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收拾的秘密
:56.00元
作者:(法)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鞠熙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24968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与首饰关系中的一个核心维度:眷恋。
在《首饰的秘密》中,女人们向我们讲述她们的首饰——她们何时并如何得到,怎么佩戴,而它们又代表着什么——我们事实上在邀请她们讲述自己的历史,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打开首饰盒,回顾那些她们人生中的快乐、不幸、爱恋与分离。
与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首饰的研究不同,本书并没有采取博物馆学的视角——虽然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本人极为熟悉这种方法,但本书的目的不是编制首饰目录,也不是研究饰品的历史与传播途径,更不是讨论制造工艺与技术。它关注的是现代女性使用首饰的方式。由于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采取这样的研究角度,因此她使用了多种类型的资料。在博物馆工作生涯中,以及在民俗学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积累了大量关于欧洲“传统”首饰的知识,然而除此之外,她还小心谨慎地研究了欧洲绘画、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广告中的首饰形象。在这一切之首,她尤其注意倾听女人们的自我讲述。她分析整理了约300份来自妇女与少女们的调查问卷,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深度访谈,请女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是在何种场合收到(或自己购买)首饰的,她们佩戴其中的哪些,又有哪些首饰的丢失令她们痛心不已,以及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一研究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极为关注生命历程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确存在特定的规则,公开的或隐藏的,它们规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佩戴首饰的方式。然而,今天的女人们正是利用了这些规则来表达她们是谁,首饰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令她们使用首饰的独特方式意味深长。首饰的秘密》的设计,是真有隐藏秘密的,翻开全书,会以为谁偷走了所有图片或者自己成了卡尔维诺小说主角——买的书好像哪里不太对,后发现全书后隐秘的文件结构。这本书独特的设计令读者参与其中,需要读者自己把插图找到,可以贴到书中相应的位置去,也可以做藏书票,非常有趣,这种参与感是电子书无法办到的。内文纸选用进口瑞典轻型纸,每一页都可以完全摊平,非常舒服,这种纸质书的舒适手感也是电子书没法办到的。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帕翠希娅?西安伯里(Patrizia Ciambelli),女,博物馆学与民俗学者。自1975年起,任职于意大利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进行民间首饰的研究。在法国完成民俗学与人类学博士论文后,她现在同时是图卢兹社会人类学中心的研究员,并在法国进行田野调查。她的研究*着力于宗教民俗学,尤其是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方面,同时也探讨美学对象及其实践的问题。这一研究维度使得此书重点讨论首饰在个体的形成与转变中的角色与象征价值。如今她继续深入这一工作,探讨女性世界中与珍珠和珊瑚等特定物质相联系的境况。
译者简介
鞠熙,四川人,民俗学博士,2009至2011年期间曾于法国进行宗教民俗学的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民俗学、北京民间信仰等,已出版专著《数字碑刻民俗志》一部,合著《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多卷本)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文摘
序言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整理的书太多了,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子法”、“分类法”,读完就忘。但这本书不一样,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像是在构建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建设过程。第一部分侧重于“认知重塑”,帮你打破对“完美整洁”的执念,接受生活本来的不完美。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解决了我们动手整理前的心理障碍。然后,它才开始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但即便是操作部分,也充满了智慧。比如,它提出了一个“流动性存储”的概念,我以前从来没听过,意思是你的物品应该根据使用频率和生活场景来动态调整位置,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塞进固定的柜子里。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心理学小知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有囤积倾向,这让整理的过程变得有据可循,而不是单纯依靠意志力。我发现,当我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抵触情绪大大减少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的不是一套招式,而是一套可以灵活应对未来各种情况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治愈”和“接地气”。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简主义”口吻,相反,作者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也是从一个“杂物狂人”蜕变过来的经历。这种同理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非常放松,不会有压力感。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空间的处理建议,比如厨房、衣帽间和书房,它的方案都考虑到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举个例子,它针对“常穿的衣物”和“纪念性衣物”区分了不同的处理优先级,这个细致程度让我印象深刻。而且,书中的很多整理技巧都是利用现有家具就能实现的,完全不需要读者额外购买昂贵的收纳工具,这一点非常贴合普通家庭的实际情况。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清理了我的储物间,原来那些堆积如山的旧物,现在竟然可以井井有条地放置,空间立刻感觉开阔了许多。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真是绝了,简直是散文诗级别的收纳指南!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没想到读起来居然这么有韵味。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直接告诉你“这个要扔,那个要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她对物品、空间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比如,她写到一本被遗忘在角落的旧书,不仅仅是谈论如何处理它,更是回顾了与这本书相关的回忆,这种情感的连接让人在做取舍时,心绪会变得很复杂,但同时也更加清晰。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关于“断舍离”的深度解读,它超越了字面上的“丢弃”,深入探讨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情感依赖,以及如何有意识地选择我们想要保留的“连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家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了新的审视,不再是盲目堆积,而是带着一份敬意和选择去对待它们。对于那些追求生活质感,又不想被物质束缚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读的。它不仅仅是教你整理术,更是在教授一种更轻盈、更自由的生活哲学。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解药!我最近整理房间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好像被那些杂物深深地捆绑住了。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关于如何整理收纳的宝典,简直是茅塞顿开。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条,而是充满了温暖和理解。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许多人都会遇到的“整理恐惧症”,那种面对一堆东西就感到焦虑的心情,让人觉得“对,我就是这样!” 接着,它提供了一套非常人性化的方法,比如如何从小处着手,如何识别真正重要的物品,以及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收纳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整理不只是物理空间的释放,更是内心秩序的重建”这个观点。读完之后,我不再把整理看作是一项痛苦的任务,而更像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和解的过程。书里的插图也很有意思,那种手绘的风格让人感觉很亲切,仿佛作者就坐在你身边,温柔地引导你。这本书让我对“干净整洁”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完美状态,而是一种可以日常践行的生活美学。
评分我是在一次搬家前夕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面对的简直是一场灾难,所有东西都挤在一起,让人无从下手。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将“整理”这件事,从一个体力活转化成了一个“时间管理”和“空间规划”的艺术。作者非常强调预先规划的重要性,她教导我们如何在新环境中就设计好物品的“终身居所”,避免二次混乱。其中关于“时间块”的运用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她建议不要试图一次性整理完所有东西,而是每天固定投入半小时到一小时,像对待工作会议一样对待整理任务,这种颗粒度小的执行方式大大降低了心理负担。我发现,当我不再抱着“周末必须搞定一切”的强迫症心态后,整理的效率反而提高了。更不用说书中对于“数字空间”的整理建议,这也是现代人容易忽略的一个重点,比如如何管理电脑文件和云端照片,作者也给出了清晰的路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面向现代高密度生活的一本极具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生活管理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