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图谱(中英文)(第二版)

包虫病图谱(中英文)(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浩,丁兆勋 著
图书标签:
  • 包虫病
  • 生态学
  • 寄生虫学
  • 诊断
  • 治疗
  • 流行病学
  • 人类
  • 医学
  • 兽医学
  • 图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25696
商品编码:2975800205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8-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包虫病图谱(中英文)(第二版)

定价:186.00元

售价:126.5元,便宜59.5元,折扣68

作者:温浩,丁兆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0302256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给我国西部农牧区及城镇各民族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2007年,中国将包虫病纳入免费救助计划,并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内蒙古、西藏七个包虫病高发的省、自冶区启动了国家救助防治计划。
《包虫病图谱》是由温浩和丁兆勋教授为主编,学者Philip craig、Dominique Vuitton和Georges Mantion教授为副主编的中英文双语图谱。本图谱在原中文版的基础上,汇聚了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近十年来共同合作的成果,增加了包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内容包括包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人体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及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动物包虫病的检测及模型制备,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社区防治措施。图谱附以500余幅专业图片,采用中英文诠释,翔实地总结了包虫病高发地区的特点,并且汲取了国内外包虫病治疗经验和共识,形成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体系,可以为国家启动包虫病救助计划和在中国西部省、自治区展开包虫病预防与控制,以及国际包虫病基础与临床医学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部分 棘球蚴及包虫病在中国
1. 概述
1.1 包虫病及其地理分布
1.2 棘球蚴的基本结构及生活史
1.3 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
1.3.1 细粒棘球绦虫
1.3.2 多房棘球绦虫
1.3.2.1 狐
1.3.2.2 狼
1.4 原头蚴的形态结构
1.4.1 基本形态
1.4.2 顶突钩
1.4.3 不正常顶突钩(细粒棘球蚴)
1.4.4 不正常原头蚴(取自人月干、肺、脑细粒棘球蚴)
1.4.5 钙颗粒(原头蚴,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
1.5 角质层结构
1.6 棘球蚴的发生和发育
1.6.1 细粒棘球蚴的发生和发育
1.6.2 泡球蚴的发生与发育
2. 人体包虫病
2.1 囊型包虫病
2.1.1 囊型包虫病及多发部位
2.1.2 骨包虫病
2.1.3 脑包虫病
2.1.4 继发性包虫病
2.2 泡型包虫病
2.3 包虫病的冶疗
2.3.1 药物治疗
2.3.2 经皮细针穿刺吸引、套管针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肝腹部囊型包虫病
3. 诊断
3.1 血清学诊断
3.2 影像学诊断
4. 动物试验
4.1 细粒棘球蚴
4.2 泡球蚴
5.动物棘球蚴感染
6.包虫病的流行及预防
7.包虫病社区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 中国、法国、英国泡型包虫病临床与流行病学国际合作研究简介
A.病理学特点
B.影像
C.治疗
D.流行病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胸部影像学诊断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胸部影像学诊断图谱,旨在为放射科医生、呼吸科医生、胸外科医生以及相关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实用的诊断参考。全书共分为十一章,涵盖了胸部影像学诊断的各个重要领域,从基础的解剖结构到复杂的临床病例,力求做到内容覆盖广泛,重点突出,诊断精准。 第一章 肺部正常解剖与影像学表现 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肺部及其周围结构(如胸膜、纵隔、胸壁等)的正常解剖学知识,并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包括胸部X线、CT、MRI等)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下的正常影像学表现。通过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和精炼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正常解剖影像认知,为后续的异常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 肺段划分与影像定位: 详细介绍按照解剖学和影像学特点划分的肺段,以及如何在X线和CT图像上准确识别各个肺段,这是定位病灶的基础。 支气管树的影像学表现: 描绘不同级别支气管在正常影像上的走行和形态,以及如何通过影像观察支气管通畅性。 肺血管系统的影像学特征: 介绍肺动脉、肺静脉在不同影像上的走行和分布,以及它们与支气管的解剖关系。 纵隔结构与影像学对应: 详细展示纵隔内各主要结构(如主动脉、肺动脉、气管、食管、淋巴结、心脏、大血管等)在不同断层CT上的影像表现。 胸膜与胸壁的正常影像: 描述正常胸膜线、胸膜腔的影像特征,以及胸壁软组织、骨骼的正常影像表现。 影像技术介绍(简述): 简要介绍胸部X线、CT(高分辨率CT、低剂量CT)、MRI在胸部成像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理解后续影像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章重点探讨各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结核病以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等。通过大量典型病例的影像图片,详细分析不同类型感染在X线、CT上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指导读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内容涵盖: 肺炎的影像学分类与表现: 详细介绍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不同类型肺炎在影像上的典型表现,如实变、渗出、网格影、磨玻璃影等。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影像学特点: 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COVID-19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的影像学差异。 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详细介绍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球、支气管胸膜瘘等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分布、形态、强化特点等。 真菌感染与寄生虫感染: 介绍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真菌感染,以及肺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鉴别诊断: 重点讨论肺炎与肺肿瘤、肺栓塞、肺出血等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第三章 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肿瘤是胸部影像学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诊断内容之一。本章将系统阐述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重点介绍各种类型的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在X线、CT、MRI上的影像表现,以及肺部转移瘤的诊断。同时,也将涵盖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等)的影像特征。内容包括: 肺癌的影像学分类与表现: 详细描述肺周围型和肺中心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钙化、空洞等。 影像学特征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分析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在影像上可能呈现的特点,以及其发生部位的倾向性。 微小肺结节的诊断与随访: 重点介绍小于1cm的肺结节的影像学评估策略,包括影像学特征、随访建议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肺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介绍来源于其他器官(如乳腺、胃肠道、骨骼等)的肺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结节、淋巴管癌病等。 纵隔淋巴结分期与影像学评估: 介绍CT在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以及N分期的影像学依据。 