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初期女性蘇菲研究
定價:48.00元
售價:29.8元,便宜18.2元,摺扣62
作者: 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馬仲榮
齣版社:中央民族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60123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初期女性蘇菲研究》被西方學術界譽為“揭示女性靈智的珍寶”。在西方對穆斯林婦女的認識已經被一種抽象化和刻闆形象主宰瞭的時候,《初期蘇菲女性研究》為當代女性主義主研究提供瞭極具價值的穆斯林婦女研究的寶藏。《女蘇菲潛修者記》原作約成書於公元9世紀,但原稿在20世紀90年代纔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被偶然發現。2005年,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整理齣版。這是目前國內外一本專門研究女性蘇菲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部分導讀,第二部分是對古代阿拉伯學者蘇拉米關於女蘇菲傢著作的翻譯以及注釋,第三部分附錄,第四部分是譯名錶。
在導讀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闡明瞭這本書在原作者蘇拉米的作品《女蘇菲潛修者記》中的重要性。她通過曆史語境和比較觀察,從中梳理齣大量的信息,評價瞭一韆多年前穆斯林婦女的宗教選擇,為今天穆斯林婦女的宗教生活提供瞭新的理解視野。
在翻譯及注釋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精心翻譯和注釋瞭這本內容豐富的文獻,展現瞭蘇菲主義作為一種宗教功修的誌業,描述瞭其宗教功修傳統,考察瞭早期蘇菲婦女多種苦修和秘密功乾的派彆。尤其通過注釋詳細解釋瞭女性騎士製度(尼斯旺)傳統,與男性中間傳播廣泛的稱之為富圖瓦的道德教義製度相對應。
附錄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選譯瞭伊本·賈沃齊蘇菲作品中《揀選的本質》中有關女性蘇菲的章節,並做瞭簡要注釋。另外,譯者編寫瞭“人名一覽錶”、“地名一覽錶”、“作品名一覽錶”和“專有名詞一覽錶”。
目錄
作者介紹
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Rkia Elaroui Cornell)(1957—),祖籍摩洛哥,現在美國杜剋大學亞非語言文學係主任、教授,長期從事非洲史、伊斯蘭教曆史研究工作。
馬仲榮(1974—),迴族,博士,副教授,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甘肅社會主義學院教研部副主任、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宗教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先後在專業(核心)期刊、省級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完成甘肅省教育廳、社會主義學院係統項目多項,現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一項。
文摘
序言
當我翻到探討具體案例分析的章節時,那種曆史的現場感撲麵而來,仿佛真的能透過文字看到那個時代的氛圍和細節。作者似乎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還原一些具體的社會場景和生活片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建構上。這種“由小見大”的敘事策略非常有效,它把冷冰冰的學術分析,注入瞭鮮活的人性溫度。例如,在描述某種特定的儀式或日常行為時,那種細緻入微的描寫,讓人不禁開始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階段,個體是如何理解和體驗自身存在的,這絕不是簡單的“宏大敘事”能夠涵蓋的。這種對微觀世界的關注,正是賦予學術研究以生命力的關鍵。它提醒我們,任何宏偉的曆史進程,最終都是由無數個體的選擇和生活構築起來的。我猜想,這本書的價值,可能正是在於它成功地將宏大的理論框架與生動的曆史細節熔於一爐,創造齣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譯者功不可沒,語言的流暢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涉及專業術語的段落,讀起來一點也不拗口,這通常是硬核學術翻譯的難點所在。我對比瞭一下其中幾個我比較熟悉的西方理論傢的名字和概念的翻譯,處理得非常到位,既保持瞭原文的學術嚴謹性,又符閤當代漢語的錶達習慣,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這種高質量的譯本,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讀者能夠更專注於文本本身的思想,而不是被語言障礙所睏擾。而且,從譯者在腳注中偶爾齣現的補充說明來看,譯者對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語境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們不僅僅是文字的搬運工,更是思想的橋梁搭建者。一本優秀的譯著,其價值往往被低估,但對於國內讀者來說,擁有一個高質量的譯本,意味著我們能夠以更低的認知門檻去接觸和消化國際前沿的學術成果。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可以說是中西學術交流的一個典範。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來看,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是下足瞭功夫。比如,章節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在視覺上形成瞭很好的節奏感,不至於讓人在密集的文字海洋中感到壓迫。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圖錶和插圖(如果有的話,我指的是這類學術書籍通常會有的輔助材料)布局閤理,清晰明瞭,沒有那種為瞭湊版麵而鬍亂堆砌的感覺。對於研究類書籍來說,視覺輔助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信息傳遞的效率。一個好的圖錶能讓人瞬間理解復雜的邏輯關係,而一個糟糕的圖錶則會適得其反。這本書在這些“非內容”的部分所展現齣的專業水準,側麵印證瞭其內容本身的可靠性和嚴肅性。這是一種對讀者的尊重,也是對學術研究本身的敬畏。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在閱讀體驗、裝幀設計和內容深度上都達到瞭高標準的學術力作,讓人願意將其長期保留在書架上,並時常翻閱。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眼球的,那種略帶復古的色調和字體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學術的厚重感,又不會顯得過於沉悶。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是被它的裝幀質量所打動,紙張的質感很舒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顯然是經過精心製作的。雖然內容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的部分,就能感覺到作者在選題上的獨到眼光。這個主題本身就充滿瞭探索的潛力,畢竟在曆史的長河中,對於某個特定群體或時期的深入挖掘,往往能揭示齣許多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側麵。我個人對這種帶有“初期”或“早期”定語的研究特彆感興趣,因為它們往往能捕捉到事物發展的原始脈絡和最純粹的狀態,充滿瞭尚未被過度解讀的可能性。這本書似乎就是想從一個非常基礎和根本的層麵,去審視一個看似熟悉卻又充滿復雜性的議題。我期待它能在方法論上帶來一些新的啓發,畢竟學術研究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能否提供一套有效且新穎的分析框架。從排版上看,注釋和引文的處理也顯得很規範和專業,這對於需要深入查證的讀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部值得花時間去細細品味的嚴肅著作。
評分讀完導論後,我不得不說,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老道。他們似乎深諳如何在一個宏大的研究背景下,精確地切入一個細分的、富有張力的研究點。我注意到,作者在開篇就構建瞭一個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這讓後文的論證過程顯得步步為營,邏輯鏈條非常清晰,很少有那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跳躍感。這種行文風格,對於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友好的,因為它提供瞭清晰的地圖,引導我們進入復雜的思想迷宮。更讓我欣賞的是,作者在引用材料的選擇上顯得非常審慎和多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經典文獻,似乎還挖掘瞭一些較為冷門或新近的考古發現或口述史料,這極大地拓寬瞭研究的視野和深度。這種跨學科的視野,是現代人文社科學術研究的標誌之一。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概念界定的部分,處理得極為細膩,顯示齣作者對研究對象有著近乎苛刻的精確性要求,這在學術寫作中是至關重要的,能有效避免後文的歧義和誤解。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概述性作品,它旨在深耕,力求在特定領域內形成新的知識增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