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昭明文选译注(第二卷)
定价:35.00元
作者: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805280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梁代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这部总集内容宏富,风格多样,文体完备,辞采绚丽,自成体系。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选萃,而且也是通过选篇体现编选者文学理论观点的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对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唐以来,研读《文选》蔚然成风,家弦户诵,形成专门的文选学。至清代,《文选》研究达到高峰。校勘、笺证、评点、注释皆有新的发明。此后,除黄季刚、高步瀛、骆鸿凯等少数学者继续惨淡经营之外,“选学”则日趋冷落。近几年,随着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学术兴旺发达,“红学”、“龙学”勃然昌盛,而“选学”仍受冷落。很多古典名著都有现代的注本译本,为广大读者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提供方便;而《昭明文选》这部重要而难读的文学典籍,至今尚无一部今注今译本。我们撰写这部《昭明文选译注》就是想弥补这一空白,为振兴“选学”贡献绵薄之力。
《昭明文选译注》共分四部分:题解、原文、注释、今译。题解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中与本文有关的事迹,重点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原文以胡克家本为底本加以整理,包括校勘、分段、标点、简化汉字、统一古今字和异体字等。注释以李善注为基础,以五臣注为参考,并尽力吸收清代和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文力求简明扼要,对各家之说不旁征博引,就我们的理解择善而从之。对那些众说纷纭或人所不云的疑难之点,我们不回避,就我们的体会做出解释。有的解释也可能是谬误的,但是能从谬误之中引来真理,也是一个进步。
至于译文问题就更复杂些。首先是能不能译的问题。我们感到任何古文都可以译成今文。语言有它的可对换性。这是由语言的交际性质决定的。因此中文著作可以译成外文,外文著作可以译成中文。据我们所知,《昭明文选》已经译成日文、英文、德文。中外是这样,古今也是这样。古代文可以译成现代文,古代诗可以译成现代诗,古代赋也可以译成现代赋。当然,译文不能代替原作。这正如文物复制品不能代替原件一样,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复制品,因为通过复制品也可以领略原件的奥妙。其次是要不要译的问题。《昭明文选》多数篇章是赋和骈文。一般古文有注解就可以通晓,而赋和骈文,只靠注解,普通读者仍然难以贯通文意,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够理解个别词句,却难以贯通全篇。我们是要以译文作津梁,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原作。译和注相比,更有它的难处。疑难之点,注释可以回避,译文却不可能越过。在今译过程中,不求古今文字上的机械对号,力求传达出原文的内蕴和风格,文类文,诗类诗,赋类赋。典故之类,朦胧之处无法直译,则囊括原意,另铸新辞。既要贴切原意,又要流利畅达。
目录
志
幽通赋一首
思玄赋一首
归田赋一首
闲居赋一首
哀伤
长门赋一首
思旧赋一首
叹逝赋一首
怀旧赋一首
寡妇赋一首
恨赋一首
别赋一首
论文
文赋一首
音乐
洞箫赋一首
舞赋一首
长笛赋一首
琴赋一首
笙赋一首
啸赋一首
情
高唐赋一首
神女赋一首
登徒子好色赋一首
洛神赋一首
补亡
补亡诗六首
述德
述祖德诗二首
劝励
讽谏诗一首
励志诗一首
献诗
上责躬应诏诗表
责躬诗一首
应诏诗一首
关中诗一首
公宴
公宴诗一首
公宴诗一首
公宴诗一首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一首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一首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一首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集
乐游应诏一首
祖饯
咏史
百一
游仙
招隐
反招隐
游览
咏怀
哀伤
赠答一
赠答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种淡雅的色调,搭配着精致的烫金字体,透着一股书卷气,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魅力。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为讲究,触感细腻,墨色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不得不提的是,排版布局的考量,疏密有致,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使得原本就晦涩难懂的古文,在阅读体验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见证出版方在文化传承上的用心良苦。我常常在翻阅时,想象着排版师是如何在古籍的庄重与现代阅读的舒适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这种匠心独到的制作工艺,使得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摩挲都仿佛与古人的智慧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让人心生敬意。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翻译质量真是要竖起大拇指,它的精准性和可读性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平衡点。许多古代典籍的翻译,常常面临要么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而显得佶屈聱牙,要么为了追求流畅而失去了原著的神韵和精确的语境。然而,这套译注却巧妙地规避了这些问题。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时代特色的词汇和复杂的句法结构时,展现出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语言洞察力。他们不仅给出了准确的现代汉语释义,更重要的是,在重要的注释部分,对典故的出处、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之后,还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思想深度,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部分简直是一座宝库,其详尽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很多时候,阅读古籍的最大障碍就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僻字、典故以及典仪的缺失。而这套书的注释工作做得极其细致入微,几乎是逐句、逐词地进行了梳理。它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同义词解释,而是会深入探讨这个词在当时语境下的确切含义,甚至是它在不同篇章中的细微差别。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补充说明,这些旁征博引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可理解性,让原本模糊的片段变得清晰立体。可以说,这套注释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它不仅服务于眼前的这一卷内容,更像是一张导览图,引领读者去探索整个古代文苑的宏大景观,让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探索的乐趣和持续的成就感。
评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选篇和编排逻辑也体现出极高的学术水准。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存的经典作品进行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梳理和编排,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文学流变脉络。每一篇作品的选取,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代表了某个时期、某种风格的最高成就或者关键转折点。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试图引导读者去对比不同时代文人的风格差异,理解文学思潮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这种结构上的用心,使得阅读不再是孤立地欣赏单个篇章的美,而是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仿佛能亲眼目睹中国古典文学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呼吸、如何成长,这对培养系统的文学史观大有裨益。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带着一种敬畏与忐忑的心情开始阅读这套书的,担心自己理解能力的局限会成为障碍。但实际体验下来,它给予读者的“脚手架”搭建得非常稳固。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尤其体现在它对那些需要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内容的处理上。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引导姿态。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发现,那些我原本以为需要查阅多本工具书才能弄明白的地方,作者已经贴心地在注释中给出了简洁而精准的解答。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同理心,极大地降低了进入古典文学殿堂的门槛,让那些渴望亲近传统文化的普通爱好者,也能够自信满满地深入其中,体会到阅读经典带来的那种由内而外的充实感和智慧的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