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基础:怎样画鱼 9787514908985

国画基础:怎样画鱼 97875149089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传贺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绘画
  • 基础
  • 技法
  • 艺术
  • 美术
  • 教程
  • 入门
  • 绘画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14908985
商品编码:300904175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画基础:怎样画鱼

定价:22.00元

作者:王传贺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49089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画基础系列丛书:怎样画鱼》一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创作实践,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而又较为详细地讲解了鱼的形体结构、动态组合,以及金鱼、鲤鱼、鳜鱼等工笔与写意的具体画法。由步骤解析、配景与构图参考,画鱼速成口诀等部分组成,辅以题画参考。《国画基础系列丛书:怎样画鱼》一书,以图为主,注重直观,浅显易懂,细致全面,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相互对照、补充、完善,是广大国画初学者、爱好者难得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传贺先生,字熙、子中,斋号海砚堂。生于1938年。山东曲阜人。画家,书法家,诗人。 先生为书、画、印、诗、文兼擅的艺术家,尤擅国画花卉、动物、山水。先生之画,不薄古人爱今人,广学他人,心师造化,皆能化为我法,画风含蓄中和,体现鲜明的儒家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2001年至今,出版有《王传贺书画精品集》、《海砚堂画语》、《海砚堂随笔——这一代的人和事》、《万象集——王传贺国画寓意小品》、《阿卫风范——画驴百图暨毛驴画法歌诀》、《海砚堂诗草》、《王传贺逸品花鸟十二屏/左笔草书十二屏》、《王传贺荣宝斋画展作品图录》,以及《笔墨丹青100诀》(包括“梅兰竹菊”、“花卉”、“蔬果”、“鸟类昆虫”、“兽类鳞介”五卷)。 现为孔子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阜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韩国汉城大学、釜山书道院客座教授等。现居北京教授、游艺。

