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乒乓球协会译 著
图书标签:
  • 乒乓球
  • 竞赛规则
  • 体育运动
  • 规则
  • 裁判
  • 技术
  • 比赛
  • 标准
  • 2007年
  • 球类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1683
商品编码:297540689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

定价:15.00元

作者:中国乒乓球协会译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0931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中文版出版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又对竞赛规则进行了个别条文的修改(以灰底文字表示),现根据英文版的国际乒联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2007)编译出版2007年中文版《乒乓球竞赛规则》。
本次编译的内容:除国际乒联手册的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第四章*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之外,根据国际乒联的更改,撤销了上一版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将《*比赛及国际乒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和《国际公开锦标赛建议》另列。

目录


第二章 乒乓球比赛规则
 2.1 球台
 2.2 球网装置
 2.3 球
 2.4 球拍
 2.5 定义
 2.6 发球
 2.7 还击
 2.8 比赛次序
 2.9 重发球
 2.10 1分
 2.11 一局比赛
 2.12 一场比赛
 2.13 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次序
 2.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2.15 轮换发球法
第三章 国际竞赛规程
 3.1 规则和规程的适用范围
  3.1.1 比赛类型
  3.1.2 适用范围
 3.2 器材和比赛条件
  3.2.1 批准或许可的器材
  3.2.2 比赛服装
  3.2.3 比赛条件
  3.2.4 粘贴
  3.2.5 广告
 3.3 比赛官员
  3.3.1 裁判长
  3.3.2 裁判员、副裁判员和计数员
  3.3.3 申诉
 3.4 比赛的管理
  3.4.1 报分
  3.4.2 器材
  3.4.3 练习
  3.4.4 间歇
 3.5 纪律
  3.5.1 场外指导
  3.5.2 不良行为
 ……
第四章 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国际竞赛规程的补充)
比赛及国际乒联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
附件一 乒乓球竞赛规则(英文版)(2006-2007)
附件二 国际乒联批准的球拍覆盖物No.278(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图书简介 本书,一本详尽阐述200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颁布的官方竞赛规则的著作,是所有乒乓球爱好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它不仅是理解这项快速、技术性强的运动的核心指南,更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的基础。本书以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条文,逐一解读了自2007年起生效的各项规则,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沿革与规则演变: 在深入探讨2007年规则的具体内容之前,理解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历程至关重要。这项运动自19世纪末起源以来,规则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技术进步、比赛节奏的变化以及观赏性的提升。从最初的简易规定,到如今精细化、国际化的体系,每一次规则的修订都凝聚了无数专家的智慧和对运动发展的深刻洞察。2007年的规则更新,更是承载着对乒乓球运动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考量,例如对比赛器材的规范、发球方式的调整等,都旨在促进更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的比赛。 核心概念与基本术语: 本书首先会系统性地介绍乒乓球运动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术语。这包括但不限于: 球拍: 材质、尺寸、厚度、覆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及对不同类型胶皮的界定。理解这些限制有助于运动员选择合适的器材,同时也防止了不公平的技术优势。 球: 对比赛用球的直径、重量、材质、颜色、弹性等方面的详细要求,确保比赛的标准化和公平性。 球台: 尺寸、高度、颜色、表面特性等,以及球网的规格,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球的飞行轨迹和比赛的流畅性。 运动员: 对运动员的着装、行为举止、以及在比赛中的身份定义。 比赛: 单打、双打、团体等不同的比赛形式,以及相关的比赛单元(局、盘)。 得分: 导致得分的各种情况,例如对方回球出界、触网、未过网等。 发球: 发球的合法性判定标准,包括抛球高度、击球时机、击球点、球拍接触球的位置等,这部分是规则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章节之一。 回合: 指从发球开始到本回合结束的整个过程。 竞赛单元的构成与判定: 一局的胜负: 详细阐述如何赢得一局比赛,通常需要先得11分,并且领先对方至少2分。特别会解释在比分达到10比10后,如何继续进行比赛,直到一方领先2分为止。 一场比赛的胜负: 说明一场比赛通常由若干局组成(如三局两胜、五局三胜、七局四胜等),以及如何根据赢得的局数来判定最终的胜者。 得分的判定: 详细列举所有导致一方得分的可能情况,例如: 对方未能合法发球。 对方未能合法还击。 对方的击球在到达本方台面前触及本方台面。 对方的击球在未过网时触及网或球网支柱。 对方的击球在未越过对方端线或侧线前触及本方台面。 对方的击球连续两次触及本方台面。 对方的击球触及本方球员的身体或装备。 对方的球拍在击球前已松动或脱落。 对方移动了球台。 对方以手或球拍阻挡了球。 对方两次触球。 对方的非持拍手触及了比赛台面。 失误的判定: 相对应地,本书也会清晰界定哪些行为会导致运动员失误,从而让对方得分。 