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是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撰的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以及社会现象等综合性的笔记体著作。 《梦溪笔谈全鉴(典藏版)》将三十卷条目全部收录在内,以供读者阅读鉴赏。本书正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并在注释中对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和解释。而在每卷的卷首,还有对本卷内容的大体概括和解读,使读者在进入此篇章的阅读前,能够大致了解此卷所讲的内容,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加深读者的记忆。
《梦溪笔谈》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 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共26卷,再加上 《补笔谈》3卷和《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 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 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 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 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 学科,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果之大成的光辉巨 著,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 学史中***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 学**的坐标”。
《梦溪笔谈全鉴(典藏版)》对《梦溪笔谈》原书 进行了翻译与注释。
◎卷一·故事一
1.郊庙册文
2.驾头扇筤
3.翰林院
4.宣召之礼
5.学士院故事
6.东、西头供奉官
7.供奉班排列
8.中国衣冠采用的胡服
9.幞头
10.宣头
11.百官朝见宰相的礼制
12.笼门谢
13.槐厅
14.三馆职事都称为学士
15.雌黄涂抹错字
16.五司厅
17.银台司
18.四处藏书
19.旧翰林学士
20.翰林学士敕设用乐
21.礼部贡院试土
22.详定官得别立等
23.选人乘马
24.车驾行幸
25.后唐案检
◎卷二·故事二
26.三司使班序
27.宗子授南班官
28.太宗命创方团球带
29.朝服加景
30.润笔物
◎卷三·辩证一
◎卷四·辩证二
◎卷五·乐律一
◎卷六·乐律二
◎卷七·象数一
◎卷八·象数二
◎卷九·人事一
◎卷十·人事二
◎卷十一·官政一
◎卷十二·官政二
◎卷十三·权智
◎卷十四·艺文一
◎卷十五·艺文二
◎卷十六·艺文三
◎卷十七·书画
◎卷十八·技艺
◎卷十九·器用
◎卷二十·神奇
◎卷二十一·异事异疾附
◎卷二十二·谬误谲诈附
◎卷二十三·讥谑
◎卷二十四·杂志一
◎卷二十五·杂志二
◎卷二十六·药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这本《梦溪笔谈全鉴(典藏版)》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所吸引。那种手工制作的纸张触感,细腻中带着微微的粗粝,仿佛能触摸到宋代文人的气息。内页的排版考究至极,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不失古朴韵味,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古代典籍的读者,也能感到一种阅读的愉悦。更不用说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版式设计,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原著精神的一种现代致敬。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能真切感受到出版团队在细节上倾注的巨大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知识和传统的敬畏之情。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同好来说,这套书的物理属性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完全配得上“典藏版”的称号。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感受,简直是醍醐灌顶,它展现了古代知识体系的惊人广度和深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古籍汇编,但实际上,作者的叙述逻辑极其清晰,即便涉及天文、地理、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也能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来。特别是对那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对古代社会风貌的描摹,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让我仿佛置身于北宋的市井街巷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活力。它不像一些史书那样冷冰冰地罗列事实,而是充满了观察者的智慧和好奇心,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世界万物探究的热忱。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拘一格的记录方式,从宫廷秘闻到民间趣事,无所不包,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全景式视野,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每读完一个小篇章,都像解开了一个有趣谜团。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入手这本“全鉴”的,原本担心市面上的各种“全本”或“鉴注本”鱼龙混杂,效果参差不齐。但这一版本在注释和校勘上的严谨性,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原文摆在那里,随附的详尽注释和现代汉语的对照翻译,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便是对古代白话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原文的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在关键概念旁加入的“考证”或“辨析”部分,往往能点出原著中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或与其他文献的异同,这种批判性的梳理,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学术对话。这种对学术准确性的坚持,体现了出版方对尊重历史和严肃治学的态度,让人深感信赖。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一种基于实践和观察的科学精神。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作者能够仅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运转做出如此精辟的论断,这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我读到关于光学、地质学甚至生物学的那些记录时,感受到的那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与现代科学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并非总是在宏大的理论体系中,而常常潜藏在对日常事物最朴素、最认真的审视之中。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探索欲和批判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我日常生活中对身边事物的探究欲望,让我开始留意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细节,收获远超于书本本身。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部典藏版在梳理脉络和提供背景资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很多时候,阅读古代文本,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导致对某些典故或人名感到困惑。这个版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补充工作,无论是篇首的导读,还是正文旁边的“文化背景补注”,都像是请了一位顶级的学者全程陪伴讲解。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将单篇的笔记串联成了宋代文化长河中的一个个鲜活片段。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所有的知识点都被巧妙地组织在了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上,极大地提升了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认知感,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历史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