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

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庆新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史
  • 海洋研究
  • 历史学
  • 航海史
  • 海洋文化
  • 学术著作
  • 史学
  • 中国海洋史
  • 海洋文明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社科文献
ISBN:9787520114462
商品编码:2991665367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海洋史研究(**1辑)(精)
  • 作者:编者:李庆新
  • 定价:89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ISBN号:978752011446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10-01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58
  • 字数:393千字

内容提要

李庆新主编的《海洋史研究(**1辑)(精)》收入 海洋史学专题论文、学术述评20余篇,探讨了宋代以 后潮州窑外销瓷生产及在日本福冈考古遗址发现的潮 州窑产品,近代潮州瓷商与东南亚潮瓷企业,近代“ 海洋亚洲”重要海港城市的废婢运动、潮汕地区基督 教传播与信教妇女问题,马六甲明遗民李为经(1614 ~1688)与华人社群公共记忆的建构,16世纪至现代 中菲贸易的兴衰历程,清代海关史与粤海关、“广州 制度”等问题,拓展了海洋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一些 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映了**海洋史研究的新 趋向与新水平。
    

目录

专题论文
宋代潮州陶瓷之路
——以笔架山窑瓷器生产与外销为中心
日本出土的宋代潮州窑产品与相关问题
——以福冈市博多遗址群出土为主
潮瓷下南洋:19世纪以来潮瓷与东南亚潮人陶瓷业
海洋、宗教与女性研究
——以近代潮汕地区的信教妇女为例
“海洋亚洲”的废婢运动
——以近代中国广州、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个案
马六甲施善华商与公众记忆
——以甲必丹李为经(1614~1688)为例
试析1571~1940年中菲贸易之兴衰
粤海关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在“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海关史研究若干基本问题刍议
粤海关“笔帖式”考述
乾隆年间粤海关监督唐英研究
——以新发现的中西史料为中心
粤海关税务司贝泐(F.H.Bell)与省港大罢工
粤海关近代档案的概况与价值
中国近代海关文档管理制度评析
清代十三行图像史料内涵初探
清代广州中西体育交流及其影响
通向海洋之路:清代香山岐澳古道考
清末民初广东双毫大量输港现象研究
——以江门关近代文献记录为中心
近代东亚灯塔分级指标辨析
学术述评
演绎早期**史大戏的佳作
——读李伯重先生《火*与账簿:早期经济**化时代的
中国与东亚世界》
“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征稿启事
Manuscripts


