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我说的不是爱/范·海伦
作者简介 方翊玮,LosAngelesMusicAcademy(LAMA)毕业,1998年全国热门音乐大赛鼓手,擅长多项非洲与拉丁打击乐器。除了担任学校与音乐中心的教师外,同时也担任多位艺人的唱片录音鼓手与巡回演唱会鼓手,包含阮丹青、谢宇威等,亦长期担任“约书亚书团”鼓手一职。
内容推荐 台湾的三位乐手,精心编选了30首经典流行歌曲,将它们的声部简化,以流行乐队的形式重行进行了编排与整理,除了每一首歌曲的乐谱以外,书中还附有乐曲简介以及演奏指导,并且配有完整的示范音频与除去电贝斯声部的练习伴奏音频。
哇,这本书拿到手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的装帧设计,那种经典的厚实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的宝贝。内页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符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初学者完全不用担心会看花眼或者理解偏差。而且,拿到书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印刷质量,油墨的浓淡和线条的锐利度都无可挑剔,这对于阅读复杂的节奏型和指法图示来说至关重要,毕竟鼓谱看错了会直接影响练习效果的。封面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低调的复古感,一下子就能抓住对爵士鼓文化有情怀的人的眼球。我感觉光是翻阅这本教材的过程,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让人更有动力去坐到鼓前一探究竟。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用心”,绝对不是那种匆忙拼凑出来的速成读物。
评分我试着翻阅了几页,发现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简直是太棒了,循序渐进得让人心服口服。它不是上来就丢给你一堆复杂的切分音和不规则的重音,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握棒姿势、坐姿调整开始讲起,每一个小步骤都配有详细的图解,让你感觉好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老师就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教。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感建立的重视,很多教材只是简单给出节奏型,但这本书好像更注重“内化”过程,通过一些基础的律动练习,让你真正把鼓点“印”到身体里去,而不是机械地敲击。比如,它对“Shuffle”这种感觉性的节奏处理得特别到位,不仅仅是写出音符,还用文字描述了演奏时的“律动感”,这点对于想要演奏出“味道”的鼓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的宝贵经验。这种注重“感觉”和“基础功”的深度,是很多市面上薄薄的速成书里找不到的。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摸鼓好几年的“老手”,我最关注的是这本书在“高级技巧”和“音乐性”上的拓展。坦白说,很多初级教程我看了也没什么新意,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对于不同风格的鼓组处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停留在“敲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要这么敲”。比如,在讲解摇滚乐部分时,它不仅列举了经典的鼓点,还分析了不同乐队(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在处理镲片和底鼓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提升乐感和理解音乐背景至关重要。而且,它对“独奏”和“填充”的构建逻辑也讲解得非常系统,不再是零散的技巧堆砌,而是有章可循地教你如何创造出既有技术含量又不失音乐性的段落。这对于希望从“敲鼓匠”变成“音乐家”的进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实用的“内功心法”。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耐用度是顶级的。我注意到书页的装订非常结实,即便你需要在练习时把它摊开放在地上的鼓架上,或者频繁地弯折查找特定的乐段,它也丝毫没有松垮的迹象,这一点对于经常和汗水、灰尘打交道的乐器教材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另外,书中附带的那些“小提示”和“常见错误分析”,真是太贴心了!比如,它会专门指出新手最容易在处理踩镲时出现的手部僵硬问题,并给出专门的拉伸和放松练习。这说明编者对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所有“痛点”都了如指掌,并提前做好了预警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这种细致到“手心出汗”的关怀,让学习过程少走了很多弯路,真正体现了“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沉得住气”的匠人精神的体现。它没有追求花哨的封面或者夸张的宣传语,而是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内容的深度、准确性和可读性上。它不是那种你学了两天就能炫耀的“玩具”,而更像是陪伴你长达数年,从懵懂到熟练的“战友”。无论是零基础的新手,渴望打好根基,还是有一定基础想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进阶者,都能从中找到巨大的价值。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爵士鼓艺术本身的尊重,以及作者希望学习者真正掌握这门乐器的真诚愿望。这是一本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优秀教材,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向周围所有对架子鼓感兴趣的朋友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