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帕海的鸟》 9787500089650

《纳帕海的鸟》 97875000896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联宪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
  • 鸟类
  • 纳帕海
  • 生态
  • 摄影
  • 野生动物
  • 环境
  • 科普
  • 旅行
  • 纪录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89650
商品编码:301137277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纳帕海的鸟》

定价:68.00元

作者:韩联宪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00896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纳帕海——香格里拉的明珠,这里夏季水草丰美,冬季白雪皑皑,是大自然送给人们的礼物,人们安家落户,放牧耕种。纳帕海同样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鸟儿们把家安在雪山上、森林中、灌木丛、草原上、湖泊河畔、沼泽湿地和田间地头。
引吭高歌的*,阔步前进的紫水鸟,洁白如雪的大白鹭,如嵌绿松石的绿翅鸭……或翩翩翱翔于长空,或栖息跳跃于林间,或嬉戏追逐于水中。它们如此美丽,如此优雅,如此地自由不羁,宛若洒落在人间的珍珠,五彩缤纷,光彩照人!
鸟类学家和生态摄影师们怀着对鸟儿的热爱,用精彩的文字和图片,将纳帕海177种鸟类缤纷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内容提要


位于云南西北部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地区,景色优美,鸟类物种多样性丰富,是从事自然风光和鸟类摄影的好地方,也是开展鸟类研究的场所。本书文字作者韩联宪长期在纳帕海开展鸟类学研究,而摄影作者彭建生更是以纳帕海作为创作基地,拍摄积累了大量精美的鸟类照片。《纳帕海的鸟》这本图册,就是两位作者多年工作成果的总结。该书收集了在纳帕海地区观察记录到的鸟类177种,每种均有文字介绍和精美图片,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动物类科普书籍。可供自然保护工作者,鸟类学研究人员,自然摄影爱好者,对动物和自然有兴趣的普通公众阅读欣赏。

目录



香格里拉的明珠
纳帕海之行
美丽的纳帕海
香格里拉的牧场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观鸟的佳“课堂”
生态旅游,文明观鸟
纳帕海的鸟
主要参考文献
纳帕海鸟类名录及遇见月份
香格里拉可持续社区学会简介
致谢

作者介绍


韩联宪
云南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所从事鸟类学研究。1996年调入西南林业大学执教。长期从事陆生脊椎动物分类学、生态行为学、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公众环保意识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至今参加科研项目14项,主持科研项目42项。在外相关学术刊物上以作者、通讯作者以及合作者发表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100余篇。参加编著《云南鸟类志》等科学专著12部,参加编著《云南野生动物》等科普书籍6部。发表科普文章600多篇,照片近千幅。
社会担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雉科专家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云南省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动物学会理事、昆明鸟类协会副理事长、动物学研究编委会委员,西南林学院学报编委会委员等。

彭建生
彭建生(洛桑都丹),藏族,1965年10月出生云南宁蒗泸沽湖,1989年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香格里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香格里拉摄影协会副主席,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高级生态摄影师。长期在滇西北横断山区、川西、青藏高原从事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众多摄影作品在各种媒体发表,常获外摄影比赛奖项,与潘发生教授合作著有《横断山“三江并流”腹地的高山野生观赏植物》。

