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汪晋宽,韩英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1211104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重点以分布式信源模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算法,并给出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书中的算法大都做了详细的计算机仿真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基础、点信源信号参数估计的典型算法、分布式信源模型分析、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算法以及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了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国内外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成果和*进展。
本书读者对象:从事通信和信号处理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生。
章 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基础
1.1 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基础
1.1.1 阵列的基本原理
1.1.2 均匀线阵与均匀圆阵
1.2 参数估计理论
1.2.1 误差的定义和分类
1.2.2 估计子的性能
1.2.3 大似然估计
1.2.4 线性均方估计
1.2.5 小二乘法
1.2.6 递推估计
1.3 信号源数估计
1.3.1 信息论方法
1.3.2 平滑秩序列法
1.3.3 盖氏圆方法
1.3.5 不相干分布式信源的数目估计
1.4 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的发展现状
1.4.1 点信源模型及其波达方向估计
1.4.2 分布式信源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1.4.3 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的关键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点信源信号参数估计的典型算法
2.1 波达方向估计的基本原理
2.2 波束形成算法
2.2.1 延迟-相加算法
2.2.2 Capon波束形成算法
2.3 线性预测算法
2.3.1 前向预测算法
2.3.2 后向预测算法
2.3.3 双向预测算法
2.4 特征结构算法
2.4.1 MUSIC算法
2.4.2 ESPRIT算法
2.4.3 空间平滑技术
2.5 大似然算法和子空间拟合类算法
2.5.1 大似然算法
2.5.2 子空间拟合类算法
2.6 基于小波变换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2.6.1 阵列信号的子带分解
2.6.2 子带分解的优点
2.6.3 基于子带分解的MUSIC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2.6.4 基于子带分解的ESPRIT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2.7 实值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2.7.1 虚拟空间平滑算法
2.7.2 共轭酉ESPRIT算法
2.8 点信源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2.8.1 阵列结构及信号模型
2.8.2 ESPRIT二维波达方向估计原理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分布式信源模型分析
3.1 信号环境
3.1.1 反射、绕射和散射
3.1.2 慢衰落和快衰落
3.1.3 选择性衰落
3.2 点信源信号模型
3.2.1 点信源典型信号模型
3.2.2 相干信源信号模型
3.2.3 宽带信源信号模型
3.3 分布式信源信号模型
3.3.1 分布式信源的产生及其信号模型的意义
3.3.2 分布式信源的近似模型
3.3.3 分布式信源的一般模型
3.4 分布式信源模型的二阶统计特性
3.5 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典型算法
3.5.1 大似然算法
3.5.2 拟合类算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特征子空间的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算法
第5章 基于波束形成的分布式信源参数估计算法
第6章 分布式信源中心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第7章 分布式信源二维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第8章 分布式信源信号处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初读这本《跨界之桥:现代艺术与心理学交汇的深度探索》,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很快便被其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新颖的视角所吸引。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创作与深层心理活动编织得天衣无缝。比如,书中对“超现实主义”的剖析,并非停留在对图像奇观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潜意识在创作中的驱动力。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研究,从达利的滴画到马格利特的悖论符号,都巧妙地与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弗洛伊德的释梦机制相结合。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色彩心理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那份细致入微和跨文化比较的严谨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可视化、可感悟,同时也让艺术作品的解读拥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石。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一场智力上的冒险,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被命名的情感波动,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心智奥秘和视觉表达感兴趣的同好。
评分这本《星际尘埃的低语:宇宙学与古文明神话的隐秘联系》简直是一部思想的狂欢。我承认,一开始我对这个标题持怀疑态度,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新世纪的玄学而非严肃的探索。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论证路径极其精妙且富有层次感。他并非简单地将古代神话中的“创世之龙”或“天梯”与现代的天体物理学模型进行肤浅的对应,而是着重探讨了早期人类在面对浩瀚宇宙时的认知局限性、敬畏感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叙事来构建秩序的内在需求。书中对比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玛雅的历法系统,乃至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并将其置于黑洞、暗物质等前沿物理概念的背景下进行“同理心”的解读。语言风格上,作者采用了古典的散文笔调,如同在星空下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交谈,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温柔的叩问。阅读过程像是一场漫长的冥想,它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知识边界”的理解,更提醒我们,人类对终极问题的追问,从未因科技进步而改变本质。
评分《代码之外的哲学:图灵机停机问题的伦理边界》这本书,对于那些习惯于在二进制世界中游刃有余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强烈的“认知冲击”。我向来认为,算法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本书却迫使我从根本上质疑这种“确定性”的哲学基础。作者以图灵机的理论极限——特别是著名的停机问题(Halting Problem)——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可计算性”与“人类自由意志”的精彩辩论。书中对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延伸讨论,尤其精彩绝伦,它揭示了任何形式的、基于公理系统的智能都必然存在无法自我证明的“盲区”。作者的论述逻辑缜密到近乎冷酷,却又充满对未来科技走向的深切关怀。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编程的书,而是一本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智能”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的计算世界”的警世恒言。读完后,我再看那些宣称“通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时,总会多一份审慎和敬畏。
评分《失落的乐谱: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中的情感编码》这本书,我完全是被其精准到令人发指的细节所折服的。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乐爱好者,我曾无数次聆听巴赫的赋格曲和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玻璃。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把精密的“情感解码钥匙”。作者没有采用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极微观的音乐元素——比如特定和弦的“悬置”、装饰音的时值处理,乃至特定调式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情绪指向。书中对“和声的张力与释放”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清晰地阐释了巴洛克作曲家如何利用听觉上的微小不和谐音来精准地模拟人类痛苦、狂喜或沉思的状态。语言风格典雅而富有音乐性,读起来仿佛能听到作者在空气中用羽管键琴弹奏出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微妙情感。对于任何想从“听音乐”升级到“理解音乐结构与心灵对话”的听众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我是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平的研讨会上偶然听到有人提及《隐形的脉络:现代都市交通流动的社会学重构》,出于好奇便找来拜读。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完全摒弃了传统交通工程学中对效率和速度的执念,转而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权力分配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道路、地铁和红绿灯的意义。作者通过对几个不同大都市的微观案例分析,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无意识地固化了阶级隔离和种族边缘化。例如,书中对高速公路选址如何精准地摧毁了特定社区的经济活力,以及公交线路的“悖论性延伸”如何加剧了底层劳动者的通勤压力,论证得令人心惊。行文流畅,充满了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那些关于“步行者权利”和“共享空间”的讨论,非常具有现实的行动指导意义。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冰冷的工程问题,转化为了一个关于正义与城市精神的深刻命题,让我对每天通勤路上的那些钢筋水泥产生了全新的、复杂的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