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莫什科夫斯基鋼琴練習麯(教學版 作品72)/21世紀鋼琴教學叢書》的編訂者不僅在前言中對作麯傢的時代背景和作品的大緻內容作瞭簡單的介紹,而且在每一首作品的前後,對“速度”“調性與麯式”“音樂情緒”和“訓練要點”都作瞭簡明扼要的說明。因此,“21世紀鋼琴教學叢書”不論對於鋼琴教師、專業學生,抑或對於鋼琴愛好者、琴童來說,都將是一套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教材。
目錄
第I首
第2首
第3首
第4首
第5首
第6首
第7首
第8首
第9首
第I0首
第I1首
第I2首
第I3首
第I4首
第I5首
作者介紹
金石,鋼琴演奏傢、教育傢、理論傢。上海人,1933年5月16日齣生。現任瀋陽音樂學院鋼琴係教授、丹東鋼琴學會名譽會長、瀋陽樂府音樂學校校長、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金石教授自幼從父金武周博士學習文化,並受良好傢庭教育,同時從師於硃粟芳、潘美波、李翠真、瑪格林斯基、張碧華、俞便民等多位名傢學習鋼琴演奏藝術。1951年4月28日在上海蘭心劇場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是新中國公開舉行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的鋼琴傢。
1956年受東北音專(現瀋陽音樂學院)之聘,到該校任鋼琴教師。同時在波蘭鋼琴傢霍爾諾夫斯卡班上進修。1957年7月赴蘇聯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並被組入中國青年藝術團在蘇聯各地巡迴演齣。2001年10月應邀訪問日本,在東京舉行獨奏會及舉辦大師班公開課。2002年2月任香港亞洲太平洋地區鋼琴比賽評委。2004年5月任德國威斯巴登鋼琴比賽評委。2005年4月任俄羅斯海參崴青年演奏傢比賽鋼琴組評委。曆任第-屆鋼琴比賽特邀評委及中央文化部選拔齣國參加鋼琴比賽選手的五人專傢評審組成員,遼寜省音樂專業高級職稱評審組成員,瀋陽音樂學院研究生督導等職。
曆經半個世紀的耕耘,學生遍及亞洲、歐洲、澳洲、拉丁美洲,並有多人在外比賽中獲奬。
錄製瞭錄音帶:《拜厄鋼琴教程》《車爾尼鋼琴流暢練習麯作品849》《小奏鳴麯集》《世界兒童鋼琴麯選》《中等師範鋼琴教程》《中外鋼琴名麯欣賞》;激光唱片《中國鋼琴傢係列:金石專集》等。著、譯作:《淺論聲音》《車爾尼鋼琴練習麯的訓練和應用》《學生常用樂器知識與技巧》(鋼琴篇)、《安德裏·加夫裏洛夫談鋼琴藝術》《鋼琴傢吉列爾斯》《李赫特爾》。領編《鋼琴名麯麯庫》《初中級鋼琴演奏教學指導》《巴赫創意麯》。主編“鋼琴教學叢書”《車爾尼鋼琴練習麯》係列等。事跡被收入《中國鋼琴夢》《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鋼琴時代》《學習生涯》《鋼琴藝術》雜誌以及數十種名人錄。
李依桐,遼寜省音樂傢協會會員,瀋陽音樂學院副教授,擔任鋼琴教學工作。第三屆德國威斯巴登鋼琴比賽特派觀察員。撰寫多篇論文,曾在省、市級刊物獲一、二、三等奬。
閱讀《浪漫主義的憂鬱與激情:19世紀中葉歐洲文化史》的過程,仿佛是搭乘瞭一颱時光機,迴到瞭那個硝煙與詩歌並存的年代。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它沒有采用傳統曆史書的編年體,而是圍繞“憂鬱”和“激情”這兩個核心矛盾,串聯起瞭十九世紀中葉湧現的文學巨匠、社會改革傢和新興的資産階級。作者對肖邦和李斯特音樂中那種內省式的、近乎病態的敏感性的解讀,與當時歐洲社會對工業化和啓濛理想的反思形成瞭完美的互文。我尤其喜歡它如何將政治事件(如1848年革命)的挫敗感,投射到當時詩歌中對“永恒之美”的極端追求上。讀完之後,我對那個時代那種既嚮往宏大敘事又沉溺於個人情感深淵的復雜心境,有瞭深刻的共情,仿佛觸摸到瞭那個世紀的脈搏。
評分這本關於攝影後期處理的專業手冊《光影的雕刻師》,簡直是為我這種熱衷於數碼暗房的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它幾乎涵蓋瞭從色彩管理到高級濛版的每一個細節,但它的敘述方式卻異常清晰和富有條理。我過去一直苦惱於如何精確控製皮膚的自然色調,這本書中關於“Lab色彩空間”的講解,配上那些精確的麯綫圖和實例對比,讓我豁然開朗。作者強調的不是一味追求後期效果的“炫酷”,而是如何通過嚴謹的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還原甚至提升被攝主體的情感錶達。書中關於“微對比度雕塑”的一節,讓我學會瞭如何用極其微妙的方式增強畫麵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比單純增加飽和度高明瞭太多。對於那些渴望從“會修圖”升級到“會用技術講故事”的攝影師來說,這本書是工具書中的“聖經”。
評分我對聲學物理一直抱有濃厚興趣,而這本《聲音的幾何學》徹底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聲學理論與日常可感的現象聯係起來。比如,書中詳盡闡述瞭室內混響時間(RT60)是如何受到空間形狀、材料吸聲係數的精確影響,並通過大量的圖錶和實驗數據支撐瞭理論。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非綫性失真”那一部分,沒有采用晦澀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模擬樂器在不同動態下泛音列的變化,讓我清晰地“看到”瞭聲音是如何被扭麯的。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讓我明白,我們在音樂廳裏聽到的美妙音色,絕非偶然,而是精妙的物理定律和建築設計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音響工程師或者對音樂廳設計感興趣的普通聽眾,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兼具學術嚴謹性和科普趣味性的寶藏。
評分我最近在學習古典文獻學,發現這本《古希臘悲劇中的命運觀演變》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拘泥於對具體劇作的文本細讀,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古希臘社會結構與“命運”概念之間的張力。作者齣色地論證瞭從荷馬史詩中那種由諸神直接乾預的、不可抗拒的命運,是如何逐漸演變為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剋勒斯筆下,由人的選擇和內在的缺陷所激發的、更具悲劇性的宿命論。書中對“Hubris”(過度自負)的社會根源的分析,結閤瞭雅典城邦政治製度的變遷,讓我清晰地看到,文學作品是如何深刻地反映和批判其所處的時代。這本書的學術視野開闊,論證紮實,對於理解西方哲學思想的源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這本《XX樂章的秘密》簡直是音樂學習者的一盞明燈!我最近沉迷於探討巴赫的賦格技巧,這本書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枯燥的對位法規則講解上,而是深入剖析瞭巴赫在不同時期如何巧妙地運用“主題的變形”來構建宏大的結構。書中有一章專門對比瞭《平均律鍵盤麯集》中C大調前奏麯與D小調賦格的織體差異,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結閤瞭曆史背景和演奏實踐,讓我對“主題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有瞭全新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對巴赫晚期作品中那種近乎哲思的音樂語言的闡釋,讀來令人醍醐灌頂。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分析的教材,更像是一本音樂哲學的導讀,指引我以更深層次的、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去聆聽和理解那些跨越世紀的傑作。對於任何想超越單純“彈奏”層麵,真正進入作麯傢心靈世界的樂手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