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法海战
定价:89.80元
作者:陈悦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68176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场对中国近代化海军发展和台湾岛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面战争,此战后,台湾设省,清廷以大治水师为主
中国海军史、近代军事史研究学者陈悦奋笔力作,客观分析中法战争来龙去脉,深刻揭示两国冲突起因
本书写作角度新颖,以海战为主线,兼具其他的中法战争通史
参考多部珍贵历史文献,对比中法两国资料,收集190余幅珍贵历史图画、实景图,图文并茂
内容提要
公元1883至1885年,欧亚两个大国间发生了一场举世皆惊的战争。经历了普法之战奇耻大辱的法国,想要在对外政策上展现强硬姿态,重树大国威仪。而正经历着洋务运动变革,在军事近代化道路上已经迈开步伐的中国,清王朝高层也颇有自信地认为可以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围绕着越南问题,两个都并不愿主动公开让步的国家,*终进行了一场稀里糊涂的战争。这场战争,事实上暴露出了清王朝体制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但却被一些局部的、夸大的军事胜利所遮掩……
本书纵览中法战争中的政治、外交、军事领域,以海战为脉络,大量引用中、法双方档案资料,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对于中法战争中的越南战场,以及马江之战、镇海保卫战、石浦之战等均有详细的刻画、分析。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陈悦,江苏靖江人,现居山东威海。专注于海军史、近代军事史、舰船技术史的研究和普及,担任定远号纪念舰策展总监,著有《近代国造舰船志》《甲午海战》《中国军舰图志》《船政史》等。
文摘
序言
无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我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将历史事件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的作品。历史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的罗列,它应该拥有冲突、高潮和复杂的人物弧光。我希望这本书在叙事上能够展现出一种古典史诗的张力。它是否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充满矛盾性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的个人命运是否与那场宏大的海战紧密交织在一起?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多重视角的叙事策略,或许可以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物——从最高统帅到最底层的炮手——的日记、信件或回忆录片段来构建叙事。这种多维度的观察,能够避免将历史人物脸谱化,展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幽暗与光辉。如果作者的文笔能够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学描写的细腻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体验到艺术的震撼,那这本书就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佳作了。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阅读那些关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演变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大国角力的作品。我深信,历史上的重大冲突往往是深层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后的集中爆发,而“海战”作为一种极端的、最直接的武力投射方式,恰恰是观察这些矛盾如何激化的绝佳窗口。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超越单纯军事行动的宏大视角。我想看到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是什么样的经济利益、殖民扩张的野心,或是文化冲突的底色,最终将两个或多个政治实体推向了必须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境地。如果作者能将海战的战略意义与当时的全球贸易路线、资源分配格局联系起来阐释,那就太棒了。比如,控制了某一片海域,就意味着扼住了谁的咽喉?那场海战的最终结果,对后续几十年全球力量平衡产生了怎样的“蝴蝶效应”?这种对历史深层驱动力的挖掘,远比单纯的舰船型号比对要吸引我得多,它能帮助我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那些难以逆转的宏大叙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光是“海战”两个字就勾起了我对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想象。我一直对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上的军事较量特别着迷,尤其是水面上的交锋,那种在无垠大海上,依靠风帆、火炮和勇气进行殊死搏斗的画面,简直是史诗级的。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早期海军力量的演变,比如舰船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一步步从木质战舰发展到更具威力的战争机器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那些指挥官们的决策艺术,他们在炮火硝烟中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利用海况和风向来制定战术,甚至是如何在绝境中激发士气。如果能结合一些那个时代特有的航海技术、通讯手段的限制,以及后勤补给的艰辛来描写,那无疑会让这场海战的描绘更加立体和真实。我尤其想了解,在那样的技术条件下,情报的获取和传递是如何影响战局走向的,毕竟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一次关键的情报失误可能就意味着全军覆没。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刀尖上跳舞的惊险与荣耀。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细节狂热的军事迷,我阅读历史军事著作时,最看重的就是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和考据的严谨性。任何描述都不能是浮于表面的口号或概述,我需要的是具体的、可感知的细节。比如,炮弹击中船体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木屑飞溅的景象如何?士兵们在狭窄的甲板上,面对火药的浓烟和刺鼻的气味,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如果能有对当时海军制服、饮食、医疗条件的描述,哪怕只是一笔带过,都会极大地增强历史的质感。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历史总结,而是将镜头拉近到每一个参与者身上,去描摹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做出的选择。那些关于船员士气、军官与士兵之间关系、乃至战前对败亡可能性的集体心理预演,这些“人”的元素,才是构建真实历史场景的关键所在。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份扎实的研究成果,而非一出情节简单的英雄传奇。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比较偏向于对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探讨,尤其是技术如何重塑战争形态。在我看来,任何重大的军事胜利,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技术或组织管理上的领先。如果这本书能够对那个时代海战技术的设计哲学进行深入的剖析,那就太合我胃口了。例如,在舰船动力的选择上(无论是风帆还是早期的蒸汽辅助),在火炮的装填速度、射程和精度上,双方的差异是如何被量化并最终转化为战场优势的?我特别好奇,在火力集中度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舰船的防护设计(装甲厚度、角度)是如何应对的?如果作者能引入一些现代的工程学或物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当时技术瓶颈的突破点,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关于“谁掌握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谁的工程人才更优秀”的讨论,而不是单纯的“谁更勇敢”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