文摘









序言



《秘境寻踪:高原湖泊的生态史诗》 作者: 廖远帆 出版社: 时代光影出版社 ISBN: 9787500091234 --- 书籍简介 序章:远古的回响与静默的守望 《秘境寻踪:高原湖泊的生态史诗》并非一部描绘特定地理坐标的游记,而是一部深入探索高海拔湖泊生态系统复杂性和脆弱性的博物学巨著。作者廖远帆,一位拥有数十年野外考察经验的生态学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带领读者穿越中国西部高原地带,聚焦于那些被时间遗忘、被世人忽视的“天空之镜”——高原湖泊群。全书以宏大的时间跨度和精微的物种细节为经纬,构建了一幅关于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扎根、演化与挣扎的壮阔画卷。 本书从地质变迁的视角切入,追溯了这些内陆水体形成的历史。青藏高原隆升带来的气候剧变,如何塑造了今日湖泊的化学成分、水位消长与周边植被的变迁。作者详细阐释了冰川融水、季节性冻融循环以及地下水补给在维持湖泊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高原湖泊并非静止的景观,而是持续进行地质与生物化学反应的动态熔炉。 第一部:水的智慧——水生生物的适应哲学 本书的重心在于对高原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深度剖析。廖远帆的研究团队历经数载,绘制了数个典型高原湖泊中底栖生物群落的详细图谱。 一、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态: 不同于低海拔湖泊的繁盛,高原湖泊因其高海拔带来的强紫外线辐射、极低的温度和季节性冰封,对水生生物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作者细致描述了特有的硅藻、蓝藻及其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特殊适应机制。着重探讨了在极端寒冷和低氧环境下,一些小型甲壳类(如桡足类和枝角类)如何通过降低代谢率、改变卵的休眠机制,实现种群的延续。 二、鱼类的“漂流瓶”故事: 书中花了大量篇幅研究高原特有鱼类——裸鲤科和鳅科鱼类的演化历程。这些鱼类如何在缺乏有效出海口的情况下,在内陆咸水或半咸水中完成了适应性辐射,是生物地理学上的一个谜团。廖远帆通过分子生物学证据和形态学对比,构建了它们从古老祖先分支后的迁徙与隔离模型。他深入分析了特定鱼类对水中矿物质含量的耐受阈值,以及它们在每年短暂的融冰期进行繁殖洄游的壮烈景象。这种生命的坚韧,是对生命力最朴素的诠释。 第二部:岸上的交响——湿地、植被与气候的博弈 高原湖泊的生态价值不仅在于水体内部,更在于其边缘地带形成的湿地和高寒草甸。 一、特有植物的生存策略: 作者关注了分布在湖岸带的垫状植被和高寒草甸植物。这些植物必须应对强风、土壤冻结和短暂的生长季。书中详述了苔藓、高寒垫状草本植物如何通过紧密的生长结构,形成微气候环境以保护自身免受风蚀和霜冻的侵袭。其中,对几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稀有高山莎草科植物的考察,不仅展现了其生物学特性,也触及了当地牧民的传统利用方式。 二、鸟类的“候鸟驿站”: 《秘境寻踪》将大量的笔墨给予了对高原鸟类的观察与记录。这些湖泊,尤其是季节性盐湖,是数百万只迁徙水禽在中继停歇、补给能量的关键节点。作者详细记录了黑颈鹤、斑头雁以及各类雁鸭科鸟类在不同季节的栖息行为、觅食策略和繁殖周期。特别是对黑颈鹤在高寒沼泽中筑巢、育雏的详细监测,揭示了它们对特定水文条件的极度依赖。这些鸟类,如同天空的信使,它们的出现与否,直接反映了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第三部:脆弱的平衡——人类活动与未来挑战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当前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刻反思。高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反馈周期长、自恢复能力弱,任何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牧业压力与水土流失: 廖远帆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放牧强度评估,量化了过度放牧对湖岸带植被的破坏程度。冻土层的融化加速、地表径流的增加,导致大量泥沙携带营养盐(尤其是氮磷)进入湖泊,引发了局部水域的富营养化风险,这对于原本营养物质稀缺的高原湖泊而言,是致命的威胁。 二、气候变暖的直接冲击: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峻的挑战。书中提供了长达二十年的水位监测数据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许多湖泊的面积正在萎缩,盐度急剧上升。作者探讨了这种变化如何迫使依赖淡水的物种迁移或灭绝,并对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造成连锁反应。例如,盐度升高对特定鱼类繁殖地的破坏,以及对关键浮游生物种群的结构性改变。 三、保护的紧迫性与科学路径: 本书并未停留在问题的揭示,而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作者强调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模型的动态保护区、恢复关键湿地缓冲带的重要性,并倡导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相匹配的低影响型畜牧业模式。全书结尾,廖远帆呼吁社会各界正视高原生态的全球价值,将其视为地球生物多样性最后的“保险箱”之一,必须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坚定的决心去守护。 --- 本书特点: 1. 跨学科整合: 融汇了地质学、水文学、动物行为学、植物生态学与遥感科学,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 2. 数据详实: 包含大量作者团队多年积累的野外调查数据、水质监测报告和物种分布图谱,科学性极强。 3. 叙事深刻: 语言沉稳而不失文学性,将冰冷的数据与生命顽强的故事巧妙结合,引人深思。 《秘境寻踪:高原湖泊的生态史诗》是一部献给所有关注生命极限、敬畏自然伟力读者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关于高原生态的科学记录,更是一部关于我们如何与地球上最纯净、最脆弱的角落共存的哲学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保护”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描绘纳帕海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作者似乎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对这片脆弱生态系统的担忧。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纳帕海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比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当地政府和居民为保护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我期待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生态保护的具体案例,比如湿地修复、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以及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普通人参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分享一些我们可以为保护自然环境尽一份力的途径和方法。