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幸福的方法
定價:28.00元
作者: 沙哈爾,汪冰,劉駿傑,汪冰 校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01706409
字數:
頁碼:188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哈佛大學排名一的課程,透析剋隆幸福的DNA,幸福的真相愈分享愈璀璨。
16種文字翻譯,席捲20個國傢和地區的精神洗禮,這些你們都知道的,但忽略已久的真理,能真正改變你們的生活麵對鏡中的自己:今天,你幸福瞭沒有?
內容提要
你想學會獲得幸福的方法嗎?哈佛大學“受歡迎的導師”和他“改變人生”的課程——積極心理能做到!這是哈佛大學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也是哈佛有史以來選課人數多的課程。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讓你現在就能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當你開始用開放的心態閱讀《《幸福的方法》》時,你就會感到人生更充實,身心更統一,當然,你就會更幸福。
目錄
作者介紹
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近年專事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自信心以及力的提升研究。其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心理學”在哈佛是受歡迎率排名和第三的課程,“其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步子”。泰勒在哈佛被稱為“受歡迎的導師”,同時他還受聘為多傢跨國公司的心理谘詢師和培訓師,他的課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眾多企業傢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的幸福”。美國公共廣播電颱(NPR)、美國有綫新聞網(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和《波土頓環球時報》等數十傢媒體對他進行瞭專訪和報道。
文摘
篇 幸福是什麼
n 章 探討幸福的疑問——識破“幸福的假象”
n 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沒有人總是處於的生活狀態而無欲無求。
n 16歲那年,我在以色列全國壁球賽中奪得冠軍,那次經曆讓我對幸福的理解發生瞭根本的轉變。
n 我曾經深信勝利可以令我快樂,可以減輕我長期以來的空虛感。在長達五年的訓練中,我一直感覺到生命中好像缺少瞭些什麼……無論是通過拼命的運動,或是不斷地自我勉勵,都無法填補這種內心的空虛。我雖然曾為此悶悶不樂,但我相信那空虛早晚會被填補。那時我認為,無論是身體或心理都必須要堅強纔能勝利,而勝利會帶給我充實感,這種充實感纔能讓我終幸福。
n 如我所願,在勝利後我欣喜若狂,與傢人、朋友舉行瞭隆重的慶祝。那時,我對自己的理念更是深信不疑:勝利可以帶來的快樂,為此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都是值得的。
n 可是就在那天,當我睡前坐在床上,嘗試著再迴味一下那無限的快感。忽然問,那勝利的感覺,那夢想成真的喜悅,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內心忽然覺得很空虛,隻有迷惘和恐懼,淚水湧齣,不再是喜極而泣而是傷心難過。如果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尚不能感到幸福,我將到何處去尋找我人生的幸福?
n 我努力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神經過敏。可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仍沒有找迴那快樂的感覺,相反內心的空虛感越來越嚴重。我開始慢慢地發現,勝利並沒有為我帶來任何幸福,我所依賴的邏輯被打破,我感到完全不知所措。
n 反思:
n 迴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在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之後,卻沒有得到你所預期的喜悅?
n 我認識到自己必須改變對幸福的認識,更深刻地理解幸福的真意。自那時起,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如何纔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我開始找尋答案——我觀察誰看起來幸福,嚮他們請教訣竅;我讀遍瞭所有與幸福有關的書籍,從亞裏士多德到孔子,從占代哲學到現代心理學,從學術研究到自我激勵書籍等等。
n 為瞭幫助自己找尋幸福,我決定在大學裏主修哲學和心理學。在那裏,我認識瞭許多傑齣的人士,他們和我一樣都在追求幸福的答案,其中包括作傢、思想傢、藝術傢、教師等。我開始認真閱讀和分析書籍,聆聽有關內在動機和創造性的講座,瞭解柏拉圖關於“美好”的理論,以及愛默生關於“完整內心”的觀點——這些好像給我戴上瞭一副新的眼鏡,讓我對生命和身邊的種種事物有瞭新的看法和態度。
n 其實我並不孤獨,我的同學中大部分人都生活得不開心。可是他們好像並不在乎,他們隻是在努力地追求好成績,苦練成為齣色的運動員,或是為瞭高薪的工作而奮鬥,但在追求和達成這些夢想的過程中,他們卻很少體會到快樂。
n 雖然在離校後他們的目標改變瞭(比如以往是追求好成績,現在是追求高薪和晉職),他們的生活態度卻沒有絲毫改變。就好像他們已經認定瞭一點,那就是要成功就必須以經曆痛苦作為代價。難道真如梭羅所觀察到的大部分人在“寂靜的絕望”中生活?就算如此,我也絕不會認同這種令人悲觀的情況是生活的常態。我繼續提齣瞭下麵的問題:如何既成功又快樂?怎樣去協調抱負和幸福?是否可能打破“無苦無獲”的傳統觀念?
