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速绘画:开发创造力》(世界500强员工都在用的创造力培训用书)
定价:42.00元
作者:(美)艾德华,张索娃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17308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 世界500强员工都在用的创造力培训用书
● 一本关于开发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实用操作手册
● 教你五天左脑换右脑,让绘画像骑单车一样容易
● 特别设计了简单开发右脑的练习:画线条,练,画情绪,倒着画,画脸,画手,画阴影等等
内容提要
《快速绘画:开发创造力》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学会画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开发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实用操作手册。作者认为很多人不能画出好的画像,不是因为没有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过早的放弃。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擅长逻辑和思维,对事物的调理敏感,右脑擅长感性和观察,对事物的细节敏感。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观察能力要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左脑的理智会很容易压制右脑的感性。只要我们懂得了右脑思维的重要性并尝试在适当的时候转换思维,我们画出的东西可以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好,一样真实。书中特别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开发右脑的练习,如画线条,练,画情绪,倒着画,画脸,画手,画阴影等等,只要你在画画的时候充分运用右脑思维,短短5天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突然间获得了灵感,画出了一幅让自己惊讶的漂亮画。总之,你需要的不是埋头苦练,而是需要重获一种观点或视角。
目录
序 在黑暗中绘画
用一种不同的语言来思考(Ⅶ)
部分 看事物的新艺术
1.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按照寻宝图的指引作画 创造过程的各阶段 没有天赋?“我们等着
瞧” 绘画就像阅读,学习它需要有天赋吗? 如果你能用一支铅笔
写好你的名字,你就能学会绘画
2.用心中闪烁的微光作画
斯贝瑞的先锋性报告:思维的左与右 平衡支票薄:线性、逻辑性、以
语言为基础的左脑模式思维 高速驾驶:针对视觉、空间、相互关系
的右脑模式思维 协同工作:一只手按住衣服,一只手穿针引线
冰山一角:大脑深处的意识 绘画通常被当成是一种创造的形式:给人的大脑“换挡” 三个小实验:控制大脑的转换 学前绘画作品学生们的画像 颠倒作画:哄左脑模式放弃工作 从挫折中产生的灵感:课堂上所有人都画得很好 用一根脑筋作画一个突然的启发和幸运的突破 扭转受左脑模式控制的局面 颠倒着绘画 颠倒着绘画,颠倒着思考
3.如何才有创造力
让我困惑的脑筋急转弯题 通过绘画远离单一答案 看与不看
尝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之间的联系上
4.根据解说作画
“我看到(明白)了” 与绘画有关的线索 类似情况 感
知技巧的价值 易于理解的两个阶段 神秘的三个阶段
一个假设结构 摆在一旁:一个不同的逻辑
第二部分 让思绪看得见
5.用有可比性的语言作画
词汇和图像的两面性 绘画是阅读的孪生兄弟
6.你每天都在使用线条:“画”
画出你的名字 解读你自己的线条 把线条从心中释放出来
解读线条的语言 画一条线就要看到一条线 通过线条进入创
造的步
7.画情绪:画出真相
用画模拟内心深处的想法 视觉词汇:在众多类似地方中存在着的无限的变化 用口头词汇“连接”图像 语言和绘画的含义结构的含义 喜悦的类比画 水平线传达出来的平和涵义 低沉的沮丧 表现人类能量的线条温柔的线条和交叉的形状 形状叠着形状
8.用直觉作画
用类比的形状画人像 学生们画的人像类比画 生成新的
印象
9.用初的灵感绘画,并找出问题
通过类比形式把问题画出来 突然冒出来的信息 信息的含
义 来自于生活的绘画:学生的问题类比画 有用的
工具往往是简单的 学生们对类比画的反应
10.画出事物的内涵
“解读”问题类比画 颠倒着思考 解读颠倒过来的类比画
类比画是一面镜子,但不是魔镜 留意的问题
第三部分 我的新绘画原则
11.绘画的游戏规则
向内看,向外看 看事物的五个策略 看事物,一个可
教授、可学习的技巧 看事物的五项基本技巧 与阅读
能力相似的绘画能力 从组成技巧到整体技能:让它们变成一种自
动自发的行为 累积及之后的策略
12.根据新视角作画
什么是真正地看事物 什么不是真正地看事物 两种模式
之间不稳定的平衡 半斤和八两同意平息战争 哄左脑
模式退出这项任务
13.肢体的修饰:画出优雅的姿态
像暴风一样绘画 用头脑风暴法打开思绪的大门
14.以蜗牛的速度作画
慢速度绘画 画出感知思维作出的类推
15.抛开我们的假设来作画
把空间看成一些形状 不是空白,而是充满着无关紧要之事
持有两种观点的大脑设置 通过空间的边线来想象它们
的形状 陌生的形状 组合起来:空间和形状
用创造性思维评价阴形 现在回到正在研究的问题
16.看事物不仅仅是转动眼球
把大脑的程序丢在一旁 幅画:已经编排好的反应 第二
幅画:概念与感知的冲突 第三幅画:让事实溜进大门
根深蒂固的概念 给系统带来一个小障碍 充满矛盾的图
像:幅,酒杯/人脸的幻象 第二幅:回动的“内克立方体”
第三幅:鸭子/兔子的矛盾 第四幅:两个不明确的图
像 渴望结论的大脑 开拓视域(观察):一个有用的小
障碍 用小望远镜找出误解 两个关键问题 看见与
相信:同时进行的系统
17.观察画面的前提、比例和相互关系
观察就是相信眼前的事物 显像板 埃莉诺的发明:一个移
动的丢勒装置 记录下显像板上看到的图像 把两组信息
相连 丢勒装置的演进 绘画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荷
尔拜因能这么做…… 如果丢勒能这么做…… 下一个步骤:
只有你、画纸和你的铅笔 绘画的技术性 根据比例关系和
透视关系思维 恒量 观察,让你看到事物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找出一个能够更改感知误差的大脑小故障 观察是绘画的语
法
18.阴影指明绘画的方向
达芬奇的装置 绘画的神奇咒语 画出光亮和黑暗的图案
用少的信息画出图像 从下往上画阴影 这只不过是些光线
逻辑! 用逻辑推论来绘画 把整个过程倒过来:把阴影放在
光线下 画出从阴影中感知的问题 整体地看问题
19.慢慢接近那个神奇的时刻
过程的图案 把线索拼凑起来 孵化:可长可短的阶段
它能思考 把信件投入信箱 有步骤地进入孵化阶段
启发阶段:一个兴奋的时刻
20.心中的绘画动力
可长可短的验证阶段 再一次画出美好的元素 接近尾声
把绘画当成一种提升能力的方式
◆ 译后记
作者介绍
贝蒂·艾德华博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她初对于绘画的贡献及她的作品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赞扬,曾受到《洛杉矶时报》、《西雅图时报》、《读者文摘》、《时代》杂志等深度报道。她教授的以绘画思考的方式开发右脑、激发创造力的课程,广受世界500强企业认同,并将之纳入企业创意培训课程中。
