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十辑
定价:80.00元
售价:55.2元,便宜24.8元,折扣69
作者:郑振铎 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39726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将稀见的关于淞沪抗战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体现了在中国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本册收录了《中国空军光荣史》《飞将军抗战记》《夜轰淞沪漫忆》。
《中国空军光荣史》
n《飞将军抗战记》
n《夜轰淞沪漫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去开启它。如果只是抱着了解“大概情况”的心态,那么庞大的信息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迫感。然而,如果你已经对淞沪抗战的历史脉络有了一定的基础认知,那么这部丛书的价值就会像打开了一个宝藏的密室。对我个人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在于那些“未被充分挖掘的角落”。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地方绅士在抗战初期如何斡旋、民间自救组织如何运作的细微记载,这些都是教科书上通常不会浓墨重彩描绘的部分。这些零碎的记载,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读者付出耐心去串联,但一旦串联起来,便能构建出一幅远比官方叙事更为丰满、更具生命力的社会图景。阅读它需要时间,需要反复的查阅和对照,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而非消遣读物,但对于渴求深度理解历史真相的求知者来说,这种“慢阅读”带来的充实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厚重,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感受到一股庄严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色彩搭配上,没有采用那种常见的黑白或老照片的暗沉,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深邃的黛青与暗金的线条勾勒出历史的沧桑感,那种内敛而又不失力量的视觉冲击,非常符合一部严肃史料丛书的气质。内页的排版也颇为考究,字体选择上兼顾了易读性和历史的厚度,字距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密集的史料文字,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拥挤或疲劳。而且,我注意到,一些关键的文献资料在复印或扫描时,连同原件上墨迹的晕染、纸张的折痕都被细致地保留了下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让阅读体验多了一层与历史实物对话的厚重感。装订工艺上,似乎采用了线装结合胶装的方式,既保证了平摊阅读的便利性,又维持了书籍的整体强度,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器物。这本书的出版方在整体的美学把控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与艺术的典雅融为一体,使得这部史料丛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精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者,我深知史料丛书的价值重于泰山,而这部续编的编纂工作,无疑是下了一番“笨功夫”的。它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极强的资料互证性与跨领域整合的视野。编纂团队显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材料汇集,而是进行了深度的梳理和分类,可以看到许多原本分散于不同档案馆、不同私人收藏中的零散档案,被系统性地引入并对照展示。例如,在关于某次关键战役的部署图与物资调拨单的并列呈现中,我清晰地看到了理论上的军事计划是如何在实际的后勤压力下发生微妙变动的,这种对比揭示了战争决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此外,对日文外文资料的引入和权威翻译,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事件全貌的认知范围,填补了以往研究中因资料单一而造成的“盲区”。这种严谨的“钩稽”和“对勘”精神,是任何二手研究都无法替代的,它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搭建了一座坚实可靠的桥梁,其历史功德不可估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无声的田野调查,它通过一种近乎冷峻的文献堆砌,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肌理。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地方性记忆和民间叙事的挖掘与呈现,这些材料往往是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毛细血管”式的细节。例如,其中收录的若干家族信件和战地日记片段,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人的思念、对前线的恐惧与坚韧,比任何官方的战报都更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这些一手资料,被谨慎地标注了出处和原始语境,使得读者在沉浸于个人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迅速地将其锚定在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避免了主观臆断的陷阱。这种“去戏剧化”的叙事方式,反而成就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震撼力,它不煽情,但字字千钧,迫使我们直面战争的残酷与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那些久远的灵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对“历史”二字有了更立体、更沉重的理解。
评分从出版质量的角度来看,这套续编的专业水准几乎达到了国内史料整理的顶尖水平。我尤其关注了索引和附录部分的详尽程度,这直接反映了编纂者的学术责任感。不得不说,他们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检索系统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仅有按人名、地名、事件的分类索引,还细致到了对特定文书类型(如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的单独索引,这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特定类型史料的研究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附录中的文献校勘说明也极为详尽,每处关键的文字订正或注释都给出了明确的理由和参考来源,充分体现了尊重原始文献的学术操守。这种近乎苛刻的规范性,保证了丛书作为“史料”本身的权威性和持久生命力,确保后来的学者能够直接信赖这些原始材料,而不是花费大量精力去核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为这段历史的研究设定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