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发烧Low fashion——并不想美的和你们一样
定价:39.8元
作者:张璇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307156678
字数:1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老发烧》是一本拽的、活色生香地讲时尚生活的书。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对生活方式有趣有品的理解,同时也有细微处的人生技术。鲜衣怒马、穿吃用度、情感欲望,当然更多还是从穿衣打扮说开来。总之,它比屌丝讲究太多、品味又甩土豪好几条街。
内容提要
管它什么T台流行前沿、本季不能少的n件必备单品。
相信我,时尚从未有过新鲜的东西,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
你将在《老发烧 Low Fashion 》里看到远不止于Fashion的更多更多,比如:
醉酒着装指南、
包袋和时尚的关系、
一人独食的乐趣、
便利店生活和深夜孤独、
是否该杀了那个造型师、
如何时髦的做一只平胸少女等等……
总之,51篇时尚好态度 等你来读。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璇,服装造型师。新锐时尚专栏《Low Fashion》作者。时尚圈里真实、有趣、自我的写作者。
文摘
01
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在两件事情上我一直比较有自信:男女关系和怎样花钱。
别误会,不是说我睡过足够多的男人,而是对于男女关系我一直比较敏感。
这就好比拥有天赋异禀的雷达系统——方圆百里内的均逃不过我的法眼,见面不超过5分钟的异性我就能预感自己会不会和他发生点什么,闺蜜数年情感纠葛,我可以瞬间戳中她的痛处,让她秒速认清渣男的真实面目。
而在花钱的方面则更实际一些:
在两件衣服之间做选择,不看标签的时候永远能选到贵的。跟我一起逛街的小伙伴从来不会空手而归,我会让他们买一些他们自己从来不会买但试穿后感觉赞爆了的东西。给朋友、老板、老板的小情儿选礼物,找我代劳也准没错,保证在合理预算范围内,出其不意地搔到痒处。做买手的这几年,积压库存率在我的工作报告里基本不是问题,反而提前秒杀热销款倒是每次能让老板掐着大腿偷笑好几天。
其实在我看来,花钱的诀窍很简单——就是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当你还心心念攒钱欧洲五国十日游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去非洲打猎、去南极看企鹅了,相信类似计划一定在你的agenda上排名甚后吧。
不如索性就放弃好了,既然不能做有钱的那个,退而求其次做有品的总可以了吧?
我认识一个姑娘,头发从来都是自然的棕黑色,顺直柔软没有一丝分叉。指甲剪得恰到好处,不涂任何突兀颜色,甚至都不涂透明甲油,但是会定期做手部护理给指甲抛光打蜡。伸出十个纤纤玉指,每个指尖都闪动着贝壳般的光泽,瞬间就秒杀掉了周围其他的二三流竞争对手。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她用什么牌子的香水,味道如此别致。她竟然回答我自己从来不用香水,香味的来源是一个欧洲有机品牌的熨衣水——利用熨斗的蒸汽为衣物添加自然香味。这是一个以洗护产品出名的小众品牌,同系列还有洗衣液和抗静电喷雾、抗皱喷雾等等。没有简单粗暴的化学添加剂,没有廉价的“联合利华”味儿,虽然价格小贵,但是这份精心对待好衣服的心态真是让人不禁拍手称赞。要知道,看到一个姑娘身穿精致套装但有褶皱线头,比看到她牙齿上有口红印还让人难受。
我所说的这个姑娘,你永远看不到任何闪金LOGO在她身上出现。而是因为她的谈吐和见识觉得她为人有趣。
这件事还让我想起一则很难get到内涵的冷笑话——一位富豪问一位大学教授:“如果我花3亿元装修我的别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教授想了几秒钟,淡淡地答道:“我建议你买一幅伦勃朗的画。”(好吧,我知道你们没笑。)我只是想说,有钱花是一回事,把钱花得漂亮是另外一回事。
花多少钱,花在哪里,终究是要对自己负责的。每天打扮的恨不得别人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有多少家产,真以为自己是西部游牧民族吗?
……
序言
序
包益民在对Yohji的访谈中说过Yohji的衣服,是做设计的人会喜欢的衣服。Yohji的衣服要看的是背面,因为设计师本人认为女人离去的背影有一种忧伤的美。也正因如此,Yohji设计的服装,背后线条总是非常优美。
我会再多加一条,Yohji的衣服是一定要亲自试穿才能体会出他所倾注的东西,再和自己的身体达成微妙的理解。
阅读亦是如此。
现在的你,因为网络便利,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去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文字。各种形式,各种风格。你也许已经很久都没有买过纸质书,对动辄几十万字的纯文学作品失去耐心,跨界思考和培养全面的生活品味变得。你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莫名奇妙又让你身心俱疲的事情上,却说不出意义所在。
那么,如果你愿意耐心看看这本书,就真的太感谢了。
有些人认为,时尚就是品牌与标签的堆砌,是每年那几次大秀,是铜板杂志上闪闪发光的模特的脸,可这些,跟你的关系是什么?你依然会在每天醒来的时候,对着满衣柜的衣服不知道穿什么才好。你每天都在照镜子,却从未看清过自己,或者说是,你看到的只是想像中的自己。
设计大咖斩钉截铁地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内,像发布教义一样告诉你:你应该这么穿。大众媒体也纷纷附和:钱应该这么花。那么,你自己的想法呢?你可以明确地说出什么是森女元素,什么是西装的佳穿搭方式,什么是20年代的爵士女郎风格,什么是70年代的嬉皮风潮?又或者,你可以自信地回答我,哪个牌子的纸巾是适用于人类的,那家的面包发酵风味妙,哪个产区的威士忌配当地的活水而不是粗暴地添加冰块?时尚与非时尚之间的标尺,到底在哪里?
