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
定价:15.00元
作者:中国乒乓球协会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0931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中文版出版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又对竞赛规则进行了个别条文的修改(以灰底文字表示),现根据英文版的国际乒联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2007)编译出版2007年中文版《乒乓球竞赛规则》。
本次编译的内容:除国际乒联手册的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第四章*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之外,根据国际乒联的更改,撤销了上一版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将《*比赛及国际乒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和《国际公开锦标赛建议》另列。
目录
第二章 乒乓球比赛规则
2.1 球台
2.2 球网装置
2.3 球
2.4 球拍
2.5 定义
2.6 发球
2.7 还击
2.8 比赛次序
2.9 重发球
2.10 1分
2.11 一局比赛
2.12 一场比赛
2.13 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次序
2.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2.15 轮换发球法
第三章 国际竞赛规程
3.1 规则和规程的适用范围
3.1.1 比赛类型
3.1.2 适用范围
3.2 器材和比赛条件
3.2.1 批准或许可的器材
3.2.2 比赛服装
3.2.3 比赛条件
3.2.4 粘贴
3.2.5 广告
3.3 比赛官员
3.3.1 裁判长
3.3.2 裁判员、副裁判员和计数员
3.3.3 申诉
3.4 比赛的管理
3.4.1 报分
3.4.2 器材
3.4.3 练习
3.4.4 间歇
3.5 纪律
3.5.1 场外指导
3.5.2 不良行为
……
第四章 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国际竞赛规程的补充)
比赛及国际乒联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
附件一 乒乓球竞赛规则(英文版)(2006-2007)
附件二 国际乒联批准的球拍覆盖物No.278(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一本专门讲“规则”的书能有多大的阅读乐趣。结果出乎意料,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完全没有传统规则手册那种生硬刻板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耐心地跟你一板一眼地讲解场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每种情况对应的处理原则。比如,关于“擦网重发”的判定标准,书中就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进行剖析,让你明白在高速对抗中,如何区分是正常的击球还是非法的触网,这在实际比赛中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规则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演变的小故事,这使得冰冷的规则背后有了温度和故事性。了解规则的演变过程,能让人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规定,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对于那些经常组织小规模友谊赛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定海神针”,避免了因为规则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口角。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该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非常考究,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查阅特定条款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从头读到尾的书,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开,迅速定位到所需内容的工具书。章节划分逻辑清晰,比如专门设立了“技术犯规与处罚细则”一章,将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集中归类,便于记忆和检索。我记得有一次在俱乐部练习时,对“持拍手身体遮挡”的判定产生了疑问,赶紧查阅了这本书,里面的图示和文字描述立刻就解除了我的困惑。图文并茂的解释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它能直观地展示出什么样的姿势是被禁止的。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也非常到位,很多圈内人才知道的“行话”,这本书都给出了官方的解释,让我这个“半吊子”玩家感觉自己终于跟上了专业人士的步伐。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构建了一个严谨且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让规则不再是障碍,而是理解比赛的桥梁。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球友,我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打法和习惯,背后都有严格的规则支撑着,而这本书就是揭示这些支撑的钥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旋转”和“合法击球”的界定。以前总觉得只要球过去就算合法,但读了之后才明白,对球施加的旋转度数、击球时拍面的角度,甚至击球时手的动作幅度,都有着微妙的规范。书中对于“连续触球”和“托球”等容易被混淆的动作,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区分,甚至给出了技术动作的分解描述。这对于那些追求技术精进的球友来说,是无价之宝。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行”,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不行”,从而引导你在训练中规避不规范的动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它不仅仅记录了当时的规则,更像是在为未来的比赛标准奠定基础,让我对乒乓球运动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不是专业选手,但对乒乓球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梦想着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项运动的方方面面,而这本关于竞赛规则的书籍,恰好满足了我对细节的探究欲。它不仅仅是枯燥条文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深入浅出的指南,将那些看似复杂难懂的规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关于发球的规定,以前总觉得有点模糊,读完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比如球的抛掷高度和击球瞬间的隐蔽性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公平与技术。书中对器材的规定也讲得非常透彻,从球拍的胶皮到乒乓球的材质和重量,都给出了明确的界限,这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争执。我甚至开始留意那些在电视转播中不经意间出现的判罚细节,现在看比赛都觉得更有意思了,仿佛自己也掌握了裁判的“内幕消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一项大众运动的专业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让每一个热爱它的人都能更专业地去参与和欣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那种由内而外的“懂行”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详尽、权威,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绝对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长期留在我的运动装备包附近,作为随时可以参考的“法典”。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一些灰色地带规则时的那种冷静和客观,没有任何主观臆断,全是以官方的口吻进行阐述。例如,关于场地照明、裁判员的职责划分、以及比赛中的暂停和换边时机等行政管理方面的规则,书中也一一囊括,这让它不仅仅是一本给运动员看的书,更是给组织者和裁判员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体现了编写者对这项运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于任何想要认真对待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值得投资的“装备升级”,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理解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