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概述
(一)书法临摹方法
(二)书法常用形制
对联、中堂、扇面、匾额
横披、条幅、团扇、斗方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月份异称表、二十四节气记日表
二 字句
碧海 云龙 怀德 天趣 超然 悠闲
致和 凤鸣无逸归真静心 乐道
玄远 泉韵 春晓 鸿飞 幽思 素秋
三 四字句
世外桃源 势与天通 知足常乐
凝思静听 心平气和 松竹含韵
鸢飞鱼跃 秋月春风 云中白鹤
清风峻节 天地和同 泽如时雨
曲径通幽 绿静春深 天朗气清
敬业乐群 春华秋实 任重道远
四、五言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志与秋霜洁 心随朗月高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柳占三春色 荷香四座风 窗开千里目 砚洗一溪云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崇德先修己 当仁不让师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五 六言、八言联
礼之用和为贵 德不孤不有邻 花竹满庭四时生趣 诗书万卷一理润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观书要能自出见解 处世无过善体人情
六 七言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海无涯苦作舟 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史足风流
功深书味常流露 学盛谦光更吉祥 无暇人品清如玉 有德诤言贵似金
雅怀深得花中趣 妙虑时闻笔里香 西清恩挹三霄露 东观文成五色云
言之高下在于理 道无古今惟其时 德取延和谦则吉 功资养性寿而安
明月清风深有味 左图右史交相辉 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韶华易逝无止步 岁月难留不回头 气清更觉山川近 心远愈知宇宙宽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 品居玉海金山 上文在东周西汉间
为学深知书有味 观心澄觉宝生光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平野风来知劲草 满山木落见苍松 月沼观心清若镜 云房养气润于珠
怀若竹虚临曲水 气同兰静在春风 岩前炼石云为质 槛外流泉月有声
七 五言诗
春晓(唐)孟浩然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静夜思(唐)李白
绝句(唐)杜甫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竹里馆(唐)王维
山居秋暝(唐)王维
八 七言诗
春日(宋)朱熹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枫桥夜泊(唐)张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凉州词(唐)王之涣
山行(唐)杜牧
题西林壁(宋)苏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九 原碑帖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碑》
内容介绍
《中国书法技法基础教程:楷书技法大字帖·九成宫碑》以原碑帖中范字为编写基础。该碑为欧阳询晚年的代表作。笔力刚劲,法度森严,点画工妙,丰腴有致;于秀美中含刚健,于平正中见险峻,形成险劲刻厉而不失温润的独特风格。历代对此碑评价极高,谓之为“此碑笔笔具法则,字字应规矩”,也因此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范本。
《中国书法技法基础教程:楷书技法大字帖·九成宫碑》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所有集字为主体,对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布局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着重精讲了临习过程中要注意的技法要求。二是在技法点拨的同时,以图示的方法辅以各范字笔画的运笔走势轨迹,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易懂、宜教易学。通过直观明了的读帖、临摹,帮助学书者较容易学习书法名家、大师书法技法的主要手段(笔画技巧、结字、章法等),领悟范字的法度和神韵,以提高书法基础训练的效果。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我“透视”楷书结构的书籍。市面上很多字帖要么过于侧重于图片展示,要么就是文字描述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教程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专门为理解“为什么这样写”而设计,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写”,更深入地剖析了字形内部的平衡、对齐和空间分割的原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重心”和“气脉”的讲解印象深刻,这些往往是业余学习者最容易忽略,却又是决定一个字是否“活”起来的关键要素。通过它的解析,我开始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隐藏在笔画之下的结构逻辑,仿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看待其他楷书作品的角度也变得更加专业和审慎。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路径,无疑能帮助学习者更快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书法骨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厚实且平滑,即便是使用钢笔蘸水书写,墨水也不会轻易洇开,这对于练习楷书来说至关重要。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笔画的拆解到复杂结体的组合,结构安排得非常系统化,不像有些字帖只是简单地堆砌范例,而是有明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细致的间架结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范本让学习者去模仿。这种深入到“骨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希望不仅能“写得像”,更能“写得对”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此外,版式设计也考虑到了书写时的便利性,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觉拥挤,让人在临摹时能够更专注于字帖本身,而不是被花哨的排版分散注意力。整体看来,这是一本从硬件到软件都体现出专业水准的教程,看得出编者在设计这本字帖时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教程时,我立刻被它那种沉稳而又不失灵动的气息所吸引。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技法指导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在你耳边讲解着每一个笔画的提按顿挫。书中对传统楷书的精髓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没有一味地去追求某种极端的个性化风格,而是扎根于经典,注重基础的规范性和力量感。尤其是一些关于运笔速度和力道转换的描述,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形容某个转折处要“如蚕食桑叶般,缓慢而有力”,这种文学化的描述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我个人感觉,学习书法很大程度上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而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就充当了很好的“定心丸”作用,让人在练习中能够保持专注和敬畏之心,而不是浮躁地追求速成。这种对书法精神层面的关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工具书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编排给我一种非常“大气”的感觉,这可能源于它对所选范本的尊重和严谨态度。从字体选择到细节呈现,都透着一股不含糊的专业劲儿。对于需要精进硬笔书法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临摹的蓝本,更像是一份详尽的“书法解剖学”报告。它在介绍笔画变化时,会对比不同书家在处理同一笔画时的细微差异,这对我拓展视野非常有帮助,让我意识到书法学习的广阔性。这种对比分析,促使我开始思考自己更偏向哪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僵化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这种引导学习者进行独立思考和风格探索的设计理念,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产品所欠缺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在教我写字的同时,也在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的书法学习者。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学习材料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特别是涉及到需要长期投入精力的技艺学习时。我对这本教程最赞赏的一点是它在“可操作性”上的平衡。它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比如,它在讲解了某个复杂偏旁后,会立刻提供几个包含该偏旁的简化练习组,形成一个闭环的学习流程。这种即学即练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学了一堆理论却无处下手”的困境。而且,它的字帖部分排布非常精巧,行距和字距拿捏得当,既保证了连续练习的流畅性,又避免了过于紧凑带来的视觉疲劳。总而言之,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让我的练习从漫无目的的重复,转变为更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的改进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