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综述
定价:57.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5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东北抗日联军综述(精)》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资料丛书之一,全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东北抗日联军产生历史背景、发展阶段、斗争历程、重要战绩、重大作用和基本经验,进行了节要概括和全面记述。全书分为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党号召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中央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加强部队建设,掀起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高潮;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转战和远征,坚持*端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大部到苏联境内整训,坚持小分队游击战,配合苏军夺取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后胜利等5部分。
目录
引言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党号召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1931年9月~1933年4月)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形势,中国党号召抗日 (一)东北的地理环境,帝国主义对东北垂涎三尺 (二)19世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方针,20世纪日本对东北的侵占 (三)奉系军阀统治东北,直奉交战与东北易帜 (四)日本加速侵占东北的准备,发动九一八事变 (五)的不抵抗政策和英美帝国主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六)日本炮制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七)中国党号召抗日,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展开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一)富有反帝爱国精神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揭竿而起 (二)中国党从多方面帮助、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 (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抗击日军进犯 (四)东北抗日义勇军主动出击向日伪军展开进攻 (五)日伪军组织大“讨伐”,东北抗日义勇军转入低潮 (六)日军侵占热河省,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阻击 三、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 (一)满洲省委创建游击队的方针政策,派出干部到各地展开创建工作 (二)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历经曲折展开抗日斗争 (三)东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积极进行游击战 (四)吉东地区抗日游击队,团结改造义勇军共同抗日 (五)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吸收、联合义勇军开展抗日活动中央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5月~1936年1月) 一、华北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强化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一)《塘沽协定》签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二)日本强化殖民统治,全面控制东北 (三)日伪军频繁进行“讨伐”,残酷抗日武装 二、中央发出《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一)“北方会议”推行“左”倾教条主义,严重危害东北抗日斗争 (二)中央发出《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新的方针政策 (三)满洲省委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展现新局面 三、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抗日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 (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军,在南满地区联合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 (二)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在东满地区团结义勇军分兵进行游击战争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加强部队建设,掀起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高潮(1936年2月~1938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转战和远征,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7月~1941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大部到苏联境内整训,坚持小分队游击战,配合苏军夺取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后胜利(1941年4月~1945年10月)结束语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著作,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让人仿佛置身于白山黑水之间的烽火岁月。作者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石,系统地勾勒出联军从组建到坚持斗争的艰辛脉络。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更深入地探讨了在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日伪“围剿”下,这支队伍如何保持坚强的组织性和战斗力。特别是在描述敌我力量悬殊、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各部队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游击战争,体现了高超的战略战术智慧。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抗联将士们是如何以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他们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观察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抗日战争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历史贡献,非常适合希望系统学习这段历史的严肃读者。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期待看到更具人性化关怀的叙事,而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也流露出对先烈们坚韧不拔精神的深切敬意。它在描述那些残酷的冬季拉锯战和敌人的“扫荡”时,笔调克制而有力,没有过度的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绝境求生的艰难,足以震撼人心。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位主要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做决策的分析,这些分析展示了在信息闭塞、资源耗尽的条件下,指挥官们如何权衡利弊、做出可能决定部队生死存亡的抉择。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存哲学”的军事史,它揭示了在极端对抗环境下,人的意志力能达到何种高度。阅读过程虽然沉重,但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深刻体会到今天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绝对值得推荐给所有关心民族历史与精神传承的读者。
评分这部综述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让人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历史信息量时,依然能保持清晰的脉络感。它似乎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理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一章节都聚焦于抗联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或一个特定的战略区域,确保了叙述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最令人称道的是,它没有将抗联的斗争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置于当时东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国际局势之中进行考察,探讨了与苏方、国内其他抗日力量的互动关系。这种宏大叙事中的细致入微,使得我们对东北抗联的战略价值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军事战略与基层部队的日常生存挑战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刻板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在绝境中挣扎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群体。这本书的严谨性,让它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堪称是全面了解东北抗联历史的权威性入门读物。
评分读完这部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综述性作品,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叙事节奏的沉稳与史料的厚重感。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军事历史读物那样追求戏剧化的冲突场面,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编年史的严谨态度,将各个阶段的军事行动、政治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娓娓道来。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展现了抗联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非仅仅聚焦于某几次著名的战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情报战、交通线维护以及与地方民众的联系这些“幕后”工作时所花费的心力。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构成了抗联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它让我认识到,一场伟大的军事斗争,绝非仅凭英勇无畏就能取胜,背后是精密的组织管理、坚定的信仰支撑以及对环境的深刻认知。对于军事史研究者或者渴望了解抗联“全景”而非“局部”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书,它的信息密度极高,值得反复研读和推敲。
评分我发现此书在对东北抗日联军内部组织结构和军事编制的描述上,做得尤为详尽和专业,这对于那些对军事体制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宝藏。它不仅列举了不同时期联军的番号、下辖的各路军、支队构成,甚至涉及到兵员构成、武器装备的来源与配置等技术性细节。这种对“骨架”的细致勾勒,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在没有正规军建制支持的情况下,抗联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机器。同时,书中对敌情分析的篇幅也不容忽视,详述了日军、伪军的战术特点、兵力部署以及他们针对抗联采取的“治安”政策的演变,这使得抗联的军事行动显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硬核”的方式,呈现了东北抗联在军事实践层面的运作机制,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的通俗读物,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专业功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