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盘发造型设计 | 作者 | (日)大川雅之,李红梅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161762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40Kg |
| 内容简介 | |
| 你是否想过盘发相当难做?的确,在特殊的日子里需求较多的盘发,与修剪以及染发相比,也许向顾客提出建议的机会要少一些。因为课程放在后面。所以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在设计时很苦恼,我想这样的人也不少吧。但是,现在你已经没有必要烦恼了。本书详细地记载了简单而又正确的适合每位顾客的盘发方法,以及设计的灵感。所以,千万不要将盘发想得那么难。因为成功就始于对顾客脸形的正确判断上。 |
| 作者简介 | |
| (日)大川雅之,1974年生,千叶县人。毕业于国际理容美容专科学校通信系后,1998年入“TAYA”公司。现任东京·银座的“GRAND TAYA”发型设计总监。除了讲习以及课堂讨论外,还从事TV拍摄的化妆等。一个月平均15天在发廊,平均指名顾客人数达到380人左右,是超有人气的设 |
| 目录 | |
| 章 这里不同!吸引人的宴会发型的设计要点 分析受顾客欢迎的秘诀! 盘发技巧所必需的是什么? 大川流派的诊断 首先要观察顾客的哪个部位? 决定发型设计的过程长发的实例 决定发型设计的过程中长发的实例 这里就是走向超人气发型师的捷径 支持速度的技术要点 章的问题 第2章 盘发的平衡性构思 设计的起点在于“脸部' 大川先生的审美观 观察脸形的哪里? 脸形的诊断方法 形和设计的技巧与失误 脸形诊断训练 “使之适合”的验证1 脸形和发髻之间的平衡 “使之适合”的验证2 脸形和脸周围之间的平衡 第2章的问题 第3章 所希望印象的设计方法1 以TPO为基础的盘发 盘发与TPO ~首先从基础开始~ 印象与TPO的关系是什么? 以TPO为基础改变印象的实践 实践1 正式级别0 实践2 正式级别5 实践3 正式级别10 第3章的问题 第4章 所希望印象的设计方法之2 让不适合的“使之适合” 为了实践“脸形理论”所需要的是——解决“不适合”的方法 从印象和设计的关系 考虑盘发 让“不适合”的“适合” 大川先生的“使之适合”技术 实践1 如何让身为主妇的顾客产生可爱的印象? 实践2 如何让可爱类型的顾客产生成人的印象? 实践3 如何让适合在左侧把刘海儿分开的顾客,使之适应在右侧把刘海儿分开呢? 考虑适合的平衡吧 让顾客接受建议的待客技术 第4章的问题 第5章 利用“ a”来设计!盘发的加减法 不能说“做不到”!“ a”的设计 不同目的假发的“使用方法” 控制重量的构思 控制颜色的构思 控制长短的构思 做有助于快速操作的“准备” 脸形×假发的造型 重量控制实践 颜色控制实践 长短控制实践 第5章的问题 第6章 再上一个台阶!增强技巧 技巧总复习 过程_0 为了再上一个台阶再次确认操作过程 过程_1 开头很关键!培养诊断能力 过程_2 根据准备重点的不同决定完成时的印象 过程3 样式和平衡由“根部”的制作方法决定 过程_4 虽然简单,但很深邃 各种各样的设计 过程_5 后环节 通过整型决定印象 过程_∞ 加强技巧“ a” 为了成为人们信任的设计师 第6章的问题 答案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尽管内容专业,但它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用一种“过来人分享经验”的方式来和读者交流。比如,在讲解如何处理那些细软、服帖的“死板”发质时,她不是直接给出化学药剂的建议,而是先分享了自己刚入行时遇到的挫败感,然后才娓娓道来如何利用“气流方向”和“临时定型粉”来制造空气感。这种分享个人经历的做法,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教材,而是在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请教。尤其是关于工具的选择和保养那一章,讲得极其实在,避开了那些昂贵的小众品牌,而是推荐了市面上容易买到、性价比高的基础款工具,并详细说明了如何正确清洁和存放,确保工具的寿命和卫生,这体现了作者对普通造型爱好者的关怀。
评分我记得自己翻阅到其中关于“新娘造型”的那一部分时,简直是惊为天人。那里的案例展示得非常大气,但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在描述每个造型背后的设计思路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匠人精神。她没有简单地堆砌水钻和蕾丝,而是会根据新娘的婚纱风格、婚礼场地(是户外草坪还是室内宴会厅)来定制发型的“重量感”和“飘逸度”。比如,在描述一款高盘发时,作者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内部垫高和发卷的松紧度来控制整体的体积感,确保新娘在灯光下不会显得头颅过小,同时又能保持长时间的优雅不变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联想到传统手工艺的精髓——那些看似随意的一缕发丝,其实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和布局。我个人对这种“幕后故事”特别感兴趣,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造型,绝非偶然,而是无数次实验和对美学原理的深刻理解累积而成的成果。
评分最近偶然间翻到一本关于发型设计的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造型师,但对这种手艺活总是怀着一份好奇心。这本书装帧得很雅致,封面那种低调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稳和专业感。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一味地追求那些光怪陆离的舞台效果,而是非常注重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和美感的结合。比如,书里关于基础编发技巧的讲解,简直是手把手教你,每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图示配合文字说明,即便是像我这种连最简单的三股辫都编得歪七扭八的新手,也能大致看懂其中的门道。它不像有些教程那样只给你看成品图,让你对着成品抓瞎,而是深入剖析了发丝的走向、受力点以及如何利用工具来辅助定型,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着跟着书里一个相对简单的低马尾造型练习,发现即便是微小的调整,比如发根处理的方式不同,最终呈现出来的蓬松度和线条感都会有天壤之别。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底层逻辑的构建,比死记硬背技巧要重要得多。
评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发型的探讨。书里并没有将所有造型都归类于西方的典雅或东方的古典,而是尝试性地解析了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几种特定风格。比如,有一种发型,它借鉴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流线型”线条,但又巧妙地融入了日系发型中那种轻盈蓬松的处理技巧,使其在保持复古韵味的同时,更符合当代年轻人追求的自然状态。这种跨界融合的思路,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审美视野。它教会我的,不是去模仿某一个特定的造型,而是要学会拆解不同风格的“基因”,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创新。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鼓励读者成为一个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执行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美”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光鲜亮丽,开始关注造型背后的结构美学和文化语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功不可没,它在视觉上传达了一种极其舒适的阅读体验。很多技术类的书籍往往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而牺牲了留白,读起来密密麻麻,眼睛很快就会疲劳。但这本书不同,它大量使用了高质量的摄影作品作为辅助说明,那些模特的头发在光线下呈现出的光泽感和纹理感,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学。更妙的是,它并非只是罗列发型,而是穿插了一些关于色彩搭配和脸型分析的章节。我一直以为发型和服装一样,是需要考虑整体和谐度的,这本书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针对不同额头高度或颧骨突出的人群,书里推荐了哪些刘海的样式来扬长避短,这些细致入微的考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盘发”的书,更像是一本“如何用头发修饰个人形象”的审美指南。读完之后,我对镜子里的自己都有了一种新的审视角度,不再只是关注发型的形状,还会注意它如何与我的五官比例产生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