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包虫病图谱(中英文)(第二版)
定价:186.00元
售价:126.5元,便宜59.5元,折扣68
作者:温浩,丁兆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0302256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给我国西部农牧区及城镇各民族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2007年,中国将包虫病纳入免费救助计划,并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内蒙古、西藏七个包虫病高发的省、自冶区启动了国家救助防治计划。
《包虫病图谱》是由温浩和丁兆勋教授为主编,学者Philip craig、Dominique Vuitton和Georges Mantion教授为副主编的中英文双语图谱。本图谱在原中文版的基础上,汇聚了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近十年来共同合作的成果,增加了包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内容包括包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人体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动物包虫病的检测及模型制备,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社区防治措施。图谱附以500余幅专业图片,采用中英文诠释,翔实地总结了包虫病高发地区的特点,并且汲取了国内外包虫病治疗经验和共识,形成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体系,可以为国家启动包虫病救助计划和在中国西部省、自治区展开包虫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国际包虫病基础与临床医学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分 棘球蚴及包虫病在中国
1. 概述
1.1 包虫病及其地理分布
1.2 棘球蚴的基本结构及生活史
1.3 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
1.3.1 细粒棘球绦虫
1.3.2 多房棘球绦虫
1.3.2.1 狐
1.3.2.2 狼
1.4 原头蚴的形态结构
1.4.1 基本形态
1.4.2 顶突钩
1.4.3 不正常顶突钩(细粒棘球蚴)
1.4.4 不正常原头蚴(取自人月干、肺、脑细粒棘球蚴)
1.4.5 钙颗粒(原头蚴,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
1.5 角质层结构
1.6 棘球蚴的发生和发育
1.6.1 细粒棘球蚴的发生和发育
1.6.2 泡球蚴的发生与发育
2. 人体包虫病
2.1 囊型包虫病
2.1.1 囊型包虫病及多发部位
2.1.2 骨包虫病
2.1.3 脑包虫病
2.1.4 继发性包虫病
2.2 泡型包虫病
2.3 包虫病的冶疗
2.3.1 药物治疗
2.3.2 经皮细针穿刺吸引、套管针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肝腹部囊型包虫病
3. 诊断
3.1 血清学诊断
3.2 影像学诊断
4. 动物试验
4.1 细粒棘球蚴
4.2 泡球蚴
5.动物棘球蚴感染
6.包虫病的流行及预防
7.包虫病社区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中国、法国、英国泡型包虫病临床与流行病学国际合作研究简介
A.病理学特点
B.影像
C.治疗
D.流行病学
这部医学专著简直是信息量爆炸的宝库!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传染病领域的研究者,深知精准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病原学的起源到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层层递进,毫无晦涩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影像学诊断的章节,那些详尽的图例和对比分析,对于一线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结晶。作者团队显然下了苦功,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住院医师,也能快速上手。我特别欣赏它对全球流行病学趋势的洞察,结合了东西方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模式,这种广阔的视野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单纯的诊断手册范畴。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每一页都散发着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光芒。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首先被它精良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现在很多医学书籍,为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内容组织得非常松散,阅读体验极差。但这一本完全不同,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插图的分辨率,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物的最高水准。更重要的是,它在叙述方法上采取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它似乎明白读者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的焦虑,因此,在描述每种病变时,它总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路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它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得入木三分,这对于制定动态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发现,许多我过去在文献中零散搜集的信息,在这本书里被系统地整合和校验了。它不仅仅是在“告知”你知识,更是在“引导”你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临床决策。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对于提升专业技能的帮助是间接但极其深远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跨越国界的学术视野。作为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第二版,它显然汇集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并且用双语的形式呈现,极大地拓宽了非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获取一手资料的渠道。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诊断技术,比如基因测序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显示出编者紧跟时代步伐的决心。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论述治疗方案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的立场,既介绍了循证医学推荐的一线标准疗法,同时也客观地评估了某些特色疗法或传统经验的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让读者在权衡利弊时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对于希望将国际标准引入本土实践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它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集腋成裘”。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这类专业书籍往往抱有一种“找茬”的心态,试图发现其逻辑上的疏漏或知识更新的滞后。然而,在通读这本书的结构时,我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指摘的明显硬伤。它在细节的处理上近乎苛刻,例如,对于罕见并发症的描述,它没有采取简单罗列的方式,而是通过详细的病例报告片段来佐证其发生的机制和干预措施,这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可感。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的医学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对知识的探索之旅。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特殊易感因素和免疫反应差异的探讨,也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责任感。它不只是一个知识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需要时,随时准备提供最审慎的建议和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是一份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的“工具典籍”。我特别喜欢它在附录部分所做的努力,那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常用表格、评分系统以及药物剂量换算参考,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高频使用的“速查表”。这种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表明编者深知医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当我遇到一个复杂的病例时,我不再需要翻阅十几种不同的期刊或指南,只需要翻开这本书的特定章节,就能获得一个高度提炼、相互印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框架。它将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个载体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对于任何致力于在传染病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不应被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而应被视作一套核心装备,其在专业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性令人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