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9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與4-12歲孩子和平相處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基本信息
書名: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與4-12歲孩子和平相處的秘密
定價:35.00元
作者:貝奇·布朗·布勞恩,曾方圓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08628912
字數: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1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與4-12歲孩子和平相處的秘密》主要內容包括:彆總是羨慕“人傢的孩子”聽話又懂事,貝奇真誠的建議,能讓你傢孩子也成為那個人人羨慕的“人傢的孩子”!
貝奇可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空談者、理論傢。她是教育專傢;但她也曾養育過 “精力旺盛”的三胞胎,和我們一樣,她也是媽媽;她還是美國成韆上萬個父母的知心育兒顧問,在和孩子相處這件事情上,似乎沒什麼問題能難倒貝奇,她總能幫父母將育兒的睏惑、艱辛與麻煩化繁為簡,齣其不意地輕鬆解決問題。
書中每一個主題下,不僅有貝奇多年經驗的分享,更有非常具體的行動建議,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是兒童成長中必經的主題。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知道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經曆這些成長中的小美好與小挫摺。
一本好的育兒書不是讓父母讀過後懊悔不已,而是讓我們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貝奇就是這樣一位專傢媽媽,總能給我們做得更好的信心、力量和技巧。
目錄
章“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嗎?”
其實,孩子一直在留意你,你的一舉一動都會進入他眼中,藏在他心裏。當你在電話裏跟朋友閑扯並以為孩子會充耳不聞時,錯瞭,我保證,你講的每一句,他都放進心裏瞭。
第二章“那女孩兒在哭什麼?”
“我的孩子怎麼那麼冷酷無情?”一位憔悴的母親嚮我哭訴,她不敢相信自己5 歲的孩子怎麼會對自己的朋友如此冷漠。
第三章“我自己不會做,你做吧!”
近幾年,社會上存在一種趨勢,有些父母對孩子進行嚴密的看管,像直升機一樣盤鏇左右,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這種父母被稱為直升機式父母。
第四章“我的上衣在哪兒?”
也許你的孩子不是天生就具有責任心,但是她天生就具有學會有責任地做事的能力。她完全可以學會有責任地去做事,就像能夠好好看管她的毛衣一樣。
第五章“不行,你迴到自己的房間!”
現在好多父母反映孩子不尊重他們。“如果我像孩子對我講話那樣對我爸爸講話……”很有意思的是,幾乎每一代父母都會說:“如今的孩子都不尊重父母瞭,都不像我們小時候瞭。”不尊重人也成為孩子的不良特徵之一。
第六章“不是我乾的。”
有個男孩子不承認他自己打碎瞭颱燈,他媽媽憂心忡忡,我對他媽媽說:“我可以很確定地告訴您,您的孩子長大以後肯定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七章“我很無聊。
為瞭培養孩子的自立,你需要放手。如果父母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對他的日常事務事無巨細一概照顧周到,那麼孩子就不能夠發展起很好的自立性,當然他也就體會不到你覺得他很有能力。
第八章“我隻收到瞭這一個禮物?”
你拿齣一整天來陪孩子,到瞭迴傢做晚飯的時間瞭,4 歲的孩子可能會說:“我還什麼都沒玩呢,我不想迴傢,我不想吃晚飯!”你會想,這個小東西怎麼這麼不知足呢?一點兒感恩的意思都沒有?
第九章“給我,給我,給我!”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自己小孩的欲望簡直就是個無底洞,這樣的小孩簡直就是個小魔頭——你發誓下輩子不會再要小孩。但是,孩子這樣的秉性還不是你該擔心的問題,你應該擔心的是他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第十章“敲一敲,那是誰?”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人袖裏好的東西是有根快樂的骨頭。” 很明顯,幽默是父母應該鼓勵和培養自己的孩子具備的品質。因為這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作者介紹
貝奇·布朗·布勞恩 美國知名媒體《今日》、《早間秀》、《早安美國》、NPR、《時代周刊》、《父母》嘉賓專傢。
全美有影響力的傢庭教育專傢、美國父母貼心的育兒顧問。暢銷書作者,知名的兒童發展和行為專傢,廣受歡迎的育兒教育傢,已經長大成人的三胞胎的母親。她經常在教育和商務會議上發錶演講。她的觀點被《今日美國》(USA Today),《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傢庭圈》(Family Circle),《父母》(Parents),《為人父母》(Parenting),《英纔》(Cookie),以及《婦女之日》(Woman’s Day)以及其他齣版物所引用。她是育兒之道公司(Parenting Pathways,Inc.,)的創辦人,經常舉辦私人谘詢和育兒講座。她和丈夫目前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帕裏塞德斯(Pacific Palisades)。
文摘
第9章
“給我,給我,給我!”
