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手机:划时代的魔器:环绕手机的科技话题 | 作者 | 跃钢,朱志远,张建国 |
| 定价 | 25.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58717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1995年,广东开通了中国个GSM网络,1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有3亿多手机用户。手机,到底有何魔力,能获得如此的关注,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作者不仅通俗地介绍了手机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原理、手机的软硬件应用机理,还谈到了手机文化的形成与冲击、手机礼仪和手机道德。在五彩缤纷的方寸天地间,在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按键下面,手机也是充满人文情怀的魔器。 手机的普及,划分了一个技术时代,也划分了一个新文化时代,是一部划时代的魔器。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前言 鸣谢 章 手机的外围科技话题 1.1 魔器的谜思:手机的使用有损健康吗? 1.2 魔器的魔技:手机的移动通讯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1.3 魔器的魔迹:手机的漫游 1.4 魔器的软肋:手机线路为什么会被打爆? 1.5 魔器的魔域:手机的地域局限性——手机频带的设定,兼谈手机的解锁 1.6 魔器的简语:手机的短信服务 1.7 魔器的魔语:手机的彩信服务 1.8 魔器的魔配:什么是蓝牙? 1.9 魔器的魔径:手机通过WI-FI游览互联网 1.10 魔器的代价:手机收费的知识 1.11 魔器的由表及里 第2章 手机自身的技术话题 2.1 魔器的家谱:什么是1G,2G,2.5G和3G手机? 2.2 魔器的面貌:手机的硬件数据介绍 2.3 魔器的身份:手机用户标识卡(SIM卡和UIM卡) 2.4 魔器的储仓:手机记忆储存卡 2.5 魔器的舞台:手机的操作系统 2.6 魔器的魔棒:手机 2.7 魔器的能量:平话手机的电磁输出功率和电磁频率 2.8 魔器的强化:手机外接天线的制作 第3章 手机的社会话题 3.1 魔器修身:手机礼仪和手机道德 3.2 魔器齐家:手机辅家书 3.3 魔器治国:手机对国法民情的监督作用 3.4 魔器平天下:手机可以拯救世界? 3.5 魔器史话:手机技术发展简史 3.6 魔器忧患:手机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 3.7 魔器杂话:手机飞机不投缘 3.8 魔器前景:手机通讯的未来 附录1 无线通讯应用协议标准-WAP 附录2 世界各国手机频道使用一览表 附录3 相关技术名词英文缩写的简释 附录4 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大事记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出版机构是“科学出版社”,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性和严谨性,这让我对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更倾向于那种基于扎实研究、而非流于表面宣传的科普读物。尤其希望看到作者们能对未来几年内手机形态可能发生的颠覆性变革进行大胆而审慎的预测,比如柔性屏的普及、脑机接口技术的初步融合,或者能源效率的革命性突破。我关注的不仅仅是“现在是什么”,更是“未来会怎样”,这种前瞻性的视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学习和投资的方向。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数据模型或者专利分析,来支撑这些预测,那就更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了。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数字世界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深,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我这种略带哲学思辨的需求。我注意到作者的名字里有“跃钢”这样充满力量的词汇,让我对他们的专业性和洞察力充满了信心。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章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个人数据如同裸奔在数字荒野中,如何筑起有效的防火墙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路线图,指导我们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数字疆域。如果能涵盖一些最新的加密技术或者行为学分析,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科技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挑战,而预见性地分析这些风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输出。
评分我是一个对“幕后故事”特别感兴趣的读者,那些关于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被推翻的原型设计、以及团队内部的激烈辩论,往往比最终光鲜亮丽的产品本身更加引人入胜。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一些关于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协作的内幕,毕竟一部手机的诞生,牵动着世界各地无数工厂和实验室的神经。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子产品,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缩影。如果作者能将宏大的技术叙事,巧妙地穿插进一些具体的、关于材料科学或者半导体制造的“小插曲”,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智慧在攻克物理极限时的那种挣扎与胜利,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会让人感到既受启发又充满敬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未来感的线条,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氛围里。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精彩内容。从书名就能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介绍,更像是一场深入的探索之旅。我期待着能看到作者如何将那些复杂的前沿技术,用生动有趣的笔触描绘出来,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特别是“划时代的魔器”这个词,简直是点睛之笔,让人对手机这个日常用品有了全新的、充满敬畏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解开一些关于手机背后那些精密计算和无限可能的疑惑,也许看完之后,我会对每天放在口袋里的这个小玩意儿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情感联结。
评分作为一个痴迷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对我来说不可估量。我一直好奇,那些看似简单的触控操作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的交互设计理念和心理学原理。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品牌手机在人机交互上的差异化策略,比如它们是如何通过细微的震动反馈、屏幕色彩的调校,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的情绪和使用习惯。如果能结合一些历史案例,对比早期“大哥大”到如今智能终端的演变过程,那将是一部精彩的“设计史诗”。我想了解,那些驱动创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是如何在性能提升和用户体验优化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的,这对于任何想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