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28包郵 寒山拾影

滿28包郵 寒山拾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玉祥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文學
  • 古典詩詞
  • 寒山詩
  • 包郵
  • 唐詩
  • 文化
  • 藝術
  • 書籍
  • 優惠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梅凱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蘇州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203792
商品編碼:2995435332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寒山拾影

定價:40.00元

作者:趙玉祥

齣版社:蘇州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67203792

字數:

頁碼: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一嚮愛好攝影和旅遊,對姑蘇城外寒山寺特彆鍾情,於是在工作之餘,搜集瞭一些與寒山寺有關的詩詞、楹聯、文章,配以照片,輯印瞭這本冊子,取名《寒山拾影》,以供同好欣賞,並藉此交流攝影藝術,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如果能因此有助於把寒山的溫馨奉獻給愛好和平的中外友人,從而對改革開放有所裨益,則更所企盼。筆者為搜集整理諸多資料,曠日持久,備嘗艱辛,然因種種原因,部分資料尚未能收入,更為遺憾的是未能嚮一些學有專長的專傢同仁當麵請教。《寒山拾影》付梓後,筆者將更進一步繼續開展搜集整理工作。在此,感謝王建民等同誌為《寒山拾影》編寫提供相關資料。付印匆促,舛錯難免,敬請識者指正。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寒山寺
寒山寺之歌
張繼銅像
楓橋
江村橋
天下詩橋
泊楓橋
鍾樓
寒山寺鍾聲
寒山鍾聲
古刹除夕夜
除夕
普明寶塔
普明塔院
瓊樓玉閣
佛塔
試燈亮化
梵音閣
蘇州寒山寺大鍾大碑園
天下佛鍾
中華詩碑
六塊《楓橋夜泊》詩碑,鎮寺之寶
六體書唐張繼《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一)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二)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三)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四)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五)
《楓橋夜泊》書法集錦(其六)
《楓橋夜泊》篆刻集錦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一)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二)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三)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四)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五)
《楓橋夜泊》音樂集錦(其六)
英譯《楓橋夜泊》
讀《楓橋夜泊》


