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闇的美術史:卡拉瓦喬*領的光影革命,創造繪畫裡的戲劇張力與情感深度
作者:宮下規久朗
出版:馬可孛羅
语种:繁體中文
页数:256 页
装帧:平装
ISBN:9789869551557
出版日期:2018-01-11
日本卡拉瓦喬研究**人,《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作者、**美術史家
宮下規久朗黑暗美學力作!
「美術成立的條件,就是不但要有光,也要有黑暗的存在。
沒有黑暗,就沒有戲劇性誕生。」
黑暗是孕育藝術之母,
只有在黑暗中,我們才會體會光的價值。
光與影,是一切美術的前提,在技法運用與情感表現上一直是西方美術探討的重點。西方繪畫重視明暗法,從*初畫家只在作品中加入*小限度的陰影,用以捕捉物體的明暗,到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出現,開創出暗底光影的強烈對比色調畫法,徹底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繪畫風格。他大膽運用明與暗的對立布局,刻劃在信仰與罪惡兩端擺盪的人心,創造令人震撼的感官情緒與戲劇張力。西洋史上極少有畫家具有卡拉瓦喬般深遠的影響力,他的影響遍及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荷蘭。
起自卡拉瓦喬黑暗藝術的水脈,
深刻影響了拉圖爾、林布蘭、維梅爾的藝術創作
後繼者紛紛在卡拉瓦喬明暗法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林布蘭筆下的光不再銳利誇張,試圖從內部暈染開來表現出精神上的深度;維梅爾的作品漸漸用光來驅逐黑暗,成為攝影藝術的先驅。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色彩華麗明亮的印象派興起,終於將黑暗從畫布驅逐出去,西洋美術史也就此進入另一個繽紛多彩的新紀元。
本書寫作脈絡一路從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繪畫,到近代西方藝術與日本繪畫的鳥瞰,談論不同時期藝術史上光與影的相剋、明與暗的對立,試圖從「闇」這一視角重新帶我們觀看藝術史之形成與發展。
專業推薦──
李足新 .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毓繡美術館館長
邱建一 . 藝術史學者
謝哲青 . 節目主持人、作家
**章????黑暗藝術的誕生1 古代中光的表現
2 中世紀對光的探尋
3 明暗法的確立
4 達文西與拉斐爾
5 威尼斯的夜景
第二章????光的覺醒──卡拉瓦喬的革新
1 倫巴底的先驅者
2 卡拉瓦喬的畫風形成與出道
3 卡拉瓦喬藝術的發展
4 卡拉瓦喬藝術的變貌
5 卡拉瓦喬藝術的可能性
第三章????從戲劇到精神──卡拉瓦喬主義者與拉.圖爾
1 羅馬的卡拉瓦喬主義者
2 從那不勒斯到西班牙
3 艾斯海默與魯本斯
4 法國的卡拉瓦喬主義者與「燭光畫家」
5 夜之畫家拉.圖爾
第四章????巴洛克雕刻的陰影
1 雕刻與光
2 貝尼尼的綜合藝術
3 貝尼尼的後繼者們
4 西班牙的彩色木雕
5 阿桑姆兄弟的綜合藝術
第五章????暗的融解、光的佇所──從林布蘭到現代美術
1 從烏特勒支派走向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
2 林布蘭的微光
3 影的消滅──維梅爾
4 卡拉瓦喬主義的殘滓
5 近代美術的黑影
第六章????日本美術的光與影
1 傳統繪畫的陰影表現
2 江戶之夜
3 明治的卡拉瓦喬主義
4 戰爭畫的黑影
5 蠟燭畫家──高島野十郎
結語 讓更多的黑暗進來!
作者对于叙事性的解读独树一帜,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作品表象的描摹上,而是深入挖掘了画家在创作特定主题时所蕴含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背景。读完之后,那些原本感觉有些晦涩难懂的宗教或神话题材,瞬间变得鲜活且充满人性挣扎的张力。这种将艺术史与人物内心世界深度融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观赏价值,让人不再是冷眼旁观,而是能够真正代入到角色情绪之中,体会那种被命运捉弄或被信仰救赎的复杂心境。书中对于画面中人物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的细致剖析,简直像在阅读一部精彩的无声剧本,充满了暗示与反转,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戏剧性时刻”的捕捉和分析。画家似乎总能在故事的最高潮按下快门,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无论是倾斜的桌子、意外掉落的布料,还是刚刚瞥见对方的眼神——都指向一个即将爆发或刚刚平息的冲突点。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艺术理论来佐证这种“瞬间凝固”的魔力,解释了为何这些作品能够穿越数百年依然震撼人心。这种对“时间感”的构建和解构,让原本静态的绘画拥有了强烈的动态叙事效果,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在跟随一个经验老到的导演,解析镜头语言的奥秘。
评分这本画册的光影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创作者对光线和阴影的深刻理解。特别是那些在黑暗背景中突然跃出的主体,那种强烈的对比度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不禁屏住呼吸去细品画面中的每一个肌理和层次。书中对于不同光照角度下色彩饱和度的变化捕捉得极其精准,让原本静止的画面仿佛有了生命和呼吸感,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温度和湿润度。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欣赏的书籍,更是一本学习如何观察和运用光影的绝佳工具书,里面的解析深入浅出,即使是复杂的光学原理也能被巧妙地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体验,让我对“氛围感”的构建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装帧设计上的考究程度,完全配得上内里内容的精湛。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厚实,使得油画原作中那种浓郁的颜料堆积感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即便是通过印刷品,也能隐约感受到笔触的力度与方向。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深沉的暗部,层次丰富而不发闷,高光部分的亮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出现任何溢出或失真。拿在手中分量十足,翻阅时那种仪式感,让人更加珍惜每一次与这些伟大作品的“面对面”交流。这无疑是艺术类书籍中,制作水准的标杆,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的尊重。
评分从艺术史的宏大视角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典的严谨与后世的奔放。它不仅仅聚焦于某一个流派或时期的技术突破,而是探讨了一种核心的表达精神——即如何通过视觉媒介去触动观众最原始的情感共鸣。书中对艺术风格演变脉络的梳理清晰而富有洞察力,展示了技术革新如何服务于表达需求,而不是本末倒置。整体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成功地激发了我走出书房,去博物馆重新审视原作的冲动,去亲身感受那种油彩在光线下呼吸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