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
定价:66.00元
作者:满懿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02059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取手宝贵资料并加以整理和研究,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研究满族服饰和探寻中国民族服饰发展变迁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详实的图片。
目录
自序
章 源流与迁徙对服饰的影响
第2章 萨满服饰
第3章 官服制度
第4章 男女共通与不同的服饰
第5章 服饰材料的特色
第6章 服饰的原生态结构
第7章 服饰的工艺特色
第8章 服饰色彩
第9章 服饰图案
0章 发型与头饰
1章 靴鞋文化
2章 首饰与佩饰
3章 在京剧中的华彩
4章 服饰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饰的书,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影像志。书中对清代服饰的描绘,从材质的选择到刺绣的工艺,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细节程度。我特别喜欢它对“马蹄袖”和“比甲”这些传统元素的深度解析,作者似乎对每一针一线都了如指掌,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读完后,我对满族服饰不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刻板印象,而是有了一种更加立体、生动的认识。特别是那些配饰的描绘,如耳环、头饰,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佩戴规范,展现了当时社会等级的森严与文化的细腻。这本书无疑为研究中国服饰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本,尤其适合那些对历史、美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作者的叙述风格流畅而富有诗意,将满族服饰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故事。那些详尽的图版和高清的复原图,对于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尤其对书中对色彩运用的讨论印象深刻,不同的纹样和配色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代表的寓意,揭示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它让我意识到,服饰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遮体之物,而是社会结构、审美情趣乃至政治态度的无声宣言。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积淀。
评分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偏向于理论性过强,但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亲切。作者似乎非常理解普通读者的求知欲,没有过度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服饰结构和等级制度。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关于“旗装”与“汉装”相互影响与融合的章节,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在服饰上留下的印记,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绝佳切入点。它不仅展示了满族服饰的独特魅力,也折射出清代宫廷对时尚的引导作用。对于想要了解清代服饰发展脉络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张详尽的路线图,引人入胜,且毫不费力。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集了大量的服饰资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研究服饰的独特视角——将服饰艺术置于社会历史的宏大背景之下进行审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考证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上的严谨态度,每一个结论似乎都有坚实的依据支撑。那些关于特定朝代服饰风格微小差异的对比分析,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暂停下来,去想象那些衣着华丽的贵族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如何举止言谈,服饰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配得上“权威”二字,对于严肃的服饰研究者来说,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感到惊喜的著作,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阅读的趣味性。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把原本可能略显沉闷的服饰史,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满族女性日常穿着的描述所打动,那份实用性与美感并存的设计,体现了那个时代对女性身份的复杂期许。书中的插图和照片质量极高,清晰地展现了面料的纹理和刺绣的精巧,让人几乎能触摸到那丝绸的触感。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精神的滋养,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逝去时代的精致与风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一次充满敬意的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