《嶺南遺韻:一座城市的文化側影》 作者: 嶺南文史研究會 齣版社: 華南大學齣版社 裝幀: 精裝 / 450頁 定價: 128.00 元 --- 內容提要: 《嶺南遺韻:一座城市的文化側影》是一部深入挖掘和記錄特定南方城市(注:此處代指一個虛構的、具有嶺南地域特徵的城市群落,旨在展現地域文化共性,而非指嚮特定現實城市)曆史變遷、風俗人情、藝術流變與民間智慧的綜閤性文史專著。本書跳脫齣宏大的曆史敘事框架,聚焦於市井生活中的微觀細節,通過對大量一手文獻、口述曆史和罕見影像資料的梳理與解讀,力圖重構一個生動、多維的地域文化圖景。 全書共分為七個主要章節,層層遞進,從地域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初始影響,探討至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傳統與現代的張力,最終落腳於當代文化傳承的實踐與挑戰。本書旨在為曆史學者、民俗研究者,以及對地域文化抱有深厚情感的普通讀者,提供一個觀察和理解嶺南文化復雜肌理的獨特窗口。 --- 章節詳情: 第一章:山水形塑——地理環境與早期聚落的文化基因 (約 250 字) 本章首先考察瞭該地域得天獨厚的亞熱帶氣候、密布的水係(江河湖泊的交織)以及周邊丘陵地貌,如何從根本上塑造瞭早期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體係。重點分析瞭“水患與豐饒”這一核心矛盾如何催生齣獨特的防禦性建築風格(如高腳屋、圍龍屋的早期形態)以及對風水觀念的執著追求。通過對考古遺址齣土的陶器、青銅器紋飾進行比對,揭示瞭早期百越文化與中原文化在交流融閤初期的特徵,特彆強調瞭對自然崇拜的持久影響,如對龍圖騰和社稷祭祀的保留。 第二章:市井煙火——傳統商業活動與飲食文化的流變 (約 300 字) 本章深入剖析瞭傳統商貿體係的運作模式。重點描繪瞭舊時碼頭、牙行、以及特定行會(如米業、絲綢業、藥材業)在城市經濟結構中的核心地位。不同於北方商幫的剛健風格,本章著重展現瞭嶺南商人的靈活變通、重信義的商業倫理。 飲食文化部分,則細緻考察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在日常烹飪中的體現。從香料的運用、對海鮮河鮮的偏好,到早茶文化的興起及其背後的社交意義,無不摺射齣此地對生活品質的極緻追求。書中配有數張對老字號糕點製作工藝的圖文記錄,力求展現食物背後的文化密碼。 第三章:雕梁畫棟——建築藝術中的地域精神 (約 250 字) 本章專注於地方建築的“活化石”——宗祠、園林與騎樓。宗祠部分,探討瞭其作為傢族權力中心和禮儀場所的功能性,以及在裝飾藝術(如木雕、石雕、灰塑)上所承載的傢族曆史敘事。 園林藝術則被置於文人雅士生活哲學的背景下考察,強調其“不齣城廓而得山水之趣”的造園精髓,與北方皇傢園林的宏大氣勢形成鮮明對比。騎樓作為近代城市化的産物,被視為中西閤璧的典範,本章分析瞭其遮陽避雨的實用功能與巴洛剋、新古典等西方裝飾元素在南洋歸國商人影響下的本土化改造過程。 第四章:戲麯與麯藝——民間娛樂的載體與變遷 (約 200 字) 本章聚焦於地方戲麯藝術的生命力。詳述瞭粵劇(或代指當地特色劇種)從田間廟會錶演嚮專業劇院演齣的發展曆程。重點分析瞭其音樂闆式、行當設置(如醜角的特色)以及服飾色彩的象徵意義。此外,還觸及瞭南音、說唱等小型麯藝形式在茶樓酒肆中的傳播,它們如何成為記錄時事、傳播俚語和民間智慧的“活報紙”。 第五章:風物信仰——歲時節令與民間儀軌 (約 250 字) 本章是關於地域性信仰體係的深度挖掘。不同於主流宗教,本章著重描寫瞭對非物質化身的祭拜,如對地方“裏社”神的敬畏、對土地公、竈神的日常供奉,以及在特定時節(如端午、中鞦)舉行的具有強烈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動。書中詳細記錄瞭一項復雜的“請神過境”儀式,揭示瞭在高度社會化的城市生活中,個體如何通過參與集體儀式來確認其身份和歸屬感。對民間醫術與“涼茶文化”的討論,也包含在對身體健康與驅邪避凶的信仰體係考察之中。 第六章:風雲際會——近代衝擊與文化重塑 (約 200 字) 本章關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外來文化、技術和思潮對傳統生活模式的劇烈衝擊。分析瞭鐵路、電報、新式學堂的建立如何改變瞭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知識的認知。重點探討瞭知識分子群體在麵對西方文明衝擊時,如何試圖在“全盤西化”與“維護根本”之間尋找平衡點,這種張力如何體現在文學創作和教育改革之中。 第七章:今日迴響——現代語境下的文化自省與傳承 (約 150 字) 最後一章總結瞭當代城市在高速發展背景下,如何處理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問題。探討瞭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技藝的重新學習與再創造,以及城市管理者在規劃中如何留存曆史風貌的努力。本書以一種開放性的姿態收尾,認為嶺南文化並非靜止的古董,而是在持續的碰撞與融閤中尋找自身定位的動態有機體。 --- 推薦語: “這是一次對煙火氣、泥土味與精巧藝術的深情迴望。作者群以近乎考古的嚴謹,為我們還原瞭一個有溫度、有生命力的南方城市記憶體。閱讀此書,如同推開一扇扇緊閉的舊式木門,聽見光陰深處傳來的悠長嘆息與歡笑。” —— (某著名曆史學傢/文化評論人 題)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寒山拾影》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夠觸動靈魂深處,能夠引發我深刻思考的書籍,而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節奏緊湊的小說,也不是那種大道理堆砌的學術著作。相反,它以一種極其舒緩、細膩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書中所描繪的景緻,無論是蒼翠的山巒、潺潺的溪流,還是古老的寺廟、飄渺的雲霧,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共同奏響瞭一麯寜靜而悠遠的樂章。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細微之處的描摹,如同畫傢筆下的淡墨暈染,不動聲色卻意味深長。我反復咀嚼書中的每一句話,嘗試去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那份超然物外、返璞歸真的情懷。在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能夠有這樣一本書,讓我們慢下來,去感受生活本來的樣子,去體會內心的平靜與安寜,實在是一件無比珍貴的事情。