《海洋的脉络:文明的回响与未来的潮汐》 浩瀚的海洋,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载体。它承载着探险的勇气,孕育了贸易的繁荣,也记录了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絮语。这片蔚蓝的疆域,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技术革新的熔炉,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缩影。本书《海洋的脉络:文明的回响与未来的潮汐》旨在勾勒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洋史画卷,从历史的深邃中汲取智慧,审视海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并以此展望未来海洋发展的新图景。 第一部分:古老的回响——海洋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海洋便以其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早期人类的目光。本书将追溯人类与海洋关系的萌芽,探索史前人类如何凭借简陋的工具,开始探索近海,捕捞鱼虾,从而拓展生存空间,积累早期生存经验。我们将目光投向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早期文明。 在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交汇之处,苏美尔人早已学会了利用波斯湾进行贸易,将他们的文明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地区。尼罗河畔的古埃及,虽然主要依赖内陆河流,但红海与地中海的交通线,也使其成为早期海上贸易的重要参与者,香料、木材、珍宝沿着海岸线流转。 古希腊,一个依山傍海的国度,海洋的地理特征塑造了其独特的文明形态。城邦国家林立,彼此间的联系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海上进行的。雅典的海军强大,不仅捍卫了城邦的安全,也支撑了其商业帝国的崛起。希腊人的航海技术,如改进型的多桨船,使得他们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贸易和殖民活动,将希腊文化传播到地中海的各个角落。他们的神话传说中,海神波塞冬的形象,也印证了海洋在他们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中,将其称为“我们的海”(Mare Nostrum)。罗马人继承并发展了希腊人的航海技术,建立了庞大的海军,用于军事征服、物资运输和维护帝国秩序。罗马的道路网虽然发达,但真正维系帝国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往往是海上运输线。通过地中海,谷物、奴隶、奢侈品从帝国各地汇集到罗马,罗马的军团和行政管理也依靠船只得以迅速调动。 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早期文明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航海技术,建立贸易网络,甚至在地理认识上取得初步突破。我们将探讨海洋在军事冲突、宗教信仰、文化传播等方面留下的深刻印记,揭示海洋如何成为文明诞生、发展与交流的重要舞台。 第二部分:扬帆远航——大航海时代与全球联系的构建 当历史的指针拨向15世纪,一股前所未有的探索浪潮席卷全球,史称“大航海时代”。本书将重点剖析这一划时代的转变,分析促成这一历史进程的复杂因素,包括对东方香料、丝绸的渴求,宗教传播的动力,以及日益发展的造船技术和航海仪器(如星盘、罗盘)的进步。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家们,如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他们的远航不仅发现了新的大陆和航线,更重要的是,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些重要的探险活动,分析它们对世界地理格局、商业体系以及国际关系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大航海时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发现,更是全球经济联系的奠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贸易空前活跃。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等作物,被带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反之,欧洲的家畜、谷物、疾病也传播到美洲,对当地原住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书还将探讨这一时期海洋贸易的特点,如三角贸易的形成,殖民地的建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富的重新分配。我们将分析 mercantilism(重商主义)等经济理论如何在这一时期兴起,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欧洲各国的海洋政策和殖民扩张。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大航海时代带来的阴影。殖民主义的崛起,奴隶贸易的罪恶,以及由此引发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都是海洋史不可回避的重要篇章。本书将力求客观呈现这一时期的复杂性,既赞颂人类的探索精神,也反思其带来的负面后果。 第三部分:海上争霸与工业革新——海洋的战略价值与技术飞跃 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海洋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列强在争夺海洋霸权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着军事技术和商船技术的发展。本书将聚焦这一时期,分析荷兰、英国、法国等海上强国之间的激烈角逐。 英国皇家海军的崛起,及其在特拉法加海战等关键战役中的胜利,奠定了其“日不落帝国”海上霸权的基础。本书将探讨海军的战术演变、舰船设计、火炮技术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海军在维护殖民地、保障贸易航线、进行海外军事干预中的关键作用。 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样深刻地改变了海洋的面貌。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蒸汽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航行速度和可靠性,使得海上交通摆脱了对风力的依赖。本书将分析蒸汽动力对航运业的革命性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港口建设、航运公司的发展。 铁路的修建,虽然看似与海洋无关,但它却极大地促进了陆地与海洋的连接,使得内陆的资源得以输送到港口,再通过海运运往世界各地。本书将探讨陆海联运模式的出现,以及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 这一时期,海洋也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海洋生物、洋流、海洋地质的探索,不仅增进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为航海和渔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书将简要介绍这一时期海洋科学的萌芽与发展。 第四部分:现代海洋——全球化、资源开发与环境挑战 进入20世纪至今,海洋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国际贸易的绝大部分通过海运完成,全球经济的命脉与海洋息息相关。本书将深入探讨现代海洋的多重面向。 首先,我们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海运的规模与效率的飞跃。集装箱运输的发明,极大地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提高了装卸效率,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石。大型集装箱港口的建设,以及全球航运网络的形成,都将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海洋资源的开发,如石油、天然气、矿产,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书将探讨深海采矿、海上油田开发等技术进步,以及这些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潜在的环境风险。 与此同时,海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污染,包括塑料垃圾、石油泄漏、化学废弃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也对沿海地区和全球生态构成了严峻威胁。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环境问题,并探讨国际社会在保护海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方面的努力与困境。 海洋的战略地位在现代战争中依然重要,核潜艇、航空母舰等战略武器的存在,使得海洋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场域。本书将简要触及现代海权政治与地缘冲突中海洋的角色。 第五部分:未来的潮汐——蓝色星球的希望与挑战 展望未来,海洋的命运与人类的未来紧密相连。本书将汇聚前文所述的诸多线索,对未来海洋发展进行理性探讨。 “蓝色经济”的概念,即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基础,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将探讨蓝色经济的潜力,以及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国际合作。 海洋治理与国际法的发展,对于维护海洋和平、公平利用海洋资源至关重要。本书将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律框架的作用,以及在解决海洋争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本书将呼吁更加积极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包括减少污染排放、发展绿色航运、建立海洋保护区等。科技创新,如海洋可再生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淡化技术、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将为解决海洋面临的挑战提供重要支撑。 最终,本书旨在引发读者对海洋更深层次的思考:海洋不仅仅是地球表面的蓝色覆盖,更是生命的发源地,文明的载体,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理解海洋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海洋的现在,并以负责任的态度,迎接属于我们与海洋共同的未来。 《海洋的脉络:文明的回响与未来的潮汐》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详实的史料,流畅生动的语言,为广大读者呈现一部深刻而全面的海洋史。它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叙事,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与海洋关系的深度对话,一次对未来蓝色星球命运的庄严叩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海洋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挖掘海洋历史细节的作品。《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关注海洋领域的学术动态,而“研究”这个词,加上“第11辑”,预示着这是一个经过长期积累、不断深化的系列。我猜测其中会有对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地域,甚至某个特定航线上海洋活动的精辟分析。比如,是否会深入探讨古代丝绸之路海上部分的贸易细节,或是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演变,亦或是特定海域的海盗活动及其社会影响?我尤其对那些能够揭示海洋在文明交流、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研究报告感兴趣。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通过新的视角解读已有的史料,那就更具价值了。我期望它能像一部精致的地图,为我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洋历史画卷,让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俯瞰人类与海洋之间那些错综复杂、源远流长的联系。

