和“简易”三个字来概括。 变易(变化): 《周易》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在于“变化”。它认为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形象地模拟了天地万物的各种变化形态。每一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状态,而卦与卦之间的演变,则揭示了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并非无序混乱,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道”。理解和把握这种变化,是《周易》教导我们应对世界的重要方法。 不易(恒常): 在《周易》看来,尽管万物在不断变化,但变化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恒常不变的原则和规律,这便是“道”。“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周易》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这些普遍适用的原则。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一种永恒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是一种包容万物的胸怀。这些原则,虽然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下,但其精神内核却是恒久不变的。 简易(简约): 《周易》以极其简约的符号(卦象)和文字(卦辞、爻辞)来表达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思想。卦象由阳爻(—)和阴爻(— —)组成,两个卦象叠为一卦,共有六十四卦,构成了《周易》的基本符号系统。卦辞和爻辞则以简洁精炼的语言,阐述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这种“简”并非简单,而是以最简洁的方式,触及事物最本质的规律,体现了《周易》“以简驭繁”的智慧。 三、《周易》的哲学价值 《周易》的哲学价值,体现在其对宇宙本体、人生哲学以及方法论的深刻阐述。 宇宙论: 《周易》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出万物。这种生成论,揭示了宇宙万物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演变过程,强调了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宇宙观奠定了基础。 人生哲学: 《周易》不仅仅是关于天地的学问,更是关于人生的智慧。《周易》将宇宙的规律应用于人生,教导人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效法天地之道,顺应自然。同时,它也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审时度势、随遇而安的智慧。书中提出的“君子”形象,是《周易》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他们具备刚健有为、厚德载物、明辨是非、洞察时机的品格。 方法论: 《周易》的占筮功能,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其深刻的“情境主义”和“预测学”的体现。通过占筮,人们可以了解当前所处的具体情境,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据此采取恰当的行动。《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决策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审慎行事。《周易》教导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既要积极进取,也要审时度势,做到“进退裕如”。 四、《周易》的文化影响 《周易》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哲学和思想的范畴,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哲学思想: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对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 文学艺术: 《周易》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以其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体现在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 伦理道德: 《周易》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如刚健有为、厚德载物、诚信正直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 《周易》的占筮活动,虽然在现代社会已不再是主流,但在古代,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决策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命运的敬畏。 五、 如何理解和读懂《周易》 《周易》是一部需要用心去体悟的经典,其读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深入钻研。 打好基础: 首先,需要对《周易》的基本构成有所了解,包括八卦、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以及“十翼”的含义。可以从通俗的导读本入手,建立初步的认识。 理解象数: 《周易》的卦象和卦数,是理解其内在含义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卦象的观察,可以体会事物的形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卦数的推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变化。 体悟哲理: 《周易》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深刻哲理。阅读时,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对世界的理解,去体会卦辞和爻辞所揭示的道理,思考其对人生和社会的启示。 参考名家注解: 《易》学名家辈出,他们的注解和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参考王弼、朱熹、李光地等名家的著作,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理解。 结合实践: 《周易》的智慧,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中。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周易》的智慧去思考,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周易》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经典,它以其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宇宙、认识人生的一扇窗。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的久远,更在于其思想的恒久。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重温《周易》,更能获得一种宁静的力量和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纸张触感,配合着精心的字体选择,立刻就将人带入了一种沉静的学术氛围之中。我个人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设计,既能清晰展示书名和作者信息,又保持了整体的古朴美感,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头踏实。不过,要说纯粹的阅读体验,我对开本的选择略有微词。虽然是文存系列,追求还原,但对于需要频繁对照参考的读者来说,如果能稍微加大一些字号,或者在某些关键注释部分的留白处理上再做优化,恐怕会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毕竟,像这种需要反复咀嚼的经典著作,阅读的便利性是影响持续投入精力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这本实体书的制作水准,绝对配得上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看得出是下了真功夫的。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扎实感。作者对于文本的梳理和解读,绝非那种浮光掠影、徒增新奇的“新解”,而是真正扎根于历代注疏的精髓,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多年沉淀下来的洞察力。这种“承古开今”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义理变得清晰可见,犹如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那核心的理路。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关键爻辞的解析,往往能抓住那种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气象”,比如描述君子在特定时空下的心境与抉择,那种把握之精准,让人拍案叫绝。它不是简单的翻译,更像是一种深度的“再发现”,让现代人得以窥见古人精神世界的广阔。

评分

坦白讲,我对这类传统学术著作的耐心是有限的,通常读不了几页就开始神游。但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掌控得非常出色,这可能是我能坚持读下来的关键。它不像某些考据过于繁琐的著作那样让人望而却步,作者似乎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详尽的考证来建立逻辑基础,哪些地方则需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阐述核心思想,以保持读者的心流不被打断。行文之间,偶尔穿插的典故和历史小故事,也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既不失学术的严谨,又增添了几分人文的趣味性。这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研读过程,变成了一场与古代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期待着下一页又会揭示怎样的智慧光芒。

评分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和索引系统设计得颇为周到,这一点对于做研究或者需要快速定位特定概念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先前在其他版本中感到困惑的术语,结果发现,这本书的目录结构逻辑性极强,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紧密围绕着《易传》的内在结构展开,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篇章顺序罗列。更值得称道的是,文后的参考书目和引注部分,详实而规范,这无疑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组织的知识导航图,指引着读者可以继续向哪些领域深挖,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对学术规范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实践性”的强调。很多关于经典的解读,往往将之供奉在神坛之上,显得高不可攀、不食人间烟火。然而,这位作者的阐释始终紧扣着“人如何安身立命”这个核心命题。他所解读的卦象和爻辞,绝非仅仅是古代的占卜术语,而是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保持道德定力、作出审慎判断的行动指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决策的角度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再是纯粹的利弊权衡,而是多了一层对自身处境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这种将深奥哲学转化为可操作性人生智慧的能力,才是这部著作最宝贵、也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