不要嬌縱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自己孩子的欲望簡直就是個無底洞,尤其當孩子六七歲大的時候,更加嚴重。他總是貪得無厭,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隻要看到或聽說其他人有的東西,他通通都想要。這樣的小孩簡直就是個小魔頭、淘氣鬼,簡直無法無天——你發誓下輩子不會再要小孩。但是,孩子這樣的秉性還不是你該擔心的問題,你應該擔心的是他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擔心你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
·不知道錢該怎麼花。
·過於物質化。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主動。
·不懂得為彆人著想。
·不知道感恩。
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後身上往往就會有上麵這些特徵,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縱容孩子的父母都要注意瞭,上述的特徵還隻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當下,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斥著“給我,給我,給我”的哲學,所以,也不必幻想孩子的上述癥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治自愈。
這也不僅僅是富人的問題,甚至這跟金錢都沒有直接的關係。無論收入是多少,傢長們都抱有這種擔心。在這一點上,來自中産階級的父母和更為富有的父母都麵臨同樣的問題。隻要為人父母,就麵臨著孩子的這種通病。問題的根結在於:嬌寵孩子的責任更多地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畢竟,孩子不是生來就如此的,對不對?這不是孩子的錯。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知道瞭父母是問題的根結,那麼鑰匙也在父母的手中。
變化越來越大…
每一代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被寵壞瞭。“給我”並不是個新生的問題,但是,新一代人的這個問題更加突齣。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富足。還記得當年大傢滿懷羨慕地說起“萬元戶”嗎?撇開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不談,如今資産以百萬計的傢庭已經遍地都是,甚至億萬富翁也並不鮮見。現在似乎進入瞭一個新的炫富時代。因媒體和網絡之便,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彆人在乾什麼,買什麼東西,穿什麼衣服,在哪兒消費。現在的成人和孩子都能夠目睹財富特權當道,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誰知道呢?其實我們為自己樹立的目標,乃至為孩子定的目標都自然而然地受著這些信息的左右。兩三代之前,根本就沒有人能從父母那兒收到豪華轎車,更不用說在16歲的生日就可以。那時候的孩子沒有去過夏威夷,沒有去過加勒比,更不可能在5歲之前就去過墨西哥。那時候,作為父母無外乎就是教孩子打打棒球,或者幫孩子梳梳頭發,或者聖誕節挑一棵聖誕樹放在起居室,或者一起去一次節日購物。三代之前,年輕的父母都在為著生計奔波,每一塊錢都要精打細算。而如今原本就是一個“給我”的時代,媒體又推波助瀾創造著越來越年輕的消費群體(這是廣告商們的寵兒)。孩子在電視上看到廣告就纏著你要買,並且他們認為自己必須得擁有,因為廣告詞就是這樣:“告訴爸媽,你想要黑色魔鬼筆套裝。”我們的孩子在這個物質的年代裏學會瞭積攢物質。他們被引導著認為生活就是占有各種物質,其他的像經曆、感受乃至反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件東西都是曇花一現,馬上就過時瞭,不是樣式和顔色不流行瞭,就是又齣瞭新的花樣和款式,總之,更新換代的産品層齣不窮,就促使人們不斷地買買買。不論是電子産品、傢具用品還是衣服鞋帽或體育用品,小到乳液、飲料,都是如此。往往是當你買瞭一個新的數碼相機之後,很快就買不到配套的電池瞭,因為已經淘汰瞭。這種情況也在不斷地催生著更多的需求和貪婪的欲望。
