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拆物专家--当活常用物件解剖
定价:128.00元
作者:[加]托德麦克莱伦,钱卫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92003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解剖当活常用物件,一目了然其内在规模与本质,重新解释你所熟悉物质世界。
●从自动铅笔到透镜罗盘,从iPad2到单反相机,从转盘电话到打字机,从自行车到双座轻型飞机,从复古到现代,感受工业设计的另类优雅。
●精装8开全彩精印,内含四折大拉页带来震撼阅读效果,封面炫目镭射银烫片展现前卫装帧设计。
●翻译水准持续在线,表达专业精准,行文简明流畅,轻松带领读者进入“阅读舒适区”,为书籍加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圈兴起了“剖解运动”,顾名思义,即通过展示被遗弃之物,向浪费现象发起挑战。摄影师麦克莱伦,拆解了50经典的设计物,既有现代物品,又含古董,以向世界展示它们的质量与美感。
麦克莱伦以两种方式拍摄物品,一是“掉落模式”,让物品的零件落下,以相机高速抓拍;二是以尽然有序的方式平铺,类似一张全家福。
他以“拆解”的方式来表述:只有掰开、拆散,我们才能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
内容提要
《拆物专家》是加拿大摄影师麦克莱伦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物品,进行拆解之后,加以拍摄,让我们知悉物品的内部构造,在感受其内部细节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之时,也让我们反思平时对物品“用完就扔”这一文化现象。
目录
10 如今我们都患有多动症
托德·麦克莱伦
12 自动铅笔
13 订书器
14 瑞士军刀
16 转盘密码锁
18 电子表
19 机械表
20 透镜罗盘
22 手持GPS
24 手电筒
26 智能手机
28 电脑鼠标
30 硬盘
32 游戏掌机
33 游戏机
34 iPod 2
35 随身听
36 直发器
37 吹风机
38 iPad 2
40 修理革命
凯尔·韦恩斯
44 电唱机
46 翻页时钟
48 转盘电话机
50 座钟
52 单反相机
53 数码单反相机
56 数码摄像机
58 投影仪
60 电钻
62 台灯
64 望远镜
66 面包机
68 搅拌机
70 DVD 播放机
72 笔记本电脑
74 打字机
76 打印机
78 修补过程中的人生课
吉弗·图利
82 手风琴
84 缝纫机
86 电锯
88 吹雪机
90 电子琴
92 微波炉
94 咖啡机
96 地毯蒸汽清洁机
98 手推剪草机
100 儿童拉车
102 拆解过去
佩妮·本多尔
106 自行车
110 立式钢琴
117 双座轻型飞机
122 分离的未来
约瑟夫·基奥多
128 附录
128 索引
128 原件数量
128 致谢
作者介绍
托德·麦克莱伦
专注于汽车、商业与观念作品的加拿大摄影师。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百科全书,简直惊呆了!之前总觉得大海深邃神秘,里面的生物也都是些长相奇特、让人有点害怕的家伙。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极其细腻的图文,展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海洋生物。从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到体型巨大的鲸鱼,再到那些微小却生命力顽强的浮游生物,每一个物种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着迷于那些深海生物,它们在漆黑的深海中依靠自身发光来生存,那景象简直太梦幻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食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我对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生物的生存策略都让我拍案叫绝,比如有些鱼类会利用伪装来捕食,有些则会主动吸引猎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海洋探险家,探索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对大海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评分我最近刚啃完一本关于古代东方神话传说的书,感觉整个人都被那些瑰丽的想象力洗礼了。这本书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改编过的故事,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了最原始、最古老的传说。它涵盖了从中国、印度到日本等多个东方国家的创世神话、英雄史诗以及各种奇特的妖魔鬼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山海经”的解读,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兽和奇特的地理描述,简直就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古代地图。而且,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还会穿插对神话背后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让我不仅仅是听故事,更能理解这些故事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们对古代人们世界观的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我们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死轮回的思考,以及对人类起源的探索。读完之后,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感受到了古人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工业设计史的书,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审视了我们周围的日常用品。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产品,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个时代的设计理念、材料创新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发展。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一把椅子、一个台灯,甚至是一个咖啡杯,背后都有如此多的设计思考和历史演变。书中关于包豪斯运动的章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种“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以及对简洁、实用美学的追求,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还了解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其实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迭代和优化的过程。比如,早期的电话和现在的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天差地别,但它们在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上的设计理念,却有着某种历史的传承。这本书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美学,更是一种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智慧。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城市建筑历史的书,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没有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从古至今,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罗马古建筑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角斗场、万神庙等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工艺,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看完之后,我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的街头巷尾,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活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建筑材料的介绍,比如罗马人是如何利用混凝土建造出如此宏伟坚固的建筑的,以及后来不同时期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这些知识点虽然与我的专业无关,但却让我对我们身边的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以前只是觉得高楼大厦很壮观,现在才知道它们背后蕴含着多少智慧和历史的沉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智慧的结晶。
评分我近期偶然接触到一本关于微观世界探秘的书籍,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之前总是觉得,眼睛能看到的就是全部,但这本书告诉我,在我们日常可见的世界之下,还隐藏着一个无比复杂而精妙的微观宇宙。它从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基本粒子开始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为我揭示了构成我们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DNA的讲解,那些奇妙的遗传密码,如何决定了生命的形态和特征,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关于晶体结构、化学反应的描述,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物质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科学知识堆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起源和物质本质的史诗,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惊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被大大拓宽了,对科学的力量充满了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