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
定价:90.00元
作者:徐怡、刘异、金轮海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439725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持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战争研究丛书》的一部分,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之一,将稀见的关于淞沪抗战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体现了在中国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由徐怡、刘异、金轮海主编的《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Ⅰ第4辑淞沪御日战史续编一二八纪念故事)(精)/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战争系列丛书》收录了《淞沪御日战史续编》《一二八纪念故事》。《淞沪御日战史续编》记载了1932年2月16日至7月17日的战事;《一二八纪念故事》是南京书店出版的关于 “一·二八”中的人物故事集。
目录
《淞沪御日战史续编》《一二八纪念故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这套书时,内心是抱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的。我一直认为,研究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像淞沪会战这样牵动民族命运的惨烈冲突,必须得深挖“史料”这个根基。这套《续编 第四辑》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不满足于教科书式叙事的“硬核”历史迷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展现出的那种对史料的尊重和搜集的广度,让人肃然起敬。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专门比对了其中几篇关于某特定战役段落的日文翻译材料和中文原始记录的差异,发现很多细微的语境和官方口径的不同,恰恰是理解当时复杂局势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辨伪存真,很多资料的来源标注都极其详尽,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态度。这种严谨性,让我对其中涉及的口述史部分也多了一份信任。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对待历史真实性”的范本。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抗战初期国军在上海滩究竟是如何组织抵抗、付出了多大代价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这本《正版万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宝藏啊!我最近沉迷于二战史的研究,尤其是淞沪会战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市面上相关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提供一手、未经过度解读的史料的却少之又少。光是看到这套书的名字,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地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同类出版物,发现这套“续编”的价值就在于它对细节的挖掘和史料的完整性。比如,它收录的那些战地通讯、当时的报纸剪报,甚至是一些军方内部的备忘录,都仿佛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尘土和硝烟味。阅读这些原始材料,远比阅读经过后人梳理和分析的史著来得震撼。它让我有机会绕过现代史学家的叙事框架,直接面对历史的肌理。我尤其关注那些战术层面的分析,比如国军在关键节点的部署失误和日军的进攻策略,这些在后来的很多“通史”中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在这套丛书中,你仿佛能看到指挥官在沙盘前焦灼的面容。装帧和印刷质量也令人满意,毕竟是史料汇编,资料的清晰度和可读性至关重要,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字迹清晰,排版严谨,让人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也能保持专注,绝对是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必备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近代军事史的业余研究者,我得说,市面上很多标榜“史料”的书籍,充其量也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二手资料整合。但万先生这套丛书的“续编”系列,特别是这一辑,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深入到了“档案深处”去挖掘那些尘封的角落。我重点对比了其中关于“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一些侧面记录,发现了几篇来自不同阵营、但描述角度截然不同的电报。这些电报的措辞、信息传达的侧重,无不体现出当时政治宣传和战场现实之间的微妙张力。阅读这些第一手材料,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这种“解读”本身——如何从不同的叙述中,拼凑出最接近历史真相的那个片段。这本书的排版虽然朴实,但其内涵的厚重感是毋庸置疑的。它不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直接将原始的、未经修饰的史料摆在你的面前,要求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这种“挑战性”恰恰是我最欣赏的特质,它让阅读成为了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评分我通常对“丛书”类的出版物会保持一份警惕,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将零散的文献拼凑在一起,缺乏一个统一的、连贯的叙事逻辑。然而,《正版万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虽然它本质上是史料的汇编,但通过精心的分类和章节的安排,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抗战在淞沪地区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是如何变化的。特别是它对于后勤保障和民间动员方面的资料收录,让我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前线的枪林弹雨,却忽略了后方那些默默无闻的支撑力量。这套书通过那些详实的物资调拨清单、伤员救治记录,甚至是一些地方乡绅的捐助档案,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更具人情味的战争图景。这种多维度的史料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深度。它不再是冷冰冰的军事行动,而是充满了无数普通人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奉献。从这个角度看,它超越了一般的军事史著作的范畴,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史意义。
评分要评价《正版万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 第四辑》,我必须强调它的“不可替代性”。在数字资料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能够系统、集中地汇编如此大量跨越不同机构和层级的历史档案,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一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似乎将注意力聚焦在了战役的“收尾”和“后续影响”上,这部分内容在很多集中描述激烈战斗的史书中往往被简化。我注意到其中对战后资产清点、伤亡人员家属抚恤的初步记录,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蕴含着多少未被言说的悲剧和制度性的努力。这种对历史“幕后”的关注,让整个淞沪抗战的图景变得更加完整和沉重。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事情发生后,社会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对于希望构建全面抗战叙事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材料是构建论据时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是一本适合睡前阅读的轻松读物,而是一本需要备着笔和笔记本,随时准备记录和对照查阅的“工作用书”。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足以让它在相关研究领域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