评分

我一直认为,海洋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的动脉。当我看到《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这个书名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那些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们不为人知的经历?又或者,它是否会深入剖析某个国家或地区海洋经济的兴衰变迁,比如曾经辉煌一时的荷兰海上贸易,或者中国古代的郑和下西洋?我更希望它能触及海洋文化的一些独特方面,比如不同民族在海洋上的信仰、习俗,以及海洋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想象一下,如果书中能有一章专门讲述古代造船技术是如何一步步革新,从而改变了人类与海洋的互动模式,那该是多么引人入胜!我对这类能够提供丰富细节、充满故事性叙述的作品情有独钟,它们总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某个海洋历史领域知识上的空白,带来新的启发和认识。

评分

在浩瀚的海洋历史中,总有一些被忽略的角落,或者被简单带过的事件,而我一直渴望能有学者去深入发掘它们。《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这个书名,让我对这种可能性充满了希望。我脑海中勾勒出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或许是关于某个边缘海域的早期航海史,例如地中海东部某个古老港口的兴衰,或是印度洋航线上的商人社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可能是一些被现代历史叙事所淡化的海上冲突,比如某个时期的海战,其规模和影响被低估了,但它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提供跨文化交流视角的研究,毕竟海洋是连接不同文明的天然通道。如果本书能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一段海洋历史,揭示他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带领我潜入海洋历史的深处,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致的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作品抱有特别的期待。《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这个标题,让我对它所能提供的深度和广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本书可能会包含一系列关于特定历史时期海上贸易路线的研究,比如对中世纪黑海贸易网络运作机制的深入剖析,或者对近代早期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海运环节的详细考察。也可能是一些关于海洋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论述,例如某个岛屿的战略地位如何改变了区域冲突的格局,又或者是洋流、季风等自然因素对古代航海活动的影响。我尤其期待那些能够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来解读海洋事件的作品,比如海员的生活、港口城市的社会结构,以及海洋经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内容,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与海洋的古老故事。

评分

阅读不同类型的历史著作,是我拓宽视野、深化认知的重要途径。《海洋史研究(第11辑)(精)》这个书名,无疑是我近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早期海洋文明发展的独特见解,或许是关于腓尼基人、米诺斯人等古代航海民族的起源和传播,又或者是早期海上贸易网络是如何形成的。我也对那些能够揭示海洋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战略角色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比如海上封锁、海军力量对比,以及海洋资源争夺如何影响了历史进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更广泛的文化历史视角来审视海洋,例如海洋神话、航海文化、以及海洋对不同文明的艺术和文学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有力的论证,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这本书就像一艘破冰船,希望能为我开启一片新的海洋历史探索之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