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 书名: | 文化的盛宴 |
| 作者: | 梁启超//王国维 | 开本: | |
| YJ: | 3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 书号: | 9787510453076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新SJ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国维,中国ZM学者,文化大师。……
等30余名国学大师。
精彩导读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JT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的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JT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期望哩。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 “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J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个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到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Z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D一步,Z少须有相D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J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Z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J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J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J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么的改良土壤,怎么的改良种子,怎么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J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J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D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D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 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J叫做“仁”。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D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D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体验得这个道理,J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J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J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D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D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Z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 “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D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D一着。D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伸枨。子曰:“枨也欲,焉刚。”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J易,由薄弱返到刚强J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J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1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1;CY=CY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D二层的情育,D三层的意育,可以说WQ没有,剩下的只有D一层的知育。J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J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D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J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Z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J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D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不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不,J看这几年哩!
论教育之宗旨
王国维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WQ之人物而已。何谓WQ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WQ者也。WQ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WQ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如佛教之一派,及希腊罗马之斯多噶派,抑压人之感情而使其能力专发达于意志之方面;又如近世斯宾塞尔之专重智育,虽非不切中一时之利弊,皆非WQ之教育也。WQ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今试言其大略。
一、智育 人苟欲为WQ之人物,不可无内界及外界之知识,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应时地不同。古代之知识至近代而觉其不足,闭关自守时之知识,至万国交通时而觉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不可无今世之知识。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溯其发达之次序,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所谓理论之知识。至应用物理、化学于农工学,应用生理学于医学,应用数学于测绘等,谓之实际之知识。理论之知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之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而维持一生之生活。故知识之教育,实必不可缺者也。
二、德育 然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WQ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人者反是。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希腊古贤所唱福德合一论,固无古今中外之公理也。而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张皇而发挥之,此又教育之任也。
三、美育 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至于美育有不得不一言者。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D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Z纯粹之快乐也。孔子言志,D与曾点;又谓“兴于诗”,“成于乐”。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及近世希痕林、希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四、然人心之知情意三者,非各自D立,而互相交错者。如人为一事时,知其D为者“知”也,欲为之者“意”也,而D其为之前(后)又有苦乐之“情”伴之:此三者不可分离而论之也。故教育之时,亦不能加以区别。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WQ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
