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人类思维的自然史-从人猿到社会人的心智进化之路 | 作者 | 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 |
| 定价 | 56.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3217885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自从达尔文开始,思想家难以从根本上找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差异所在。心理学思想家迈克尔托马塞洛以数据和实证讲述了一个人类思维诞生的故事。故事将从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开始,以现代人类和他们的文明结束。“思维”是人类个体独自的狂欢吗?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思维独特性到底是什么?在进化成为现代人的历程中,人类这一物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变革?托马塞洛超过二十年的人类和类人猿比较研究指出,一旦我们的祖先学会与他人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标,人类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
| 作者简介 | |
| 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美国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联合院长,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名誉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起,多项学术大奖荣誉加身,被公认为当代的发展与比较心理学家,是世界范围内少数被多学科领域认可的学术之一。他关于社会认知起源的先锋性研究,开启了发展心理学与灵长类认知研究的独特视角。所获荣誉(部分): 2003年入选德国国家科学院(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年荣获被誉为心灵哲学诺贝尔奖的法国让-尼科奖(Jean Nicod Prize) 2010年入选匈牙利国家科学院(Hungari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年荣获美国心理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大奖 2017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2017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 目录 | |
| 前言章 共享意图假设第二章 个体意图性认知的演化| 像类人猿一样思考| 服务于竞争的认知第三章 联合意图性新的合作形式| 一种新的合作交流形式| 第二人思维| 视角性:彼此之见第四章 集体意图性文化的出现| 习俗化交流的出现| 中立于行动者的思维| 客观性:本然观点第五章 合作中的人类思维人类认知演化相关理论| 社会性和思维| 个体发生的作用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译者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思维”是人类个体独自的狂欢吗?在进化成为现代人的历程中,人类这一物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变革?当代心理学思想大家 德国马克普朗克进化人类学院联合院长迈克尔托马塞洛作品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我前段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整体感觉收获挺大的,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读起来并不晦涩,作者用很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人类心智的演化过程娓娓道来。从最古老的人猿时期,我们祖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工具制造能力,如何开始形成初步的社会结构,到后来语言的出现、思维的抽象化,再到最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社会人,这本书都给出了精彩的解读。特别是关于工具使用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大脑的进化,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想过,书中详细解释了大脑皮层如何因为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而变得更发达,这种物理上的改变又进一步促进了更复杂的思维能力。而且,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探讨了社会性对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合作、竞争、同理心等等,这些是如何在群体生活中逐渐被塑造和强化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文化”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类心智在代际间不断累积和创新的体现,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所在。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研究,同时又保持了故事的趣味性,让我即使在通勤的路上也能沉浸其中,时不时会因为书中的某个观点而停下来反复思考。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非常着迷,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数百万年的时光长河,去探寻人类大脑和心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自然史”的视角,也就是说,它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大量的考古发现、古人类学研究、动物行为学观察,甚至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来构建一幅完整而可信的人类心智进化图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象征性思维”的出现,也就是人类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符号,这不仅是语言的基础,更是艺术、宗教、哲学等一切高级文明的源泉。作者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早期洞穴壁画的解读,来展示这种思维的萌芽和发展。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将心智的进化视为一个线性的、单向的过程,而是强调了环境、基因、文化以及社会互动之间的复杂交织和反馈作用。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很多对人类行为的疑惑,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有情感、为什么会产生道德感、为什么会构建复杂的社会规则,都能在这里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这个概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类的“聪明”和“社会性”是高度耦合、相互促进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突然出现的奇迹。作者没有将人类的心智进化描绘成一个神秘的、无法解释的过程,而是通过对我们远古祖先在生存环境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的细致分析,来解释他们大脑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火的使用是如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进而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而语言的出现,则让大规模的合作和知识的传承成为可能,从而加速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模仿学习”和“社会传染”的讨论,这些机制是如何帮助我们的祖先快速掌握生存技能,并在群体中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书中还谈到了“利他行为”的演化,为什么在基因层面似乎不利于个体生存的行为,却在人类社会中如此普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演化逻辑。虽然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从生物学到心理学,再到社会学,但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更加珍惜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所拥有的独特能力。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名字有点犹豫,觉得会不会太枯燥,但读进去之后完全停不下来。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擅长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书中在讲述早期人类如何克服生存危机时,会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当时环境的艰辛和祖先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游戏”和“想象力”在人类心智进化中的作用的探讨,这一点往往被很多研究忽视。作者认为,正是因为人类祖先能够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为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语言”的非凡意义,它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是人类意识觉醒的关键。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自我意识”起源的猜想,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作者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如何意识到“我”的存在,以及这种意识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和感受的。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对人类的过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对“人类情感”演化的深入剖析。我之前总以为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情感也是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被塑造和强化的。比如,书中详细讨论了“亲密关系”、“群体归属感”、“嫉妒”、“愤怒”等等,是如何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中发挥作用的。作者将这些情感的出现与社会结构、资源竞争、基因选择等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解释体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道德感”起源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更是内化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如何在群体合作中形成的。作者还用了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来类比人类祖先早期可能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这些不同的特质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人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际交往,对理解他人,都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做人”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