n 後來我明白瞭,要想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必須先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情緒?就像快樂一樣?還是沒有痛苦?還是好運氣?快樂、運氣、狂喜、滿足這些字眼經常被作為幸福的代名詞,但是它們都不符閤我對幸福的理解,這些情緒上的東西會像時間一樣飛逝。沒錯,它們感覺很好,但是它們無法成為衡量幸福的標準,更不能成為幸福的支柱。真正的幸福不應該是沒有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睏難和挫摺的考驗。
n 辨彆那些我不認同的觀點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找到閤適的定義是難的。人們都會討論幸福,都感覺得到幸福,但卻缺少一個的定義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它。英文“幸福”(Happiness)一詞的來源為冰島語裏的Happ,其意思為運氣或是機會,Happ同時也是“偶然”這個詞的來源。我可不想憑著運氣去獲得幸福,因此我要尋找並理解它的真意。
n 反思:
n 你會怎樣定義幸福?幸福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n 我從16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直到今日尚無一個完滿的答案,也許永遠也不會有。在大量的閱讀、研究、觀察和思考後,我沒有找到任何幸福的神奇配方,世上並沒有什麼所謂“幸福的五步法”,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傢更多地瞭解幸福和充實地生活所蘊含的基本原則。
n 當然,這些基本原則不是萬靈藥,不可能適用於任何情況下的任何人。本書所注重的領域乃是積極心理學,並未將重點放在諸如重度抑鬱或者急性焦慮障礙這些阻礙人們獲得幸福的病癥上。當然,這些原則的目的也不是阻止生活中不良事件的發生,而是幫助我們積極地應對。
n 有時,對那些身處戰亂、政治迫害,以及極度貧睏中的人們,書中的一些方法是難以付諸實踐的。又比如,在剛剛失去至親之人的時候,人們也是很難去關注自身的幸福。當然,即使在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如失望、工作或者親密關係中的一段睏難期),人們也很難有精力關心如何更幸福。在上述情況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在何種睏難情況下,都允許自己誠懇地體驗那些負麵情緒,並允許它們有自然的轉變過程。
n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迴避的痛苦,會有很多內在與外來的影響我們獲得幸福的障礙,有時不是靠讀一本書就可以解決的。但是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真意,並將本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在生活中,的確可以幫助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更加幸福。
n 從幸福到更幸福
n 無論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還是在閱讀其他有關幸福的作品或思考關於幸福的問題時,亦或觀察我身邊人的生活時,我常常會問自己:“我幸福嗎?”彆人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用瞭很長時問,我纔發現,這個問題雖然很重要,但意義並不大。
n 我怎樣纔能判斷自己是否幸福?我在什麼時候纔能變得幸福?是否有關於“幸福”的統一標準?如果有,它是什麼呢?如果說我們的幸福取決於與他人的比較的話,那麼我們周圍的人究竟有多幸福呢?其實,這些問題很難有確切的答案,即便有,這些答案本身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也沒有什麼幫助。
n “我是否幸福?”這個問題本身就暗示著對幸福的兩極看法:我們要麼幸福,要麼不幸。在這種理解中,幸福成為一個終點,我們一旦達到,對幸福的追求就結束瞭。但實際上這個終點並不存在,對這一誤解的執著隻能導緻不滿和挫敗感。
n 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沒有人總是處於的生活狀態而無欲無求。與其去問自己是否幸福,勿寜去探求一個更有幫助的問題:“我怎樣纔能更幸福?”這個問題不但吻閤瞭幸福的本義,還錶明瞭幸福是一個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中的某一段。比如,我現在要比五年前幸福;我也希望,五年後的今天我能比現在更幸福。
n 與其因為還沒有達到的幸福境界而感到垂頭喪氣,與其浪費力氣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認真地去體會和挖掘幸福這一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時去爭取得到更多。要記得,追求幸福應該是我們終生的目標。
n 練習
n 建立習慣——我們的習慣造就瞭我們
n 我們都知道,改變是睏難的。研究指齣,學習新方法,建立新的習慣,或者打破舊的習慣甚至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睏難,所以絕大多數個人和組織的改變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在履行我們承諾的時候,即使這些承諾對我們是有益的,但僅僅依靠自律也是遠遠不夠的。
n 吉姆·羅爾(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茲(Tony Schwartz)在《怎樣全神貫注地生活》(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書中提供瞭一些有關“改變”的不同看法:與其強化自律性,不如建立固定的習慣。他們認為:“建立習慣要求確定行動的細節,並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這需要深度價值觀的支撐。”
n 建立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維持一個已建立好的習慣就沒有那麼睏難瞭。好的運動員有自己的之規:他們知道自己何時進行實地訓練,何時應該在健身房鍛煉,何時訓練柔韌性。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每天刷兩次牙是一種規律,不需要什麼強大的意誌力。所以,隻要能建立良好的習慣(即行為慣性),餘下的事情就很簡單瞭。
n 對運動員來說,良好的運動錶現是他們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所以他們會在訓練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大部分人來說,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們每天都會準時刷牙。如果我們要追求幸福,認清它是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需要為它建立習慣。
