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讲坛演讲录(第三辑)
定价:35.00元
作者:吕梅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010857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迄今已成功举办280多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2010年11月,我们曾选编'香山讲坛'部分演讲词,推出了《聆听智者的声音》一书,在渎者中产生了共鸣。其后,《香山讲坛》演讲词改由他社出版,是为《聆听智者的声音》。我们此次编选的这本《聆听智者的声音》第三辑,主要收录的是香山2010年度的部分演讲词,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继续带本书的编排,充分凸显'香山讲坛'这一大众讲座形式'讲'的特点,分设历史篇、文化篇、社会篇、教育篇、健康篇、经济篇、科技篇七大板块,二十九讲。讲座的遴选严格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巿民'三原则,以关注历史文化特色、关注社会发展脉搏、关注不同阶层声音为出发点。这二十九讲既熔宏大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经济科技于一炉,又关乎微观的社会热点、焦点和民生问题,兼具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又不乏时代感,雅俗共赏。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聆听智者的声音,鉴古知今,解读当下。
内容提要
迄今已成功举办280多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2010年11月,我们曾选编'香山讲坛'部分演讲词,推出了《聆听智者的声音》一书,在渎者中产生了共鸣。其后,《香山讲坛》演讲词改由他社出版,是为《聆听智者的声音》。我们此次编选的这本《聆听智者的声音》第三辑,主要收录的是香山2010年度的部分演讲词,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继续带本书的编排,充分凸显'香山讲坛'这一大众讲座形式'讲'的特点,分设历史篇、文化篇、社会篇、教育篇、健康篇、经济篇、科技篇七大板块,二十九讲。讲座的遴选严格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巿民'三原则,以关注历史文化特色、关注社会发展脉搏、关注不同阶层声音为出发点。这二十九讲既熔宏大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经济科技于一炉,又关乎微观的社会热点、焦点和民生问题,兼具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又不乏时代感,雅俗共赏。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聆听智者的声音,鉴古知今,解读当下。
目录
出版说明历史篇 讲 论五德理论与秦汉帝德谱的关系及演变过程/杨权 第二讲 魏晋士族阶层的兴衰状况分析/孙立群 第三讲 宋代的历史沿革一以十一世纪的北宋东京为例/高有鹏 第四讲 孙中山与辛亥武昌起义的关系/严昌洪 第五讲 从历史与当下看韩国/张三夕 第六讲 对日本忧患意识与情报工作的历史探究与思考/胡平文化篇 第七讲 “百姓日用之经”《周易》的哲理解读/曹础基 第八讲 中国历史和《道德经》等文学经典中的分形理论解读/张森文 第九讲 漫谈《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与爱情/陈文新 第十讲 迁徙的经验与现代化的梦想——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陈国恩 第十一讲 春节的习俗与礼仪/李荣建社会篇 第十二讲 从后现代哲学透视当下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邱紫华 第十三讲 重构中国生死观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郑晓江 第十四讲 风水的科学理念与创意/叶春生 第十五讲 “乐居”市环境建设的高追求/陈望衡 第十六讲 解读创新思维/易 江教育篇 第十七讲 叙事育人——拨动情弦的教育艺术/李 季 第十八讲 “儿童阅读”的界定及其黄金定律/王泉根 第十九讲 母亲文化的构建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王开敏健康篇 第二十讲 身边的传染病及其预防/陆家海 第二十一讲 人体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以运动、饮食为例,兼谈健康管理/李宁远 第二十二讲 中医养生保健,缔造美好人生/濮 欣 第二十三讲 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生活/蓝韶清 经济篇 第二十四讲 亚洲崛起及其世界意义/陈峰君 第二十五讲 2010年世界与中国经济走势/杨帆 第二十六讲 负利率时期家庭理财的问题与策略/赵立航 第二十七讲 住房与次贷:资产泡沫冷思考/王燕呜科技篇 第二十八讲 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陈鹏飞 第二十九讲 水来自天上和地下/萧耐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关于历史人物思想精粹的选集,我立刻被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所吸引。那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篇章,仿佛是穿越了岁月的尘埃,直接与当代读者的心灵对话。尤其是一些关于治国方略和个人修养的论述,其深刻性与现实意义,让我不禁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是否反而失去了聆听“慢思考”和“深见解”的能力。书中的文字虽然质朴,但蕴含的力量却是惊人的,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观点,而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金玉良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取材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冗余的铺陈,每一段话似乎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复杂问题的本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了解,而是渴望挖掘更深层的逻辑和智慧的源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引导人进行自我反思的工具书,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中华书局的出品,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纸张的触感温润而不失厚重,墨色浓淡适宜,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更值得称道的是,编者在注释和引文标注上的严谨态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无比安心。在如今很多出版物追求速度和流量的时代,能有这样一本沉下心来打磨的作品,实属难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籍,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摩挲一下封面,感受那种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韵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间接也反映了内容本身的价值——只有真正有分量的思想,才配得上如此精心的载体。这让人对阅读本身产生了一种仪式感,也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
评分我尝试用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来阅读这本汇集了诸多前辈智慧的文集,但很快发现,这根本不是那种可以“跳着看”的书。每一次不经意的翻阅,都会被某个观点牢牢抓住,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关于“知行合一”的阐述,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不小的触动。过去我总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摇摆不定,总觉得理论指导不了具体操作,但书中的智者们却提供了一种辩证统一的视角,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深刻的理论则是实践的灯塔。这种平衡感在当代社会尤为稀缺。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古今智者的深度对话,他们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更优化的提问方式,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套文集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梳理功不可没。那些被收录进来的演讲或论述,无疑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精英阶层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深度思考。编纂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考证和甄别,确保了引文的准确性,这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注意到其中对某些关键概念的定义和演变过程的梳理,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有效地避免了概念混淆的现象。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如何与现代治理接轨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呈现了一种思想的“生态系统”,展示了不同流派的观点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制衡的。这份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令人由衷钦佩。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独特感受,是一种久违的“沉静的力量”。在当下这个追求即时反馈和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的大脑似乎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输入。而这本厚重的选集,却要求你放慢脚步,进入一种更深层、更专注的阅读状态。当我沉浸其中时,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了,时间感也变得模糊起来。这种主动的“慢下来”的过程,极大地净化了我的心境。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哲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读者的心性。读完一段,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静坐片刻,让那些思想的火花在心中慢慢燃烧,去感受它们带来的温度和重量。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它让人重新找回了思考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