目录 目录
为学与做人/梁启超
三十自述/梁启超
知命与努力/梁启超
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三十)自序/王国维
文学小言/王国维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陈寅恪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
悼亡妻黄仲玉/蔡元培
记辜鸿铭/胡适
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
辜鸿铭先生轶事/梁实秋
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竺可桢
教育家张伯苓/胡适
DYL的教育家/陶行知
学做一个人/陶行知
儿童用书选择标准/陶行知
回忆鲁迅/郁达夫
话中有鬼/朱自清
正义/朱自清
儿女/朱自清
论气节/朱自清
教育你的父母/梁实秋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华罗庚
从宗教论中西风格/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闻一多
弘一大师的遗书/夏丏尊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
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
追悼志摩/胡适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
志摩在回忆里 /郁达夫
我是扬州人/朱自清
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我与老舍与酒 /台静农
山雨欲来风满楼/蒋梦麟
桥名谈往/茅以升
目录
本店全部为图书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星辰轨迹:宇宙航行与文明演进》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宏大的时间跨度与精密的科学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星际旅行的可能性,以及人类文明在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挑战与未来图景。全书分为“序章:我们身处的宇宙”、“第一部:远航的梦想与技术基石”、“第二部:跨越光年的挑战”、“第三部:文明的星际扩散与演化”以及“终章:宇宙中的回响”五大部分,全面剖析了从理论物理到工程实践,从生命适应到文化重塑的复杂议题。 --- 序章:我们身处的宇宙(约200字) 宇宙并非一片寂静的虚空,而是充满活力、结构复杂且不断膨胀的实体。本章首先回顾现代宇宙学对时空本质的理解,从哈勃膨胀到暗物质、暗能量的观测证据。我们将探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所揭示的早期宇宙信息,并聚焦于“宜居带”的概念,不仅限于行星的表面温度,更扩展至恒星的生命周期、银河系的旋臂位置,以及行星系统内部的动力学平衡。理解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是规划任何星际旅程的起点。本章旨在建立一个坚实的科学框架,为后续的工程与社会学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 第一部:远航的梦想与技术基石(约400字) 星际航行是人类最古老也最宏伟的梦想之一。本部分专注于实现这一梦想所需克服的工程学与物理学障碍,以及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一、推进系统的革命: 传统化学火箭已无法满足星际尺度的需求。我们将详细分析核聚变推进(如D-T或更先进的P-B11反应堆)的理论可行性、安全挑战和能量密度优势。随后,深入探讨更具颠覆性的概念,例如反物质驱动的理论潜力——其极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与难以解决的储存、制造难题。此外,激光帆(或光帆)技术在近距离星际任务中的应用前景也被进行了严谨的建模分析,着重讨论了大规模地面激光阵列的建设难度和光束准直的技术瓶颈。 二、能源与生命维持系统: 漫长的旅途中,能源是永恒的命脉。本章评估了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裂变堆和下一代核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在深空任务中的适用性。生命支持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封闭循环,而是涉及复杂的生物再生(如藻类光合作用与废物回收的耦合)、辐射防护(主动磁场屏蔽与被动材料堆叠)以及对微重力下人体生理机能退化的长期应对策略。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无需地球干预的微型生态圈,以支撑数代人的生存。 --- 第二部:跨越光年的挑战(约450字) 距离和时间构成了星际旅行最无情的障碍。本部分直面相对论效应、导航的精度要求以及深空环境对设备的严酷考验。 一、相对论的边界: 尽管超光速旅行目前停留在理论猜想阶段(如曲速驱动的“阿库别瑞度规”),本书仍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基于现有物理学框架的评估,指出其对负能量密度物质的依赖性及其理论上的悖论。重点放在亚光速接近光速的航行中,时间膨胀效应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宇航员与地球文明之间的社会联系。宇航员可能只经历了数年,而地球已度过数千年,这种“时间错位”对任务的长期目标设定和心理建设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二、导航、通信与误差累积: 在数光年尺度上,微小的测量误差会演变成巨大的定位偏差。本章阐述了如何利用脉冲星作为宇宙尺度的GPS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星际定位。通信方面,由于信号延迟呈线性增长,实时通信变得不可能。我们探讨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理论通信可能(并指出其目前的局限性,即不能传递经典信息),以及如何设计高度自主化的飞船AI,使其能够在数十年的延迟中独立做出复杂的决策。 三、星际介质的威胁: 即使在星际空间,高速飞行的探测器也会面临“撞击”危险。一粒微小的尘埃或氢原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其能量等同于一次小规模爆炸。本章详细分析了动能撞击的风险模型,以及如何利用电磁场偏转、物质蒸发屏蔽或智能避障系统来保护飞船结构和乘员。 --- 第三部:文明的星际扩散与演化(约350字) 当人类真正踏上星辰大海,文明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殖民策略与生存模式: 书中对比了两种主要的殖民模式:“世代飞船”(Generation Ships)与“冬眠/冷冻休眠”(Stasis/Cryosleep)。世代飞船要求飞船本身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单元,其文化传承、代际冲突和政治继承成为核心研究对象。冬眠技术则依赖于生物医学的突破,探讨了唤醒技术、冷冻损伤的修复,以及如何保证休眠中的社会结构不被时间腐蚀。 二、地外环境对人体的重塑: 长期生活在低重力、高辐射环境下的后代,其生理结构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演化。本章预测了不同重力水平(例如,在低重力小行星定居点或高重力系外行星上)可能导致的人类骨骼密度、肌肉结构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甚至可能导致“后人类”分支的出现,引发伦理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讨论。 三、初遇:搜寻与接触的伦理: 随着人类扩散到更远的星系,我们遇到其他智慧生命的概率也会增加。本部分不再局限于“SETI”的接收端,而是探讨“METI”(向地外文明发送信息)的风险评估。内容涵盖了“动物园假说”的合理性、星际接触协议的构建,以及如何建立一套超越地球中心主义的星际伦理学体系,以应对文化、技术和生存权力的差异。 --- 终章:宇宙中的回响(约100字) 人类的星际征途,是对自身局限性的一次终极超越。这本书的终点并非某个遥远的星系,而是对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重新定义。从计算推进器的效率到思考世代飞船的宪法,每一步探索都映射着人类文明在面对巨大尺度时,对知识、生存和意义的永恒追问。最终,星辰轨迹的描绘,描绘的其实是人类自身的进化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