良性肺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重点鉴别肺部肿瘤与肺部感染、肺结核、肺囊肿、肺血管畸形等。 肺部肿瘤的特殊类型: 介绍支气管肺泡癌、类癌、肉瘤等少见肺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第四章 肺部良性病变与先天性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本章聚焦于非肿瘤性、非感染性的肺部良性病变以及先天性异常。内容包括肺囊肿、肺大疱、肺气肿、肺纤维化、尘肺、支气管扩张、肺隔离症、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等。通过丰富的影像例证,帮助读者掌握这些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内容包括: 肺气肿与肺大疱的影像学诊断: 详细分析不同类型肺气肿(如肺泡性、小叶间隔性、旁间隔性、全小叶性)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肺大疱的诊断要点。 肺纤维化的影像学分型与表现: 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发性肺纤维化等不同类型肺纤维化的影像学特征,如蜂窝肺、网格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等。 尘肺的影像学特点: 描述不同类型尘肺(如矽肺、石棉肺)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早期和晚期病变的特点。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诊断: 详细介绍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鉴别。 先天性肺部异常: 重点介绍肺隔离症、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支气管囊肿等先天性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 肺囊肿的影像学评估: 描述不同类型肺囊肿(如单纯性肺囊肿、先天性囊肿、继发性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与实性结节的鉴别。 第五章 胸膜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章专门讨论胸膜相关的疾病,包括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膜肿瘤(如胸膜间皮瘤、转移性胸膜肿瘤)等。通过大量图片,清晰展示这些病变在X线和CT上的影像学特征,并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内容包括: 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诊断: 介绍胸腔积液在X线和CT上的不同表现,包括积液的量、位置(如侧方、叶间、膈下方)、密度以及对肺的压迫。 气胸的影像学诊断: 描述正常情况下和张力性气胸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如何评估气胸的量。 胸膜增厚与胸膜斑: 介绍良性胸膜增厚(如感染后、石棉暴露)与恶性胸膜病变(如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鉴别。 胸膜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重点阐述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弥漫性胸膜增厚、叶间胸膜病变、胸壁侵犯等,以及转移性胸膜肿瘤的影像表现。 纵隔胸膜异常: 介绍纵隔胸膜囊肿、肿瘤等。 第六章 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章聚焦于纵隔的疾病,这是一个由多层解剖结构组成的复杂区域。内容涵盖纵隔肿瘤(如胸腺瘤、淋巴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囊肿(如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神经肠囊肿)、纵隔出血等。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指导读者对纵隔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和分型。内容包括: 纵隔分区与影像学评估: 介绍常用的纵隔分区方法(如前、中、后纵隔),并结合CT图像解释各区域的正常解剖结构。 纵隔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详细分析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旁病变、囊肿)和后纵隔(食管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常见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其与良性病变的鉴别。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与影像学评估: 探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感染、肿瘤、炎症)以及在CT上的影像学表现(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 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详细介绍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神经肠囊肿等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囊肿的位置、形态、囊壁密度、含气、含液等。 纵隔血管异常: 简要介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肺动脉异常等。 第七章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章重点阐述肺血管系统的疾病,尤其是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肺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手段,分析肺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动脉主干、肺叶、肺段、亚段动脉的血栓形成。同时,也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征象,如肺动脉扩张、右心室肥厚等。内容包括: 肺栓塞的CTPA诊断: 详细介绍CTPA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显示血管内的充盈缺损,以及不同部位血栓的影像特点。 肺栓塞的影像学分级与评估: 介绍SIRS评分等影像学评估方法,以及对血栓负荷的判断。 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表现: 识别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右心室肥厚、房间隔或室间隔的移位等。 肺血管畸形: 介绍肺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瘘管的粗细、形态以及远端血管的扩张。 其他肺血管疾病: 简要介绍肺出血、肺血管炎等。 第八章 呼吸系统介入治疗的影像学引导 本章关注影像学在呼吸系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例如,在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穿刺引流、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病灶定位等过程中,影像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展示如何在影像引导下安全有效地进行这些操作,并解释介入治疗前后影像学的变化。内容包括: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影像学引导: 介绍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技术,包括病灶定位、穿刺路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胸腔穿刺引流的影像学应用: 展示CT引导下胸腔积液、脓胸的穿刺引流过程,以及引流管的放置位置评估。 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像学辅助: 介绍CT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对病灶定位、解剖结构评估的作用。 肺部消融治疗的影像学监测: 介绍CT等影像学技术在肺部肿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治疗中的应用。 第九章 胸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常见错误与陷阱 在胸部影像学诊断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易被误诊或漏诊的情况。本章旨在帮助读者识别这些常见错误和陷阱,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内容包括: 伪影的识别与排除: 介绍各种影像伪影(如运动伪影、部分容积效应、金属伪影等)的产生原因及其在影像上的表现,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易与肿瘤混淆的良性病变: 详细讨论一些容易被误诊为肺癌的良性病变,如陈旧性肉芽肿、硬化性血管瘤、肺部真菌球等,强调鉴别要点。 易被漏诊的征象: 指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征象,如早期的小结节、细微的支气管壁增厚、微小的肺栓塞等。 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不符的分析: 探讨当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如何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第十章 胸部影像学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本章探讨胸部影像学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例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阐述相应的影像学评估策略和注意事项。