贝蒂·艾德华博士的《五天学会绘画》被译成14种语言文字,畅销全球。在所有教授绘画的书籍中,该书被广泛采用。此外,她的著作也成为IBM、通用电气、苹果电脑、迪斯尼等企业的创造力培训课程用书。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思维的灵活性”有多么重要。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理性”的人,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快速绘画》中的很多练习,都要求我打破常规,去尝试一些“看起来很傻”的点子。例如,书中有一个练习,要求我用蜡笔画出“声音”,而不是画面。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绞尽脑汁,最终画出了一些我听到的声音的形状,比如电话铃声的尖锐,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虽然画得并不“像”声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跳跃。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往往被固有的认知模式所束缚,而创造力,恰恰在于挣脱这些束缚。通过绘画这种直观的媒介,我可以更加轻松地挑战自己的思维边界。以前我总觉得,缺乏绘画基础就无法“创造”,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形式的“创造”,最终都是思维的产物,而绘画,只是帮助我们释放和锻炼这种思维的工具。
评分《快速绘画》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更好地思考”的行动指南。它提供的练习,看似只是简单的涂鸦,却蕴含着深刻的创造力训练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联想”和“组合”的练习。比如,要求我随机抽取两张图片,然后用绘画的方式将它们联系起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因此激发了我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我可能会画一只长着翅膀的椅子,或者一个正在演奏乐器的茶壶。这些天马行空的组合,让我看到了事物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种“跨界组合”的能力,让我逐渐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也更容易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创新的火花。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拿起画笔,更是如何打开思维的闸门,去发现和创造更多可能。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欣赏的一点,在于它对“犯错误”的态度。在很多绘画教程中,总是强调精确和完美,让人望而却步。而《快速绘画》却反其道而行之,鼓励我拥抱“错误”,甚至将错误视为创作的一部分。书中有一个练习,要求我故意画错,然后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一开始,我非常抗拒,觉得画错就很糟糕。但在尝试之后,我发现这个练习竟然充满了乐趣。比如,我不小心把线条画歪了,我就会顺势把它变成一朵云;我把颜色涂错了,我就会把它当作一个有趣的色块拼接。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绘画能力重新有了认知,也让我对生活中的不完美有了更包容的态度。我不再害怕因为一时疏忽而产生“失败”,反而开始从中寻找新的可能性。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渐渐影响了我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一本封面设计简洁明快的书,初拿到手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粹的绘画技巧教学,然而翻开后,惊喜随之而来。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灌输我复杂的笔触和阴影技巧,反而像是循循善诱的朋友,引导我放下对“画不好”的恐惧。书中大量的练习并没有要求我必须画出多么逼真的物体,而是鼓励我通过简单的线条、色块,去捕捉瞬间的灵感,去记录脑海中闪过的奇思妙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练习,要求在五分钟内画出“快乐”的感觉,而不是去描绘一个快乐的人。这个看似抽象的要求,却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绘画不仅仅是模仿,更是表达。我开始尝试用扭曲的线条表达焦虑,用跳跃的色彩描绘喜悦,甚至用模糊的轮廓勾勒出朦胧的思绪。这种创作过程,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思维的体操,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我惊讶地发现,即使我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我似乎越来越敢于“画”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打破了我对于“创造力”的刻板认知。我一直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拥有的天赋,需要灵感迸发才能产生。但《快速绘画》告诉我,创造力更像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技能。它提供的各种小练习,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比如,书中要求我每天抽出十分钟,用最快的速度画下周围任何一个物品,不求完美,只求捕捉其最独特的特征。刚开始,我还会因为画得不够像而纠结,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渐渐学会了忽略细节,抓住本质。我开始注意到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比如窗台上盆栽叶片的纹路,咖啡杯上咖啡渍形成的独特图案,甚至是雨滴落在玻璃上留下的痕迹。这些曾经毫不起眼的景象,在经过我的笔触(尽管很稚拙)后,都变得有了生命。更重要的是,这种“快速捕捉”的能力,逐渐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现在开会时,会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下关键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我思考问题时,也会尝试用思维导图和草图来梳理思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