发球规则的精细解读: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的开始,也是决定比赛节奏和策略的重要环节。2007年规则对发球的要求尤为严格,本书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 合法抛球: 详细规定了运动员在发球时,必须将球竖直向上抛起,且抛起的最小高度(至少16厘米),以及球在最高点时不得有旋转。 击球时机: 解释了在球下落过程中击球的合法性,以及对击球点在发球者后方端线内的要求。 球拍与球的接触: 规定了发球时球拍必须在发球者的一方台面后方,并且击球时球拍应接触球的底部或侧面,以保证发球的合法性。 观视性: 强调了发球过程中,球的上升轨迹、击球动作以及球拍的运动轨迹,都不能对对方造成阻碍,确保对方能够清晰地看到发球过程。 遮挡的判定: 详细阐述了在何种情况下,发球者的动作被视为对对方的遮挡,从而判定发球违例。 擦网的处理: 明确规定了在发球过程中,如果球触及球网或球网支柱后落入对方台面,则为合法的“擦网”,需要重新发球。 双打竞赛的特殊规则: 双打比赛在单打的基础上增加了配合和策略的复杂性,本书也会详尽介绍双打的特殊规则: 轮发球制: 详细说明了在双打比赛中,发球权如何在搭档之间以及两对组合之间轮换。例如,A队的发球员发球,B队接发球员接发,若B队得分,则B队的发球员将向A队的另一名队员发球。 轮接发球制: 同样,接发球的队员也需要在搭档之间进行轮换。 击球顺序: 强调在双打中,每一方队员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击球顺序轮流击球,任何打乱顺序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例。 场地划分: 虽比赛台面为统一,但双打中对队员的站位和击球区域有一定的隐性要求,以保证比赛的流畅性。 裁判员的职责与判罚: 作为比赛的仲裁者,裁判员在乒乓球比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详细阐述裁判员的职责范围: 规则的执行: 裁判员必须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竞赛规则,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判罚的公正: 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公正的判罚,包括得分、失误、违例等。 比赛的引导: 保持比赛的流畅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引导比赛按照既定流程进行。 与司线员的配合: 在有司线员的情况下,裁判员需要与他们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比赛的监督。 记录员的职责: 解释记录员在比赛中负责记录比分、发球次序等信息的重要性。 对运动员行为与装备的规定: 着装要求: 规定了运动员比赛时服装的颜色、款式等要求,以避免颜色混淆,影响比赛的清晰度。 行为规范: 强调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应保持良好的体育道德,禁止使用不文明语言或行为。 器材的审查: 裁判员有权在比赛前或比赛中检查运动员的球拍、服装等,以确保其符合规则要求。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器材都可能导致运动员被禁止使用。 损坏器材的更换: 规定了在比赛中,如果运动员的球拍在非故意的情况下损坏,可以在不影响比赛流畅性的前提下更换,但更换的球拍必须符合规定。 申诉与争议的处理: 尽管裁判员的判罚具有权威性,但在某些情况下,运动员或教练员仍有权提出申诉。本书将说明申诉的程序和范围,以及争议发生时如何按照规则进行处理,以维护比赛的公正性。 规则的解读与应用: 本书不仅仅是规则条文的罗列,更注重对规则的深度解读和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帮助读者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和意图,从而在实际比赛中更好地应用规则,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2007年规则的颁布,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运动员技术和战术的创新,促进了器材的标准化,同时也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国际化水平。本书的研究,也为未来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以下人群: 乒乓球运动员: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比赛规则,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提升比赛水平。 乒乓球教练员: 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运动员正确理解和应用规则。 乒乓球裁判员: 是裁判员进行执法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乒乓球爱好者: 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乒乓球比赛,提升观赛体验。 体育院校学生及相关研究者: 提供系统的规则知识,是学习和研究乒乓球运动的重要资料。 总结: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7)》是一部集权威性、全面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呈现了2007年版国际乒乓球竞赛规则的全部内容,是理解和掌握这项运动规则的基石。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乒乓球运动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全球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项运动的权威平台。阅读此书,将能让你对乒乓球比赛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充分地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一本专门讲“规则”的书能有多大的阅读乐趣。结果出乎意料,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完全没有传统规则手册那种生硬刻板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耐心地跟你一板一眼地讲解场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每种情况对应的处理原则。