内容包括: 儿童胸部影像学: 介绍儿童肺部发育特点,以及儿童常见胸部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童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老年人胸部影像学: 讨论老年人肺部退行性改变,以及老年人常见胸部疾病(如COPD、间质性肺病、老年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孕妇胸部影像学: 强调孕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控制,以及CT、MRI在孕期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胸部影像学: 介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肿瘤化疗患者)易发生的肺部感染(如CMV、PCP)的影像学特点。 第十一章 综合病例分析与鉴别诊断 本章是全书的总结与升华。通过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复杂胸部影像学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些病例,读者可以巩固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学习如何将各种影像征象与临床信息相结合,进行系统性的鉴别诊断,并得出最终的诊断结论。内容包括: 典型病例展示: 选取涵盖肺部感染、肺肿瘤、肺血管疾病、胸膜疾病、纵隔疾病等多种类型的典型病例。 影像分析过程: 对每个病例的影像图片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位置、边缘、强化等特征。 鉴别诊断思路: 阐述针对该病例可能出现的鉴别诊断,并分析各种鉴别诊断的依据和排除方法。 最终诊断与随访建议: 给出病例的最终诊断,并结合临床情况,提出后续的治疗和随访建议。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权威、实用、高效的胸部影像学诊断参考,从而提高胸部疾病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全书力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是胸部影像学领域不可多得的学习和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医学专著简直是信息量爆炸的宝库!我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传染病领域的研究者,深知精准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从病原学的起源到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层层递进,毫无晦涩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影像学诊断的章节,那些详尽的图例和对比分析,对于一线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结晶。作者团队显然下了苦功,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住院医师,也能快速上手。我特别欣赏它对全球流行病学趋势的洞察,结合了东西方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模式,这种广阔的视野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单纯的诊断手册范畴。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每一页都散发着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光芒。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首先被它精良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现在很多医学书籍,为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内容组织得非常松散,阅读体验极差。但这一本完全不同,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插图的分辨率,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物的最高水准。更重要的是,它在叙述方法上采取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它似乎明白读者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的焦虑,因此,在描述每种病变时,它总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路径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它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得入木三分,这对于制定动态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发现,许多我过去在文献中零散搜集的信息,在这本书里被系统地整合和校验了。它不仅仅是在“告知”你知识,更是在“引导”你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有效的临床决策。这种引导式的学习体验,对于提升专业技能的帮助是间接但极其深远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跨越国界的学术视野。作为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第二版,它显然汇集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并且用双语的形式呈现,极大地拓宽了非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获取一手资料的渠道。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诊断技术,比如基因测序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显示出编者紧跟时代步伐的决心。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论述治疗方案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的立场,既介绍了循证医学推荐的一线标准疗法,同时也客观地评估了某些特色疗法或传统经验的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让读者在权衡利弊时拥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对于希望将国际标准引入本土实践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它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集腋成裘”。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这类专业书籍往往抱有一种“找茬”的心态,试图发现其逻辑上的疏漏或知识更新的滞后。然而,在通读这本书的结构时,我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指摘的明显硬伤。它在细节的处理上近乎苛刻,例如,对于罕见并发症的描述,它没有采取简单罗列的方式,而是通过详细的病例报告片段来佐证其发生的机制和干预措施,这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可感。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的医学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对知识的探索之旅。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特殊易感因素和免疫反应差异的探讨,也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责任感。它不只是一个知识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需要时,随时准备提供最审慎的建议和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是一份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的“工具典籍”。我特别喜欢它在附录部分所做的努力,那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常用表格、评分系统以及药物剂量换算参考,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高频使用的“速查表”。这种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表明编者深知医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当我遇到一个复杂的病例时,我不再需要翻阅十几种不同的期刊或指南,只需要翻开这本书的特定章节,就能获得一个高度提炼、相互印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框架。它将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个载体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对于任何致力于在传染病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不应被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而应被视作一套核心装备,其在专业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性令人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