這樣消除孩子的任性
·跟孩子相處。如果你花足夠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你的價值觀會影響孩子。跟孩子相處就意味著你們之間有互動交流、交談並且一起體驗生活。
·好的交流可以創造一種信任、尊重的親子關係。確保你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要讓自己陪孩子的時間等同於逛商場或購物的時間。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你陪他的時間就是他嚮你索要東西的機會。
·你並不是孩子的朋友。你的職責是做孩子的父母,而不是朋友。那就意味著你不能事事順著孩子,你會作齣一些令孩子不滿的決定,甚至孩子也會“恨”你。但這些都會過去的,不過是一個小時或一天之後,這些不愉快就會消散的。
·給孩子設定明確、堅定並且持久的界限和規定。父母應該幫孩子發展自我管理能力,通過設定並且堅持規定教孩子學會容忍沮喪和失望,並且容忍一些難以避免的不快。而被寵壞的孩子恰恰缺少這些能力。
·如果孩子違反規定,執行閤理的後果。確保說到做到,不要隻是空洞的威脅。要讓孩子知道,他選擇某種行為(違反規定的做法)的同時,他也就選擇瞭相應的後果,這是對付孩子任性、消除孩子不聽話的一劑妙方。
·說“不”。你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缺少什麼,所以,無論是某件東西,還是某項承諾,孩子並不是非要不可。而那些任性嬌寵的孩子往往認為他必須要得到。
·明確取悅孩子和愛孩子之間的區彆。通常來講,愛孩子往往並不是取悅孩子。問問你自己,你是否足夠愛你的孩子,以至於能夠容忍他遇到不高興就發作的蠻橫不講理。“我知道我不允許你晚上熬夜看那個節目,你真的很生氣,等你氣消瞭,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這件事。”
·妥協或物質上的滿足並不等於愛。愛是不能夠用物質來衡量的。當孩子抗議你不給他買遊戲機是不愛他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迴應:“我很愛你,即使你因為我沒有給你買你想要的東西而怨恨我的時候,我也是愛你的。”
·學會辨彆孩子的願望和需求。當孩子産生某種欲望時,他有一種想立刻獲得滿足的衝動。而現實生活中,需要學會的是去等待、去推遲甚至是根本得不到想要的。所以要抓住一切機會去推遲孩子的某種需求,一頓午餐、逛一次棒球卡片商店或者獲得某一件期待已久的物品。
(對於孩子的上述需求,比較閤理的迴應是:“我很樂意在10 分鍾後給你做午餐,當我完成工作之後。”或:“是,我們會去逛那傢卡片商店,下午我會帶你去,我幫你哥哥做完事情之後。”以及:“這個東西可以列在你的生日禮物單上,你可以給我寫下來,剩下的事情就是我要做的瞭。”)
·讓孩子努力奮鬥。真正的成長和學習來自努力做事,並且逐漸趨嚮自立。而被嬌寵慣壞的孩子不能夠自立。當孩子被一道題目難住瞭,或者被一份作業難住瞭,或者某項任務無法繼續下去瞭,你要忍住不要立刻齣手相助,如果你要幫他,那就幫他學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吧。“嗯,這看上去的確很難。告訴我你想怎樣填這個字謎迷宮的邊緣空格的。”
通常情況下,錶現齣你的興趣並且一直陪在左右就是鼓勵孩子繼續嘗試努力的好做法。
·鼓勵孩子為他想要的某些東西而努力。當孩子得到一件東西太過容易時,難免會滋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不要嚮孩子妥協,也不要簡單地拒絕,試著說:“讓我們看看你能不能自己賺錢去買那款遊戲光碟。”
·教育孩子勞動光榮。可以給孩子示範,鼓勵孩子堅持某項工作。孩子需要經曆勞動的過程纔能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纔能産生一種成就感。有些工作隻是為瞭獲得成就感,而有些是為瞭賺錢(津貼)。
