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装里的生活
定价:36.00元
售价:21.6元,便宜14.4元,折扣60
作者:(澳)道斯特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211858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讲述时装对一个女孩一生的影响。作者自有记忆以来就对服饰痴迷的喜爱,这种热爱让时装充斥着她的生活,伴随她一路从懵懂的少女成长蜕变为充满魅力的女人,时装就像是她的初恋,也是她至今持久的“爱恋”,本书是她对于时装和成长的回忆,还有关于服饰搭配的想法,以及与其他女性友人的服饰交流心得,书中不仅有对于时尚的经典诠释,还有许多关于搭配的小妙招,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故事,爱上时装里的生活。
目录
1 心系服饰2 彼得潘领3 梦想中的装束4 一段火辣甜美的回忆5 被宗教学校所禁止的连裤袜6 进入快车道的生活7 恰当的装束8 你去了哪里,我的生活?9 服装新贵10 娇美羞涩的少女(穿着青柠色A字裙)11 时尚永恒12 不要改变自己13 爱情和一件印花衬衣14 我生命的主题曲15 你爱某件衣服是因为它本身还是因为它的牌子?16 服装的独值17 丝绸礼服和级高跟鞋18 公主,这是你的行头19 用服装清楚表达自我20 个人风格是大环境21 急救时的衣服,和舒适的衣服22 解药23 外婆的衣服24 让我变成凯特25 二手货26 与鲨鱼一起游泳27 为两个人梳妆打扮28 手工制作的幸福29 美丽新气象30 为风格而设计,不是为效率而设计31 对所有事物的时尚之爱32 我的缪缪包33 从头到脚34 别无所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行走在优雅与犀利之间的舞蹈。我非常欣赏作者的笔锋,它既有文学作品的韵味,又保持了纪实文学的准确性。特别是她评论某些标志性造型时所用的比喻,精妙得让人拍案叫绝。比如,她形容某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权力套装是“披在肩上的钢铁盔甲”,瞬间就抓住了那个时代女性如何在职场中建立权威的复杂心理。我特别喜欢她探讨“流行”与“经典”之间张力的那一章。她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展示了经典是如何在不断的被挪用和解构中,依然保持着核心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穿什么”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社会对“美”、“身份”和“阶层”的永恒追问。文字的密度很高,但绝不晦涩,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才放置在那里的,没有一处是多余的赘述。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些被媒体反复提及的设计师和品牌,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去符号化的理解,不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是看到了其内在的哲学思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带着复古滤镜的丝绒质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专注于某个特定年代或者某个设计大师生平的枯燥传记,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给吸引住了。作者似乎不是在罗列事实,而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她能把一件看似简单的连衣裙,写出它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变迁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比如,她对战后“新风貌”的解析,不是简单地描述收腰和蓬松裙摆,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回归优雅”背后,人们对稳定和秩序的集体渴望。读着读着,我甚至感觉自己仿佛身处那个年代的巴黎街头,空气中弥漫着香水和裁缝店特有的布料味道。尤其是关于面料纹理的描写,那种触感几乎要从纸上溢出来,让人对材质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轻快,时而沉思,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时装秀,每一步转型都恰到好处,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时尚史”的刻板印象,原来服装的变迁,才是解读人类文明最生动、最直观的密码。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书籍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会沦为追捧奢侈品的“炫耀指南”,但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从一个非常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将时装视为一种社会符号系统进行解构。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分析了“禁忌”是如何被打破的——无论是裙摆的长度、裤装的引入,还是对性别着装界限的模糊,每一步突破背后都影射着社会权力结构的松动与重组。我尤其关注她对“快速时尚”现象的批判,那段论述非常有穿透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审判,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种消费模式对全球供应链、工人权益以及审美疲劳带来的深远影响。阅读体验就像是上了一堂高阶的符号学课程,但老师的板书是用最精美的布料和最鲜活的街头场景写就的。我开始留意自己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不再仅仅考虑它是否“好看”,而是它“代表”了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审视,对我日常的消费决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我更加注重服装的“生命周期”和“情感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索,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母题”展开叙事,比如“遮盖与暴露”、“实用与虚荣”、“模仿与创新”。这种主题式的推进,让跨越不同时期的设计元素得以在同一语境下进行对话和碰撞,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她将维多利亚时代紧身胸衣的束缚,与现代某些极端的塑形内衣进行类比,探讨了女性自我规训的心理机制,这种跨越百年的对话极富洞察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的引用和脚注非常扎实,她绝不是空穴来风地发表个人观点,而是有充分的历史文献和艺术理论作为支撑,使得整本书的论证力量非常强大。我花了好大力气去查阅她提到的几本冷门艺术史著作,这完全将这本书的阅读提升成了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让你学会如何“看”而不是“瞥”一件衣服。
评分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释然”与“敬畏”。释然在于,原来那些让我感到困惑或羞愧的时尚选择,在历史长河中都有着合理的社会土壤;敬畏在于,那些被后人奉为经典的服饰,其诞生过程充满了斗争、妥协与天才的灵光一闪。作者对幕后工作者的描写尤为动人,比如那些默默无闻的版型师、熨烫工,正是他们将设计师的天马行空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实体。她细腻地描述了工作服如何一步步演变为日常时装的轨迹,揭示了劳动美学对“优雅”定义的渗透。这本书的配图选择极其考究,没有大量使用那些泛滥的T台硬照,反而收录了许多罕见的档案照片和私人手稿,这些视觉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张力。它让我明白,时装的本质,是人类改造自身、适应环境、表达情感的最直观、最持久的文化实践。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它让我的衣橱不再只是一个装衣服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与之对话的历史陈列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