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三大宗教报刊 | 作者 | 罗文达,古廷昌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732880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由燕京大学新闻系德国籍教授罗文达于20世纪40年代末出版的有关在华宗教报刊与中国本土宗教报刊活动的调查报告《中国宗教期刊》(The Religious Periodical Press in China)之第二部分(中篇)“中国三大宗教报刊”(The Three Main Religious Press in China)与第三部分(下篇)有关中国穆斯林报刊活动构成。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佛教报刊、道教报刊、儒家文化报刊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语言、报刊与各宗教组织的关系等,该书还涉及中国穆斯林报刊活动,为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宗教(报刊)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
| 作者简介 | |
| 罗文达,原名鲁道夫·洛文塔尔(Rudolfwenthal),德国犹太学者,是上世纪30至40年代在中国从事新闻学教育与研究的汉学家之一。在其十数年的中国生活中,他除了研究中国犹太人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的版权法以及亚洲与俄国的关系外,还对他所处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系统研究了中国宗教报刊。陈鸿舜(1905-1986),教授,江苏泰州人。192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秘书。194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后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研究员。1947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
| 目录 | |
| 序言(中华公教教育联合会白德凤)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是传教士在华创办出版机构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出版史的一部分。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兴趣,尤其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变迁和精神信仰的载体感到着迷。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中国三大宗教报刊》这本书的封面时,一种莫名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虽然我并非是某个特定宗教的虔诚信徒,但我相信,了解这些不同信仰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媒体传播其思想、教义和价值观,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内容往往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思潮、伦理观念,甚至是政治格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段独特的历史,从报刊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佛教、道教、以及可能提及的其他重要宗教,在中国近代以来是如何发展、传播,又如何与社会互动。那些泛黄的纸张,那些曾经承载着信徒期盼和探索的文字,一定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见,让我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去体会不同信仰群体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字与世界对话。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其作为一种历史文献的价值。在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报刊是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的重要窗口。而宗教报刊,更是承载了特定群体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罗列出这些报刊的名字和一些表面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语境。比如,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报刊是如何回应时事的?它们是如何在维护传统的同时,又试图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又或者,在社会变革时期,这些报刊是如何调整其宣传策略,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我尤其好奇,在不同宗教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交流、借鉴,甚至是辩论?通过对这些报刊内容的分析,我们或许能窥见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上是如何演变的,以及不同宗教力量是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的。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视角的独特视角,去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生命力。
评分作为一个对历史研究方法论感兴趣的读者,我被《中国三大宗教报刊》这本书的选题深深吸引。报刊史,特别是涉及宗教领域的报刊史,往往是一片需要深入挖掘的宝藏。这类研究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特定宗教传播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大众传播媒介在塑造社会认知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呈现报刊的目录或摘要,而是能够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解读,比如,报刊的发行量、读者群体、编辑方针,以及其文章的论述风格和常用语汇。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梳理,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宗教思想是如何被加工、呈现,并最终影响到当时的社会大众。这种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观察点,让我们能够从微观层面去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宏观进程,以及宗教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
评分读到《中国三大宗教报刊》这个名字,我联想到的是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纸张,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我并不是一个研究宗教史的专家,但我对不同文明和信仰的交流融合充满了好奇。我相信,报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内容往往是最直接、也最能反映一个群体在特定时期思想动态的窗口。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去“阅读”那些曾经的宗教报刊。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片段,或者对一些重要的版面进行解读,让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不同宗教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是如何被诠释和传播的。这种阅读体验,应该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中蕴含的多元精神力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评分我对《中国三大宗教报刊》这本书的兴趣,更多地源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史的潜在贡献。报刊,尤其是那个时代宗教领域的报刊,不仅仅是宗教教义的传播载体,更是当时社会思潮、文化交流乃至政治博弈的缩影。我非常好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不同的宗教报刊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回应西学东渐的冲击,如何与本土传统文化进行对话,又如何在国家民族危机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对这些报刊内容的细致梳理和解读,比如分析其使用的语言风格、论述的逻辑、以及所关注的议题,那么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独特切入点。通过这些报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在信仰、文化和国家认同等问题上的思考和挣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