在谈论到鸟类时,我希望作者能够关注那些濒危的鸟类物种,介绍它们面临的困境,以及我们可以如何伸出援手。这本书是否能够激发我更强的环保意识,让我从自身做起,为守护这片美丽的纳帕海贡献一份力量?这是一个我非常期待的价值传递。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深刻对话。它让我意识到,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命周期和生存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纳帕海四季的变化,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夏天绿草如茵的繁茂景象,秋天层林尽染的绚烂色彩,以及冬天银装素裹的宁静肃穆。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年龄段的鸟类,从幼鸟的蹒跚学步,到成年鸟的展翅高飞,再到老鸟的沉静睿智,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故事。这种对生命周期和时间流逝的细腻描绘,让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热爱自然。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跟随作者的笔触,在纳帕海的时间长河中,与那些世代繁衍的鸟类一起,体验着生命的轮回与永恒。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生命的哲学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深邃的蓝,搭配着远处模糊的山峦轮廓,还有几只栩栩如生的飞鸟剪影,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那个神秘而宁静的纳帕海。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我一直对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未被过度开发、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地方。纳帕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以及在那里自由翱翔的生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纳帕海独特的气候、地貌,以及那些构成了它生命力的点点滴滴。我很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详细描写,比如纳帕海的植被构成,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以及它在整个区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对那些生活在那里的鸟类更是充满了好奇。它们是如何适应这里的环境的?它们有哪些独特的习性和迁徙规律?这本书是否会揭示一些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关于鸟类的知识?我非常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图片,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些美丽的生灵,感受它们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奥秘。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便被作者的文字功底深深吸引。那种细腻且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仿佛有一支无形的手,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纳帕海的壮丽景象。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让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在阳光下闪烁的湖面,以及在风中摇曳的草甸。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风吹过草地时发出的沙沙声,雨滴落在湖面上荡开的涟漪,甚至是远处传来的鸟鸣声,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就置身于纳帕海之中,与作者一同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呼吸。对于书中所提及的鸟类,我更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鸟,包括它们的学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来源,以及它们在纳帕海生态链中的位置。我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候鸟迁徙的知识,比如它们是如何进行长途飞行的,以及纳帕海对于这些候鸟而言意味着什么。此外,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观察鸟类的技巧和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所传递出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描绘纳帕海自然风光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忽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当地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性,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保护这片珍贵环境的同时,从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当地的民俗风情,比如他们的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的神话传说和信仰。尤其是在谈论到鸟类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及一些当地居民与鸟类之间的故事,比如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些飞鸟的,是否有一些与鸟类相关的民间传说,或者他们是如何通过观察鸟类来预测天气的。这种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文化、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纳帕海这片土地的灵魂,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