如果在阅读《LowFashion我赠美人药》的过程中,我戳痛了你,甚至让你隐隐觉得羞耻和不自在,请别担心,因为你已经领悟到一部分“时尚”的乐趣所在了。阅读是讲究体会和质感的东西,不平淡也是其中一部分。
是为序。
从装帧的细节来看,这本书的处理简直是一场对“舒适阅读体验”的颠覆,但恰恰是这种“不适感”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纸张的纹理粗粝,油墨的渗透感很强,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甚至略微刺手的感觉,这与市面上那些光滑、大量使用亮光纸的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物理上的质感,似乎也在暗示着内容上的坚硬和不屈服。我甚至发现,在某些深色页面的边缘,似乎有轻微的墨迹溢出,这非但没有让我觉得是印刷缺陷,反而像是作者刻意为之的一种“瑕疵美学”的体现。它在提醒读者,真正的风格,是容忍甚至拥抱不完美、不规则的。我甚至开始想象,这本书的制作过程,一定也充满了与主流工艺的对抗和妥协,最终呈现出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整体感。每一次翻页,那沙沙的摩擦声,都像是对当代过度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一个小小的挑衅,那种带着点油腻感的褪色照片,配上略显粗糙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翻开来,我以为自己拿到了某位地下艺术家的手稿,那种随性到近乎“不在乎”的姿态,反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不容置疑的自信。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处理细节的方式,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精致,而是深入到生活肌理里的那种真实感,像是翻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旧杂志,每一页都能闻到那种略带霉味的、时间的味道。作者对“美学”这个词的解构,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风格讨论,更像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探讨——我们为什么追求美?以及,被主流定义的美,真的就值得我们放弃自我去趋附吗?这种带着反思意味的叙事结构,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与作者对话的张力,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自己那些不自觉遵循的审美规范,然后会心一笑,觉得那些所谓的“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枷锁罢了。这种不妥协的态度,从排版到遣词造句,都贯彻得淋漓尽致,读完后感觉自己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型的心灵叛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密度高得惊人,如果用“信息量大”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它不是那种轻快的、让你一口气读完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搭配笔记本来阅读的深度文本。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那些边缘文化现象时的那种精准的捕捉能力,仿佛他不是在观察,而是直接潜伏在了那些我们不常提及的角落里,记录下那些转瞬即逝的、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瞬间。那些对于特定亚文化群体着装、行为模式的细致描摹,简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但又巧妙地避开了学术报告的枯燥。我不得不承认,有好几次我都被某个措辞的锐利程度惊到,不得不把书放下,走到窗边去理一理自己的思绪。这种文字的穿透力,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否则很容易就会错过那些隐藏在语句之间的精妙转折和深刻洞见,这对于习惯了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极大的精神犒赏。
评分我通常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的叙述口吻却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导,而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带着一丝戏谑和洞察力的耳语。作者似乎完全不担心得罪那些追求“完美精致”的读者,他坦然地展示出对那些世俗赞美的蔑视,并用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邀请那些同样感到被主流审美束缚的人,加入到这场“不合时宜”的狂欢中。这种语气上的拿捏非常微妙,既有年轻人的那种桀骜不驯,又沉淀着一种经过时间淘洗后的清醒。我读到一些关于如何面对他人评价的部分时,深有感触,那种“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你的认可”的姿态,在我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时候,重新点燃了一点火花。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尚或审美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社会预期中保持自我完整性的指南,只不过它的表达方式极其不羁,充满了个性和反叛的味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非虚构类书籍的认知。它没有清晰的章节划分,更像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灵感碎片”的集合,阅读的路径是开放的,完全取决于读者的心境。有时候我从中间的某一页开始读,读进去的感受和从开头读起完全不同,这种阅读体验非常迷人,它迫使我放弃了线性的思维习惯。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堆满了各种奇特收藏品的阁楼里漫步,每翻开一页,都可能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充满故事的小物件。这种非线性的叙述,反而更好地映衬了主题本身——生活和风格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的直线,它们是充满意外和岔路的迷宫。那些散落其中的脚注和旁批,设计得极其巧妙,它们像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悄悄留下的私密笔记,增添了极强的参与感和亲密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深挖其背后的关联和典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