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世界历史图鉴 | 作者 | 【英】马丁温德罗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435378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人类历史始终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战争与冲突,而军人身着的、使用的武器则又直观地展现了时代的更替与武器技术的进步。《世界历史图鉴》全面、简要地回顾了从古埃及至今人类历史上的历次战争,并通过28位国外知名军事题材插画师绘制的140余幅彩图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士兵的服饰及使用的武器。本书适合对军事历史以及服饰感兴趣的军事爱好者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马丁温德罗是英国知名的军事和历史研究者、作家,曾出版过多部关于西方军事历史的著作。此外,本书的插图来自28位国外知名军事题材插画师绘制的150余幅彩图,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士兵的服饰及使用的武器。 亚当·胡克 理查德·胡克的长子亚当曾经学习过图形设计,1983 年起成为一名插图画 家。他擅长细致的历史重现,其作品出现在全世界的展览和出版物中。 安德烈·卡拉奇奥克 安德烈·卡拉奇奥克生于 1966 年,是成名已久的俄罗斯艺术家,还是活 跃的演员和雕刻家,为英国的“英俄玩具兵”公司制作模型。 安格斯·麦克布莱德 安格斯·麦克布莱德是世界广受尊敬的历史插图画家之一,在 30 年间为 鱼鹰出版社的 90 多种图书绘制插图。2007 年,安格斯去世。 布里安·福斯滕 布里安·福斯滕曾在埃及和巴勒斯坦服役。自 1973 年起,他致力于军事 研究和插图创作。他还是创造性的《传统》杂志的创始主编。 克里斯塔·胡克 在父亲理查德·胡克的指导下,克里斯塔·胡克于 1986 年开始了插图创 作生涯。她的作品广泛地出现在出版物和电视节目中,深受全世界收藏家喜爱。 达科·帕夫洛维奇 达科·帕夫洛维奇生于 1959 年,在克罗地亚生活和工作。他曾是一位训 练有素的建筑师,现在是一位全职插图画家和作家,擅长军事题材。达科为鱼 鹰出版社的许多书籍绘制了插图。 ...... |
| 目录 | |
| 前 言 5 章 远古时代 8 第2章 中世纪 45 第3章 早期现代战争 79 第4章 帝国战争 98 第5章 19世纪的战争 127 第6章 次世界大战 152 第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9 第8章 现代战争 204 关于艺术家 228 |
| 编辑推荐 | |
| 1.本书全面、简要地回顾了自古埃及至今的历次战争。2.28位国外知名军事题材插画师为本书绘制插图,插图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3.全书通过150余幅彩图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士兵的服饰及使用的武器,便于读者了解世界的变革。4.本书由英国军事历史研究者编著。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用心之作。我原本以为这种“图鉴”类的书大多是走马观花,信息量堆砌,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对历史脉络的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尤其是它在关键历史节点的配图选择上,非常讲究,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扁平化的插图,而是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氛围和技术水平的写实描绘。比如讲到中世纪的城市生活,它描绘的街道、建筑细节,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时的气味。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没有试图用繁复的文字去“教育”读者,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走过漫长的人类文明旅程。在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仅仅盯着那些全景式的地图或建筑复原图看上好一会儿,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阅读文字叙述难以给予的。可以说,这本书在视觉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宏大历史叙事的门槛,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扇绝佳的“世界历史之窗”。
评分我很少为一个“图鉴”类的出版物写评价,但这次真的被它的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所折服。书中引用的一些历史学家观点和考古发现的注释非常规范,虽然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书籍,但其背后支撑的学术支撑是扎实的。我特别留意了它对现代历史的叙述,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分析。它没有过度强调单一的政治人物的作用,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技术进步在军事应用上的异化。在描述冷战格局时,它对意识形态冲突的演变路径,特别是文化和宣传战的描绘,入木三分。通篇下来,作者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历史不是既定的剧本,而是无数选择和偶然因素交织的产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地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那样发生”,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史学作品所应有的特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视觉享受,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服务于清晰的知识传递。我发现它在处理时间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时,运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时间轴锚点”系统。每当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或地理区域,左侧或右侧总会有一个半透明的时间轴作为参照,标明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主要文明正在发生的大事件。这对于我们理解“共时性”——即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平行发展状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举个例子,当我阅读关于玛雅文明衰落的章节时,我的目光可以轻松地瞥向时间轴的另一端,发现欧洲正处于盛唐的鼎盛时期,这种时空的并置感,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的认知边界。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种立体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快速建立知识框架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设计是无价之宝,它使得记忆和回顾知识点变得异常高效和直观。
评分我是一个对欧洲文艺复兴特别着迷的人,平时看的资料大多集中在艺术史和哲学思想上,但这本书对那个时代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梳理,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大背景”视角。它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的天赋上,而是细致地描绘了美第奇家族如何利用商业和金融手段操控城邦政治,以及印刷术的普及如何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这种多维度、交叉学科的叙事方法,让我对文艺复兴的爆发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它绝不仅仅是艺术的觉醒,更是社会结构、资本流动和信息传播革命的总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做了详尽的图示说明,那张关于白银流向的动态图,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有冲击力,直观地展示了全球化在十六世纪就已经拉开序幕的残酷事实。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能将宏观的趋势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那些看似孤立的章节,最终汇合成一条清晰的、由因果驱动的历史长河。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担心它在处理非西方文明,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历史时会流于肤浅或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的介绍,篇幅和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我读过的几本专业亚洲史书籍还要精准。它没有将这些文明仅仅视为“西方文明的前奏”或“被征服者”,而是着重强调了它们在法律、数学、灌溉技术上的独立创新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比如,它在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对“郡县制”的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全球范围内的治理模式变迁中进行比较。这种全球视野下的平等叙事,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读到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部分,其对拜占庭帝国衰亡的描绘也十分细腻,没有简单地将其浪漫化或污名化,而是客观地展示了地缘政治和宗教冲突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