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乐健身知识手册
定价:18.00元
作者: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0846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低碳生活,快乐健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健身项目及科学健身的方法,帮你快速掌握健身技巧,轻松达到健身目标,在繁忙中塑造自然健康,快乐美丽的活力人生。
目录
章 健康标准与健康自测
节 现代人的健康观
1.健康和亚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准
3.不同人群的健康要点
第二节 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形态的评价标准
2.身体机能的评价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量方法
1.身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身体机能的测量方法
3.身体素质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不同人群的健身
节 青年职工健身
1.青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2.体育锻炼的方法
3.青年职工健身的自我评价
4.走出锻炼的10个误区
第二节 中年职工健身
1.中年职工身体现状
2.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3.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误区
4.适合中年职工的体育健身项目
第三节 老年职工健身
1.健康老年人的标准
2.老年职工的生理特点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4.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6.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女性职工特殊时期的科学健身
1.月经期的体育锻炼
2.孕前的运动健身
3.妊娠期的体育锻炼
第五节 职工常用的家庭健身器械
1.杠铃
2.拉力器
3.橡皮带
4.体操棍
5.跑步机
6.登山机
7.手握器
8.健身车
……
第三章 常用健身手段
第四章 家庭娱乐性健身
第五章 日常生活健身
第六章 家庭运动处方
第七章 体育健身与体育保健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身心合一:运动中的正念实践》,简直是为那些寻求更高层次身心连接的读者准备的。我一直觉得,健身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肌肉和卡路里的计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运动,特别是瑜伽、普拉提和慢跑,提升到了哲学和冥想的层面。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讨论“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也就是身体对自身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能力。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闭眼站立平衡练习”,起初摇摇晃晃,但坚持了几周后,我发现自己走路的姿态都有微妙的变化,步伐更加沉稳有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运动日记”模板,但这个日记记录的不是你跑了多远,而是你感受到了什么:是肌肉的酸胀、呼吸的节奏、还是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通过这种详细的自我观察,我发现很多平日里被我忽略的情绪波动,其实都与我的身体状态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静、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让人感到平静和充满力量。
评分这本《乐享运动百宝书》简直是为我这种“运动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一直对健身这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太复杂、太枯燥,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用非常亲切的语言,把我从那种“运动恐惧症”中拉了出来。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为什么我们要动起来”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结合生活中的小场景来阐述运动的益处,比如久坐带来的腰酸背痛,以及早起慢跑后一整天精神饱满的状态对比。我特别喜欢它对“微习惯”的推崇,它不是要求你立刻去跑马拉松,而是建议你每天做五分钟拉伸,或者午休时爬两层楼梯。这种极低的启动门槛一下子就让我感觉“我能做到!” 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都是那种轻松、活泼的漫画风格,把一些看似高难度的动作分解得非常清晰,让人看一眼就能明白要领。特别是关于呼吸技巧的那一章,我以前总是在运动时憋气,导致很快就累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不同运动中如何配合呼吸,简直是醍醐灌顶。读完前几章,我不仅对运动燃起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运动观。
评分坦率地说,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活力焕发训练指南》的,因为市面上同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力量训练”或“有氧坚持法”。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个性化路径规划”部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现代都市人时间碎片化的问题,它没有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训练表,而是提供了一套评估工具,让你先弄清楚自己的体能水平、生活习惯乃至心情状态。我根据书中的指导,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通勤间隙HIIT”方案,利用等地铁和等电梯的零碎时间,做一些高强度的爆发性训练。这套方案的实用性极高,完全融入了我的日常,根本不需要特意腾出固定的“健身时间”。而且,它还深入探讨了运动中的“心流体验”,教我们如何调动内在动力,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打卡和奖励机制。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并调整那些“安慰性”运动(比如散步时总想着工作)也有独到的见解。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享受过程”,这对于长期坚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建设。
评分《轻盈体态重塑手册》这本书,完全突破了我对传统塑形书籍的想象。市面上的塑形书大多聚焦于减肥或增肌,但这本书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姿态矫正”和“功能性训练”上。我长期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低头看电脑,导致肩膀前倾和圆肩驼背非常严重,试过很多拉伸方法都不见效。这本书却从“核心稳定性”和“胸椎活动度”这两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切入。它用非常细致的解剖学插图,展示了哪些深层小肌肉群是导致不良姿态的“罪魁祸首”。它推荐的动作,比如“猫牛式”的变体和各种抗旋转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做到位了之后,那种被“拉开”的感觉非常明显。书中的训练计划是模块化的,你可以根据自己最薄弱的关节和体态问题进行自由组合,完全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并坚持实践了其中的基础动作后,我明显感觉到我的日常站立和行走姿势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不再感觉身体随时都在“坍塌”一样,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多了,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提升。
评分关于《动起来的科学》这本书,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硬核干货”。对于我这种喜欢探究事物背后原理的“理科生”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天堂。它完全避开了那些煽情的口号,而是直接深入到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层面,详细解释了运动如何影响线粒体功能、乳酸的代谢路径以及肌纤维的募集机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恢复与超量恢复”的章节印象深刻。它用精确的图表说明了不同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多长时间来修复和提升自身能力,这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有计划的休息和营养补充比盲目加练更重要。作者引用了大量最新的运动科学研究来支撑每一个论点,参考文献列表都快赶上正文了。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训练目标,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的比例,而不是凭感觉瞎练。它没有提供“捷径”,但提供了“地图”,让我的训练决策变得更加理性、高效,避免了许多无效的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