n 什麼樣的習慣能讓你更幸福呢?你希望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比如,每周運動3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鍾,每個月看兩場電影,與伴侶每個星期二齣去逛逛,隔天閱讀一些有趣的讀物等等。每次建立新習慣時不要太多,一到兩個足矣;另外在習慣被固定下來之前,不要試圖增加新的。就像托尼·施瓦茲(Tony Schwartz)說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導緻的失敗好得多……不要著急,成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n ……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寜靜而治愈的感覺,那種淡淡的色彩和簡潔的排版,讓我第一眼就覺得它是一本能帶來平靜的書。拿到手後,書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有種厚實而溫暖的感覺,這對於一本讀起來需要細細品味的哲學類書籍來說,是很重要的附加體驗。我一直對“幸福”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也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有些流於錶麵,或者過於強調物質層麵的滿足。這本書,從名字上就透著一股樸實和深刻,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於以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而不僅僅是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快樂。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以及它所傳達齣的某種“氛圍”,都在無聲地邀請我進入一個可以深度思考的內在空間。我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能夠在我感到迷茫或壓力時,給予我恰當的指引和安慰。
評分我一直認為,“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隱藏在生活點滴中的細微之處。我之所以選擇《幸福的方法》,是因為我被這個書名所蘊含的實用性所吸引。我不太喜歡那些過於空泛、不切實際的理論,我更傾嚮於那些能夠給我實際指導,幫助我改善生活,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行性的練習或建議,讓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比如,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如何在睏難時期保持樂觀。我關注的是那些能夠真正觸及到個體生活,並且能夠帶來切實改變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一個“工具箱”,裏麵裝滿瞭解決生活中各種“不幸福”問題的鑰匙,讓我能夠更從容地去麵對生活的挑戰,並且能夠更主動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評分我一直對心理學和哲學領域的內容非常著迷,尤其是一些探討人生意義和幸福感的書籍。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幸福等同於物質的富足或者短暫的快樂,但我覺得那樣的幸福往往是不牢靠的,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波動。我購買《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是齣於對“方法”這個詞的強烈好奇。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有邏輯的理論框架,來解釋幸福的本質,並且教會讀者如何去構建和維持一種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感。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心理學的原理,比如積極心理學、認知行為療法等,或者是否會引用一些哲學大師的觀點來闡述幸福的路徑。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速成”的指南,而是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內在的幸福哲學。這本書的作者的背景,以及他所提齣的“方法”,是我非常關注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那種樸素而有力量的設計所吸引。封麵沒有華麗的插圖,也沒有誇張的宣傳語,隻是簡單地印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卻透露齣一種沉靜的智慧。我最近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常常感到疲憊和焦慮,總是在追逐著一些“應該”做的事情,而忽略瞭內心真正的需求。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慢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在這個紛雜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寜靜。我並不奢求它能立刻解決我所有的煩惱,但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尤其關心它會如何定義“幸福”,是那種瞬間的喜悅,還是更持久的滿足感?這些都是我購買這本書時非常想弄清楚的問題。
評分我最近一直感到生活有些低迷,像是被一層灰濛濛的霧籠罩著,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偶然間在書店看到瞭這本書,它的名字《幸福的方法》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一直覺得“幸福”這個詞,聽起來很美好,但落實到生活中,卻又顯得那麼飄渺,好像抓不住,又容易溜走。我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看看它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幸福。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步驟,還是更偏嚮於一些抽象的理論和哲學思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調整心態,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和創造幸福。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積極的能量,讓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並且學會如何去珍惜和放大它們。這本書的封麵色彩很柔和,給人一種平和的感覺,這也讓我覺得它或許真的能帶給我一些心靈上的慰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