評分

《寒山拾影》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打破瞭我以往對“閱讀”的固有認知。我習慣於在閱讀中尋找明確的綫索、清晰的邏輯、以及一目瞭然的答案。然而,這本書卻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它不直接告訴你任何東西,而是通過營造一種氛圍,通過拋齣一些引人遐想的片段,來引導你去自行體悟。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章節時,放下書本,陷入沉思,大腦中不斷地迴放著剛纔讀到的文字,試圖從中捕捉到更深層的含義。有時,我會覺得書中的某個意象,某個比喻,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從未被觸碰過的角落,引發瞭強烈的共鳴。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仿佛作者在用一種超越語言的方式與我交流。我感覺自己仿佛在與一位故人對話,雖然他沉默寡言,但他的存在本身就充滿瞭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獲取,更是一種心靈的碰撞和精神的升華。

評分

第一眼看到《寒山拾影》這個書名,就覺得一股清冷孤寂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煙雨朦朧的山間,又或是古寺的青燈之下。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尤其是詩詞歌賦情有獨鍾的讀者,所以當我在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中瞥見它時,內心便湧起一股強烈的探尋欲。雖然對“滿28包郵”這個促銷信息感到一絲世俗的無奈,但這絲毫不能削弱我對“寒山拾影”這四個字背後所蘊含的意境的嚮往。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位身披僧袍、形影孤絕的隱士,在寒冷的鼕日裏,拾撿著落葉,仿佛在收集人生的點滴感悟,又或是在描繪一幅幅寂寥的山水畫捲。這是一種多麼深沉而內斂的詩意啊!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位“寒山”究竟是怎樣的存在?他拾取的“影”又是什麼?是自然風光,還是人生況味,抑或是某種哲思的碎片?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和哲學意味,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去領略那種淡泊寜靜、超凡脫俗的生活態度,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情感和智慧。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寒山拾影》的,當時我正經曆著一段低迷的時期,心情格外沉重,對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我需要一些東西來幫助我走齣睏境,找到前進的方嚮。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立刻找到所謂的“答案”,但卻被其中一種獨特的氣質所吸引。那是一種曆經滄桑後的豁達,一種看透世事後的淡然。書中的文字,沒有激昂的口號,也沒有空洞的安慰,隻有一種溫潤的關懷,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我發現,無論我當時的心情如何,隻要我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力量在悄悄地滋養著我的內心。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麵臨的問題,不再感到那麼無助和絕望。這本書就像一盞溫暖的燈,在黑暗中為我指引著方嚮,讓我相信,即使身處睏境,也依然有希望和美好的存在。

評分

《寒山拾影》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的魅力在於其內斂而深邃的意境。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不是依靠華麗的辭藻和麯摺的情節來取勝,而是憑藉其獨特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這本書正是如此。它不追求瞬間的震撼,而是以一種綿長的韻味,逐漸滲透到讀者的心靈深處。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意”的把握。他不像很多作傢那樣,把一切都說得明明白白,而是善於留白,讓讀者去填充,去想象,去賦予作品更多的可能性。每一次重讀,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東西,感受到不同的情緒。有時是淡淡的憂傷,有時是釋然的微笑,有時是對生命的敬畏。這本書就像一位多姿多彩的朋友,每一次見麵,都能帶給我不同的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份美好的閱讀體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寒山拾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