文摘


序言



丹青妙境: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与传承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从基础笔墨技法到意境的营造,全面解析这一东方艺术瑰宝的精髓与魅力。 第一部分:笔墨的呼吸——基础技法精解 中国山水画,贵在“写”,重在“意”。要达到“胸有丘壑,落笔成林”的境界,扎实的笔墨基础是不可或缺的。本书摒弃繁冗的理论灌输,着眼于实践操作的精细指导。 一、基础工具的调和与掌控 毛笔的哲学: 本章详细剖析了狼毫、羊毫、兼毫的特性及其在不同笔触中的适用性。不仅指导如何选笔,更侧重于“养笔”与“运笔”的内在联系。讲解如何通过提、按、顿、挫,使笔尖在宣纸上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和力度感。 墨的层次与变化: 中国画的灵魂在于“墨分五色”。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浓、淡描述,而是深入讲解“焦、浓、重、中、清”五种墨色的精准调配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水分控制,在一笔之内实现墨色的自然过渡,模拟山石的苍润或树木的枯荣。 纸的脾性与适应: 生宣的洇化特性与熟宣的涩滞感,对画面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本节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所绘对象的质感,选择合适的宣纸,并教授针对不同纸性的润墨技巧,避免“水墨失控”。 二、点、皴、染的组合艺术 山水画的物质形态,主要依赖“皴法”来塑造山石的肌理与气势。 1. 皴法的体系化学习: 本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山水画中最主要的皴法体系,包括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雨点皴及卷云皴等十余种经典皴法。每种皴法都配有分解步骤图,从单笔的练习到组合成山体的示范,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理解其“起笔、行笔、收笔”的内在逻辑。特别强调,皴法并非僵硬的符号,而是表现山川精神的外化手段。 2. 点苔与植被的生命力: “点”是赋予山水画生机的关键。我们将探讨不同形状的点法(如介字点、横点、竖点)如何用于表现松针、苔藓、灌木等元素。重点教授“点景”的布局原则,使点景服务于整体山势,而非孤立存在。 3. 渲染的层次感: 传统水墨画中的“染”法,是营造空间纵深和气候氛围的有效手段。讲解如何使用淡墨层层叠加,创造出云雾缭绕、远山迷蒙的空灵之感,以及赭石、藤黄等矿物色在水墨结构中的巧妙渗透与提亮。 第二部分:意境的营造——章法与布局的玄机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价值在于“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掌握技法是手段,构建意境才是目的。 一、咫尺千里:空间感的处理 1. 高远、深远、平远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解读董其昌提出的“三远法”,并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在有限的画幅中营造出广阔无垠的宇宙感。高远表现雄伟,深远表现幽邃,平远表现开阔。 2. 留白与气韵: “计白当黑”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原则。本章深入探讨“留白”在构图中的作用——它不仅是未画之处,更是空气、水汽和精神的载体。教授如何通过巧妙的空白处理,引导观者的视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3. 视点与透视的东方智慧: 对比西方焦点透视,解析中国画中“散点透视”或“移动视点”的运用方式,理解为何观者可以“游走”于画面之中,实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二、结构与章法的逻辑推演 山水画的组织并非随意堆砌,而是遵循严谨的结构逻辑。 1. 主宾关系的确立: 如何确定画面的主要山体(主峰)和次要山体(宾山),确立画面的视觉中心和气势走向。 2. “S”形与“C”形构图: 讲解如何利用河流、云雾或山脉的走势,构建动态平衡的线条结构,使画面充满张力而不失和谐。 3. 近景、中景、远景的过渡: 运用清晰的笔墨浓淡变化和细节刻画程度,指导读者准确把握景物的远近关系,使画面具有清晰的三维空间感。 第三部分:风格的形成——师古与出新 中国山水画流派纷呈,从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到宋代范宽的雄强,元代四大家的文人画风,无不体现了画家独特的“面目”。 一、经典范式的学习与拆解 本书精选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作品进行局部放大解析,帮助学习者理解其风格的本质: 北派雄浑(如荆浩、关仝): 学习如何运用坚硬的皴法表现北方山川的厚重与伟岸。 南派秀润(如董源、巨然): 探讨如何以柔和的笔触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温润气韵。 元四家之变: 侧重分析倪瓒的“折带皴”与淡墨疏林,以及黄公望“披麻皴”中蕴含的书法意味。 二、融汇贯通与个人面貌的探索 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化古为我用”。本章引导读者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失,鼓励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体悟。讨论如何将书法、诗词的意境融入画面,最终形成具有鲜明个人印记的创作风格。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热忱的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希望系统提升山水画技艺的中级学习者。通过系统的图文解析和详尽的步骤示范,让您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卧游天地”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画册,封面采用硬壳设计,质感十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意境悠远的写意山水和栩栩如生的花鸟走兽。我尤其欣赏那种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生命力的画作,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总能让我惊叹不已。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纸张的触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光滑得有些“油腻”的现代印刷纸,而是带着些许温润的质感,仿佛能吸附住墨的痕迹。我喜欢它这种内敛而不失华丽的风格,每一页都像是精心打磨的玉石,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即使只是随意翻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整体呈现效果,毕竟艺术书籍不仅仅是内容,更是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这本画册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无论是色彩的还原度,还是排版的疏密有致,都展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触动心灵的艺术作品,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评分

我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对于自己动手创作,总是抱着一种敬畏和跃跃欲试的心情。我一直觉得,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抒发和心性的修炼。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在画面中注入灵魂的作品,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中物的情感和生命力。这本画册,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法讲解手册,而是更侧重于一种艺术的引导和氛围的营造。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绘画世界,让我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其他的绘画教程,但总觉得过于学院派,缺少了一份灵动和自由。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激发我内在创作欲望的书籍,让我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找到那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绘画境界,让我的创作之路更加顺畅和充满惊喜。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细节有着极高追求的人,尤其是在艺术品鉴赏方面。我相信,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在那些最微小的笔触和最微妙的色彩变化之中。我喜欢那种能够深入人心的作品,它们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观,更能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种精心打磨的痕迹。我特别喜欢这种带有复古韵味的风格,它让我想起了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艺术珍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发现更多能够引起我共鸣的作品,它们可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名家之作,也可能是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艺术世界的一扇窗户,让我能够发现更多隐藏在角落里的宝藏。我对这种能够带来惊喜和启发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

评分

我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中国画,更是我一直以来非常着迷的一个领域。我一直觉得,中国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的体现。我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在画面中融入意境和韵味的作品,它们能够让观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致远的心境。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传递出一种淡雅而又不失庄重的艺术气息。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走进中国画的殿堂,去感受那些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我对于那些能够引发我思考和感悟的作品有着特别的偏爱,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滋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中国画艺术的一个重要起点,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其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所能引发的思考。我非常喜欢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产生共鸣的作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传递出一种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艺术气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发现更多能够打动我的作品,它们可能是一些笔触细腻、情感充沛的写实画作,也可能是一些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写意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艺术探索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伙伴,它能够为我带来新的灵感和思考,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我对于这种能够引发我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的书籍有着特别的偏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