·經常錶達感恩。如果父母經常用言行錶達感恩,孩子耳濡目染也能夠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參見第8 章。)
·積極主動地做傢務,為孩子樹立榜樣。與其喊你丈夫(妻子)去更換燈泡、開酒瓶或者倒垃圾,不如直接自己去做。孩子需要看到父母也在主動地做傢務。而現實中,太多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父母在指使彆人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果孩子從未見過你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你又怎能要求他學會自己整理東西?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彆人應該為他做的。這就造成瞭寵溺的後果。
·警惕所謂的物質奬勵。物質奬勵並不是培養孩子的健康方式。物質奬勵很難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一旦缺少外部激勵的時候,孩子很難作齣“正確”的決斷。這也會誤導孩子,使他們取得成績就是為瞭獲得某種物質迴報,從而遮掩瞭本身應有的自我滿足感。“如果你每門課程都得A,我就給你10 美元。”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承諾有百害而無一利。
·注意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附贈”。這是導緻孩子被寵壞的直接途徑。當原本作為意外驚喜的禮物成為孩子日常的期望時,當“你給我帶瞭什麼”這句話常掛在孩子嘴邊時,就是你該停止這種“附贈”的時候瞭。但是也可以適當給孩子一點兒附贈,好是生活必需品,例如衣服。
·不要用禮物來減輕你的愧疚。如果你原本想陪孩子,卻未能如願,好是擠齣一些特彆的時間去陪孩子(而不是給他一些彆的禮物)。當你齣差歸來,你本身就是孩子大的禮物。而你帶給孩子的物品可能緩解瞭你的愧疚感,卻慣壞瞭你的孩子,並且讓他認為你每次外齣歸來都該給他帶禮物。
·隻有在特殊日子纔給禮物。孩子4 歲之後就需要學會懂得,禮物並不是天天有的。隻有某些特彆的日子纔會收到禮物。“我給你買瞭這個,因為我知道你會喜歡”的做法必須停止,否則孩子會一直期待禮物,並且認為理所當然。
·經曆纔是難忘的禮物。一次釣魚、去現場看一場演齣、在後院的一次露營都是非常特彆而又難忘的禮物。禮物不僅僅是物品。
·鼓勵祖父母或其他傢庭成員也帶來某種經曆作為禮物。孩子跟爺爺一起去鎮上集市的經曆會讓孩子一直記得,而他在生日時收到的一件玩具則很快就會被拋在腦後。
·給孩子“選擇券”。“選擇券”是我一位客戶讓她的兒子選擇一個萬聖節禮物還是獲得一次跟她一起外齣的經曆時,他創造齣來的一個名稱。讓孩子獲得跟父母一起的某種體驗,以禮券的形式作為禮物給孩子,可以放進百寶箱裏。我曾經在父母課堂上跟這位客戶分享過這個理念:在自己床上跟媽媽依偎在一起看一場電影,跟爸爸一起做特彆的飯菜,跟爸爸媽媽(隻跟爸爸媽媽,不帶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爬山,以及諸如此類的活動。孩子會喜歡上這種方式,並且把這當做一個禮物甚至一個奬勵。治愈孩子任性的一種方法就是讓他知道無形的東西纔是特彆的禮物。
·你的孩子也是團體的一分子。無論你們的傢庭是什麼結構,你的孩子都是傢庭的一部分。而嬌慣任性的孩子、被寵壞的孩子會以自己為中心,認為自己的喜怒哀樂纔是大傢的焦點。讓整個傢庭(整個班級、整個團隊)和諧共處,這比某一個成員的喜怒哀樂要重要得多。
·強調並鼓勵閤作。選擇一張“選擇券”就是展示一次不同尋常的對閤作的奬勵。
·不要受“但是每個人都有,就我沒有”睏擾。往往當你聽到這句話,就會激發齣你內心的競爭意識,你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嚮同齡人看齊。記住,你是父母,你應該想的事情是如何為整個傢庭著想,自己掌握對錯,而不要受某句話的影響。
……
序言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與4-12歲孩子和平相處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