比如,关于“擦网重发”的判定标准,书中就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进行剖析,让你明白在高速对抗中,如何区分是正常的击球还是非法的触网,这在实际比赛中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规则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演变的小故事,这使得冰冷的规则背后有了温度和故事性。了解规则的演变过程,能让人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规定,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对于那些经常组织小规模友谊赛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定海神针”,避免了因为规则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口角。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该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非常考究,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查阅特定条款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是那种从头读到尾的书,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开,迅速定位到所需内容的工具书。章节划分逻辑清晰,比如专门设立了“技术犯规与处罚细则”一章,将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集中归类,便于记忆和检索。我记得有一次在俱乐部练习时,对“持拍手身体遮挡”的判定产生了疑问,赶紧查阅了这本书,里面的图示和文字描述立刻就解除了我的困惑。图文并茂的解释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它能直观地展示出什么样的姿势是被禁止的。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也非常到位,很多圈内人才知道的“行话”,这本书都给出了官方的解释,让我这个“半吊子”玩家感觉自己终于跟上了专业人士的步伐。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构建了一个严谨且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让规则不再是障碍,而是理解比赛的桥梁。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球友,我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打法和习惯,背后都有严格的规则支撑着,而这本书就是揭示这些支撑的钥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旋转”和“合法击球”的界定。以前总觉得只要球过去就算合法,但读了之后才明白,对球施加的旋转度数、击球时拍面的角度,甚至击球时手的动作幅度,都有着微妙的规范。书中对于“连续触球”和“托球”等容易被混淆的动作,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区分,甚至给出了技术动作的分解描述。这对于那些追求技术精进的球友来说,是无价之宝。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行”,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不行”,从而引导你在训练中规避不规范的动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它不仅仅记录了当时的规则,更像是在为未来的比赛标准奠定基础,让我对乒乓球运动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不是专业选手,但对乒乓球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梦想着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项运动的方方面面,而这本关于竞赛规则的书籍,恰好满足了我对细节的探究欲。它不仅仅是枯燥条文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深入浅出的指南,将那些看似复杂难懂的规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关于发球的规定,以前总觉得有点模糊,读完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比如球的抛掷高度和击球瞬间的隐蔽性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公平与技术。书中对器材的规定也讲得非常透彻,从球拍的胶皮到乒乓球的材质和重量,都给出了明确的界限,这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争执。我甚至开始留意那些在电视转播中不经意间出现的判罚细节,现在看比赛都觉得更有意思了,仿佛自己也掌握了裁判的“内幕消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一项大众运动的专业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让每一个热爱它的人都能更专业地去参与和欣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那种由内而外的“懂行”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详尽、权威,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它绝对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长期留在我的运动装备包附近,作为随时可以参考的“法典”。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一些灰色地带规则时的那种冷静和客观,没有任何主观臆断,全是以官方的口吻进行阐述。例如,关于场地照明、裁判员的职责划分、以及比赛中的暂停和换边时机等行政管理方面的规则,书中也一一囊括,这让它不仅仅是一本给运动员看的书,更是给组织者和裁判员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体现了编写者对这项运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于任何想要认真对待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值得投资的“装备升级”,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理解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